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9-14张楠
张 楠
(西安财经大学 行知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科技进步成为国家发展主题,挖掘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成为关注焦点。创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创业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创造就业,推动社会技术进步。而创业精神更是实现经济活力和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1]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中高级检索CSSCI核心数据库按照主题为“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检索,得到2002—2021年相关文献1,220篇。同时,为了得到更加精确、更具代表性、可信度更高的数据,本研究进行了数据清洗,剔除部分干扰项,得到剩余有效CSSCI文献1,214篇为样本。
(二)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研究以文献计量学、统计学为理论基础,利用CiteSpace V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2]分别从发文时间、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基金资助、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区、关键词突现等7个维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主题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与深入挖掘,总结研究态势演进和研究主题演化的脉络,从而系统化、全面化地展现我国创新创业领域2002—2021年近20年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
二、 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图谱分析
CiteSpace软件时间切片设置为 1 年,阈值设定中 Top N per slice 中的 N 选择 50,Thresholds 中的 C(最低出现频次)、CC(本时间切片中共现频次)、CCV(共现率)选择默认参数值。作者合作网络图谱采用 MST(最小生成树法),机构合作网络图谱采用 PFNET(寻径网络算法),这样可以剪裁网络连线,降低网络密度,提高图谱可读性。[3]
(一)发文时间分析
本研究可以通过统计发文的年度分布情况整体分析每个时段的研究热点及其演进趋势。通过发文时间统计分析,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SSCI核心数据库中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文献最初出现在2002年,为4篇。从2002—2008年之间研究热度增长缓慢,但从2010年开始,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快速增多,并在2016年达到了峰值,为192篇。这是因为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国家战略,国内学者及各界对于创新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4]但2017年以后,发文数量呈现了递减的趋势,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虽然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现出下降趋势,但随着国家创新式内涵式发展的需求,“互联网+”时代的内在呼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知识的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朝着更有深度、维度更新的趋势发展。
图1 创新创业教育文献年度分布
(二)发文作者分析
图2 创新创业教育发文作者共现图谱
(三)发文机构分析
从文献发文机构分析可知,此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弱,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应持续加强。具体来看,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发文数量最多,共发文45篇,其次是浙江大学,发文25篇,再次是温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文24篇,清华大学发文24篇,具体见表1。因此,加强不同机构、地区、领域、行业学者之间的学科交流、跨界合作非常有必要。
表1 2002—2021年创新创业教育发文前十名机构表
(四)资助发文基金分析
如表2所示,对基金资助来源进行分析,国内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1,214篇文献中,基金资助的文献共有278篇,占全部文献的比重为22.9%。资助发文最多的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为55篇,以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49 篇。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等东部地区,这是因为这些地域的创新创业活动比较活跃,足以说明双创教育研究和所在区域的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关联性较强,这也为其他西部地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借鉴。
表2 2002—2021年创新创业教育基金资助类型统计结果
(五)发文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可以清醒地展现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频词,是进行研究领域热点主题探索的重要手段。从文献发文关键词共现分析的知识图谱(见图3)和高频关键词统计表(见表3)看,共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创新创业、创业教育、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新教育、专业教育、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是高职院校及地方高校;主要针对大学生展开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囊括了政治、创业及专业教育等内涵;双创教育是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5]
图3 创新创业教育发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3 创新创业教育发文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六)发文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通过关键词时区分析图可以清晰把握该领域的研究演进及趋势变化。通过图4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国内研究热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2—2010年,此时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节点较少,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初步被研究者发现,并且有些节点和后续节点存在共现关系,说明此阶段的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2011—2016年,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上升期,众多学者主要从高校、大学生、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展开研究;第三阶段是2017—2021年末,此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高速发展期,研究热点多元化,出现了基于创客教育、工匠精神、“互联网+”、共生系统、双一流建设等多维度研究。纵观时区图也可以看出,关于双创教育的研究出现热点词频减少且日趋分散化的态势。
图4 创新创业教育发文关键词时区图
(七)发文关键词突现分析
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领域研究中出现新热点,即学科交叉融合点。从图5中Begin—End区段可以看到关键词突现的起止年份,且强度越高,说明越是持续性的被学术界关注。[6]通过观察发现,在2002—2013年间,突现词频主要有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说明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政策解读和基础研究阶段;而2015—2017年,新词“创客教育”出现了,至此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出现了新形态;2019—2021年,“产教融合”“新形势下”词频突现,说明创新创业教育向更深层次、更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CNKI中的CSSCI核心数据库为基础数据资料,通过对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分别从发文时间、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基金资助、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区、关键词突现等7个维度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演进与主题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研究趋势演进。2002—2008年,研究热度增长缓慢,但从2010年开始,国内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快速增加,并在2016年达到了峰值。2017年以后,发文数量呈现了递减的趋势。该研究领域中各学术团队和各作者之间的学术联系较弱,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资助发文最多的基金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从地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等东部地区。
第二,研究热点主题演化。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贯穿于2012—2016年,其中2012年主要提出创新创业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等;2013年主要扩展为地方高校如何培养创优和培养模式问题;2014年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下如何开展双创教育问题;2015年主要提出众创空间、创客教育的新理念;2016年研究主要聚焦在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融入到新工科、新医科等学科中,进行教育模式的升级。总之,关于双创教育的研究出现热点词频减少且日趋分散化的态势,创新创业教育向更深层次、更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来说处于深度改革期,在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
第一,研究主体。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依赖于高校,需要挖掘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度,探索政产学研协作融合机制,在政府作为重要主体的参与过程中,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的联合体,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家庭、学生的能动性,形成全程性、多维度、立体型的一体化生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第二,研究内容。后期可以开展“效果研究”,挖掘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影响因素,并进行评价、改进方法的研究等。首先,借助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探索的方式找出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政府、企业、高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诸维度的多元因素,通过描述统计、回归分析、结构性方程、贝叶斯网络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机制评价,进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以便做出合理评定,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制定出因地制宜的优化政策。
第三,研究方法。多开展评估类、比较类、案例类、数据分析类等多维度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评估类研究,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产出情况纳入评估指标,具体方法可采用DEA等,应用范围可扩展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进而形成对比,寻找出敏感指标;对于比较类研究,主要是对双创教育模式及路径进行比较,可以选择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将国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较为典型的高校进行对比研究,进而寻找出普遍适用性和可复制的经验之路;对于案例类研究,积极挖掘国内外在双创教育领域的优秀案例,并进行深入分析,以为其他高校构建良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起到引领借鉴作用,推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大众创新目标;对于数据分析类研究,主要是开展实证研究,依据多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收集积累的客观数据,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进行微观探索,找出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问题,扩充定量研究内容,助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领域形成更为严谨全面地方法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