高等院校国家安全意识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2022-09-14晁伟胜
晁伟胜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协同育人的目的
国家安全要从学生开始。伴随着国际体制和秩序的变革发展,国内外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变大,高校在国家安全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拥有特殊地位。[1]在此环境背景下,为持续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实施意见》《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这不仅是国家安全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落实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直接体现。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并不明显,这要求各主体部门需要加强国家安全的教育教学改革,系统的构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新机制,协同创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现状
(一)调查对象
笔者利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研。本次共计发出和收回调查问卷490份,调查问卷有效率100%。据调查问卷显示,男生人数403人,占比为82.24%,女生人数87人,占比为17.76%;大一118人,占比为24.08%,大二147人,占比为30%,大三214人,占比为43.67%,大四11人,占比为2.24%;文史类281人,占比为57.35%,理工类42人,占比为8.57%,其他类167人,占比为34.08%。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问卷星APP形成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安全政策、意识程度、育人主体等。问卷回收后进行审核,合格问卷可录入数据库。
(三)统计方法
调查资料经过整理,采用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法。调查问卷数量大、范围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四)数据分析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体包含了11种安全内容,由于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发展使得国家安全教育涉及到的内容在不断丰富,因此针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协同育人,首先要明确国家安全体系的16个构成要素和9类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问题(见图1、图2、图3)。
图1 国家安全体系构成要素和危害国家安全的风险问题
图2 大学生是否了解国家安全政策
图3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程度
经过调查发现,71.22%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教育应该侧重于传统安全内容,73.06%的大学生明确4月15日为国家安全日的具体时间,仅有47.1%的大学生相对了解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70.54%的大学生在遇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会及时的举报或者报警,56.12%的高校学生了解国家安全政策,53.26%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的国家安全意识程度相对较强。
1.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主体与途径。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工作,而且由于国家安全育人主体不同和途径的差异,所以要对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育人主体和路径有明确的认知。
自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后,政府、高校等相关部门积极探求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的方式方法,70.4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配备国家安全专业师资队伍,87.76%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将国家安全教育列为必修考试课,90.2%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将国家安全教育与专业课讲授相融合。要借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机遇,着力勾勒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机制,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国际安全形势,理解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以此增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性。[2]
通过图4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主体的占比差距较大,表明基本育人主体没有相应的协同合作,导致学生评价效果不佳,图5表明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宣传方面除了课堂教授外,其他的宣传教育落实不到位,学生学习国家安全教育知识途径单一。[3]
图4 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主体
图5 高校培育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途径
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加速创新,进一步带动了网民数量的增长。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规模约为10.32亿,中国网民中37.2%以中青年为主,其中又以大学生居多。[4]通过图6可知,当前大学生自身学习国家安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新媒体,占比90.61%。但同时,大学生是网络中最活跃的、单纯的主体,需要引起各方育人主体的重视,加强教育管理。
图6 大学生个人了解国家安全知识的途径
2.大学生对高校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满意度。高校是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必须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通过调查发现,65.71%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有了很大变化,46.73%的大学生会积极主动学习和宣传国家安全知识。通过图7、图8可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该主动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教育融入日常的思政教育中,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
图7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效果评价
图8 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育人效果满意度
三、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法治视域下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欠缺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大学生对涉及国家安全的相关法律了解欠缺,除了对政治、军事、经济等传统安全领域比较清晰外,对非传统国家安全领域内容了解的相对较少,国家安全意识薄弱,国家安全教育在育人上存在部分短板。
(二)网络时代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有影响
根据图6可知,大学生在网络媒体上学习国家安全知识所占比重相对较大,新时期的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的。互联网的特殊性使得缺少经验的大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实性,虽然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提高对国家安全的理解,但是实事上并未真正认识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作为育人主体尤其是高校应该引起重视,要引导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由浅入深、由理性向感性转化。
(三)高校缺乏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设置
在法治视域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显得较为紧迫。目前,对于绝大多数院校而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流于形式,尚未建立系统的国家安全教育类课程机制。例如,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知识体系化;协同育人法制、体制、机制建设;示范单位引领;案例库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大多数高校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课程系统性不强,培养效果不佳。
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协同育人实现路径
协同育人概念是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在“产学研”“联合教育”“合作培养”等概念基础上演化而来的。[5]协同理论认为,系统内部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推动,会发生1+1>2的协同效应。所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协同育人就是让各方面落实反馈进而融合贯通(见图9)。
图9 协同培育机制要素关系
第一,融合高校课程思政,将国家安全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当前,课程思政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思政是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各学科专业课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应充分使用好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解决国家安全教育的缺失和不足。
第二,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目前,应重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优化国家安全意识育人新方法,系统构建“线上线下”方式下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育人机制,协同推进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发展。
第三,发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作用,实现多视角协同育人机制,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因此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在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应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做到协同育人。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协同育人是指政府行政部门、人才培养主体部门、社会机构团体、家庭亲朋共同组成的新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协同育人模式。这种模式应由政府主导,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依靠社会辅助,以家庭为基点按照自身的职能相互配合,达到共同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目的。
第四,应有效激励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保证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入心、入脑。当前,大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欠缺,在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过程中,激励大学生提高主动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应运用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爱学习、能学习、多学习、常学习的习惯,从兴趣上引导大学生关注国家安全意识学习,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