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
2022-09-14王子儒
孙 涵,王子儒
(太原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一、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而计算机学科作为主流学科,更应在注重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实施力度。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重“器”多、育“德”少、“专”到位、“红”不足的现象,[2]思政元素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因此,课程思政过程并不能很好的融合进计算机课程实践中。以计算机专业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导学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构造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利用教师引导、学生配合、师生协作来建立长效的教学机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建构。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更好的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科教育及课程思政教学,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二、“导学互动”模式下课程思政的意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案例讲解、问题引出等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自学能力。课程思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3]从宏观层面和理念提出者的角度看,“导学互动”模式应用于课程思政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将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学生的心中。
(一)构建德、识、能三位一体培育机制
利用“导学互动”模式,将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与职业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价值引领相融合,使学生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光荣而艰巨的重要使命,学生在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吸收了思政元素的精华,实现培根铸魂、增慧树德的效果。以导学和互动为基础有效将计算机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从“德、识、能”三方面入手构建培育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技能。
(二)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思政融合度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作为技能型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容易出现教师生硬照抄、学生难以理解的局面。“导学互动”致力于改变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更加强调学生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通过升级的教学内容和更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4]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互动,学生之间能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形成优质的德育传播链条。整个过程中,教师能更好的理解学生对知识和德育的需求,将文化、法治、信念和精神等内容转化为强大的思想力量传递给学生,可以将课程思政内容更好的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
(三)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更好的扩充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师立足于课程教材,利用丰富的思政元素,不断的充实教学资源。通过思政课程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认知。以特色的教育模式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将道德品质、社会责任与专业课程有效融合,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带动人文素质的提升。
三、“导学互动”模式下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原则
(一)循序渐进,及时应变
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设计应该是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首先应该梳理专业课程的各项目标,以目标为导向,用系统思维谋篇布局,进行课程思政的准备工作;其次,对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进行研究,整理授课过程中可以用到的思政元素;最后,对于思政元素与教学过程的融合进行设计,期望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还要设置随机的环节,比如热点话题和新闻实事的穿插,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观念的陈旧或思政内容的滞后。
(二)统一过程,尊重差异
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要遵循统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计算机专业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维方式、教学理念的培养,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职业道德精神、人文关怀素养融入过程中,要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考核等相统一。在宏观统一引导的同时,教师也必须明确“导学互动”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开展效果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课程接受程度、认知特征、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主体,明确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三)知行合一,互动反哺
为了打破教授思政理论知识的刻板印象,教师在课程中不仅要加入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和经验体会,还要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授理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知行合一、以行求知,与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同时,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育人意识,不断满足德育培养的时代要求和学生的认知需求。
四、基于“导学互动”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门统设必修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利用Dreamweaver 软件进行网页设计、制作、美化和网站的搭建,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到理论和实践两手抓,这就为实施“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开展的条件。
(一)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做好导学引领工作
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相互融合首先要契合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跳出传统思政课程的思路,用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内容。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软件和相关工具要做到运用自如,这样在添加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才能把握好“力度”和深度,突出重点和难点。
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以案例或者项目作为学生学习的开始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拓展能力、协调能力,培育学生优良的行为。在授课过程中设置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展示或爱国主义教育的网页设计素材,促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熟练操作。[5]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良好的基础。
(二)突出思政元素,整合授课内容
“导学互动”模式下《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教师认真剖析各个知识点,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从中找到思政元素,进行深度的挖掘,同时需要结合时事热点、现实问题、社会发展,把突出鲜活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去,如表1所示。
表1 “导学互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结合“导学互动”模式可以把《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来教授。
1.教师带领学生浏览高质量的热点网站页面及党政红色宣传网页,例如党史学习教育网、学习强国等,简单讲解页面的主要构成和排布,使学生对网页的布局和排版有直观的感觉。教师可以展示具有中国元素和风格的设计产品,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网页进行浏览探究,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对网页制作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讲授课程的基本内容,展示运用Dreamweaver网页制作工具创建网页、制作网页、美化网页等操作,让学生产生对网页制作的基本印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嵌入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3.带领学生进一步学习HTML语言、CSS语言、页面排布等,增强网页制作的能力,进一步熟练网页制作的编程技巧,明确规范化代码的要求,引出公民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将遵守社会公德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中。
4.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页面设计,在具体的案例执行过程中熟悉网站制作、开发的过程以及设计安排的原因和技能。在网页制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对网页的整体结构、版面安排等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此来让学生具备整体意识、大局意识。通过提高学术站位,进而对自己的学习安排以及职业生涯进行反思与规划。
5.团队合作完成党史学习主题页面的制作,通过互动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网页制作的实操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格局,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更快适应互联网行业高效紧凑的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全方位达到体系育人要求。
6.在学习站点建立的过程中要了解网站建立相关的要求和协议,提醒学生注意协议条例内容,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信息化时代,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做好预防工作。
7.归纳总结课程要点,鼓励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负起应尽的责任。
8.引导学生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新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的被创造,旧的事物和产品在不断的被更替,学生应该用更具创造性的思维来适应一切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三)增强互动环节,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将课本内容及知识点倾倒式的灌输给学生,课堂主要呈现形式就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全面发展的要求,更谈不上有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主体,调动教学互动。在“导学互动”模式下,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思政元素的选择以及授课过程的方式方法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建立主人翁意识,发挥其探索批判的精神。比如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成立团队小组共同完成作业,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提升团队所有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形成协同效应,体现充分人文关怀、平等师生关系、教学多样化等新教学理念,实现各主体之间的互动关联。
2.发掘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留意学生关注的实事热点问题以及身边实例,不以书本“约束”学生,让书本教材与社会现实问题产生互动,从而增强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授课内容更贴近学生,易走进学生的心里,从根本上唤起学生的求学欲望,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3.完善教学形式,做好教学工具的互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际操作的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促进传统教学形式与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形式的融合,利用信息化工具拓展和完善教学形式,带动线上与线下教学工具与课堂内外的良性互动。
五、结语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6]
(一)坚持课程思政理论指引,创新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在梳理知识点和建立课程学习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将技术知识作为课程思政元素的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课程知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或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这与课程思政是相辅相成的。在课程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进行巩固练习。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从事计算机应用相关工作的技术知识,具备了完整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体系,成为具有高品质、高素质、高规格的专业人才。
(二)坚持思政教学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协同育人
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并结合职业养成教育观念,实现从基础知识到应用实践的能力转换,从而更精准的做出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通过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的传递,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正确的价值引导
计算机专业具备就业率高、范围广的特点,所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更注重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选用“导学互动”模式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满足了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帮助学生体会人文关怀、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德育高度、增强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提升课程思政的应用效果,从而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