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日本雅乐多元文化构成

2022-09-14孙艺嘉

河北画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雅乐国风歌舞

孙艺嘉

(海南大学)

一、雅乐的内涵

雅乐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家,并以不同的形式生存发展起来。雅乐在不同的国家,其音乐内涵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我国,春秋时期孔子就认为“雅”即正,是最正统的音乐。所以在中国古代逐渐发展巩固与完善的礼乐制度中,雅乐作为其附庸,成为了王权统治与国家权威的象征。同时雅乐随着礼乐制度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扩大,由最初只是象征王权的音乐,后发展成为祭祀、征伐、宴飨、朝会等礼仪活动,甚至在唐宋之后,雅乐下移进入各地官府,成为专为文庙祭孔而创作的音乐。

然而,中国雅乐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于政治教化作用,统治阶级将“礼乐治国”的思想贯穿其中,日本在学习吸收中国音乐的同时也接纳了部分音乐思想内涵。从日本孝谦天皇所提出的“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政治主张就与雅乐中的政治思想相一致。宫廷音乐中的雅乐用于宫廷祭祀活动和典礼仪式之中,内容都是歌颂统治者的功德,较为严肃、庄重。因此,雅乐从不同程度中表达了统治阶级的固有思想。唐代的雅乐,政治功能被削弱,娱乐功能得到了加强,各种不同风格音乐的融入也让雅乐的政治功能呈下降趋势。

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隔海相望,其音乐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语言,因而也产生了差异性。

日本雅乐,是发端于奈良时期,流行于平安时期的一种传统音乐,距今已有一千数百年的历史,可根据其起源,分为三种。其一,源于日本本土的国风歌舞,即神乐、东游、久米舞等。其二,公元5—8世纪,由东南亚各国的仪式音乐演变而来的,即中国、朝鲜半岛等国家的仪式音乐。其三,是日本平安时期显露的新型歌曲样式,即催马乐与朗咏。

日本雅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有神乐(日本具有代表性的神事歌舞,又称作“神游”),东游等日本传统音乐,在雅乐中称为“和乐”。狭义的雅乐指中国、印度等地传入的音乐,并分为左方与右方音乐。再者便是平安中后期流行的以日本汉诗配上模仿唐代雅乐风格所创作的声乐曲。

但是,对于日本雅乐源于我国唐代燕乐,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中国学术界似乎已有定论。打个比方,有些较知名的学者说过,“日本雅乐是传自我国唐代的俗乐(亦称为燕乐),这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也有学者提出,日本雅乐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多元文化属性,而并非单一民族文化——唐文化构成。历经千年的日升月落、斗转星移,日本雅乐已衍变成日本传统气质的音乐样式。

二、日本雅乐多元化构成

日本雅乐的多元化构成,体现在雅乐继承了日本本民族文化、吸收了东南亚歌乐文化并传播日本宫廷时尚文化。

日本平安时期(794—1191),其雅乐中已经将左、右方与国风歌舞区别开来。左方指中国、印度等地传入的音乐,又称之为唐乐。右方指朝鲜半岛、满洲等地传进的高丽音乐。除了传自外来音乐的左、右方,日本民族的乐舞也是雅乐初期较为主要的,并被称作国风舞。之后,日本平安时期应运而生的新型歌曲体裁,即催马乐与朗咏也融入了雅乐。以下将逐一进行阐述:

(一)国风歌舞

日本的歌舞艺术可以追溯到古代。据《日本书纪》中的记载“允恭天皇7年,皇宫殿内举行宴会,天皇亲自抚琴,皇后随月翩翩起舞”。由此可以得知,日本古代宫廷中的音乐活动较为繁多。诸如神乐歌、东游、久米歌等皆是日本早期的歌舞艺术。公元701年,设立雅乐寮,国风歌舞亦归属其中。

雅乐中的国风歌舞,其特征是歌唱时配有伴舞,并使用和琴、笏拍子等乐器伴奏。笏拍子是木制打击乐器,材质常采用枇杷、水松等;和琴又称之为御琴,在日本雅乐乐器中享最高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国风歌舞在雅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久米歌舞是国风歌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其内容是歌颂神武天皇建立大和政权的汗马功劳,歌手随乐放歌,舞蹈演员随歌而舞动,并配以和琴、筚篥等乐器伴奏,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气氛。久米歌舞的表演可追溯到奈良东大寺大佛开眼仪式,之后频繁在皇家仪典中表演。久米歌舞历经失传、复原等磨难,直至1989年平成天皇即位,久米歌舞才得以重现其形、大放异彩。

人长歌舞是国风歌舞之中较为著名的节目。其内容出自《日本书纪》和《古事记》之中关于天照大神的故事传说。传说中,天照大神因怒气而避于岩户中,因此世界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众神纷纷前往探望,舞神天宇姬翩翩起舞,天照大神被天宇姬舞蹈所吸引,重出岩户,世界终重现光明之中。人长歌舞在表演时,表演者穿白衫,戴黑冠,手执杨桐树枝,并将树枝上挂白娟所缠绕的藤条圆框,意指神境,因此人长歌舞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深受日本人所喜爱。

国风歌舞传达着日本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审美,因此在雅乐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位置,也正因如此,将日本雅乐归为唐音乐的体系范畴显得较为不妥。

(二)唐乐与高丽乐

日本的外来音乐最早可溯源到允恭天皇期间(412年12月—453年1月14日),允恭天皇去世,新罗国委派几十位乐人去往日本,表演祭祀音乐。自此,打开了日本对外交流的大门,外来音乐广泛的运用在仪式活动中。约6世纪时,百济音乐家带着本国音乐流入日本。7世纪时,著名百济音乐家味摩之在日本传授伎乐舞、器乐曲。由圣德太子将味摩之的伎乐舞引入佛教音乐之中。此后,中国音乐家秦河胜在日本大阪的寺院里传授伎乐舞和雅乐,朝鲜半岛的音乐家在奈良的寺院里进行音乐活动。此时,外来音乐已广泛应用于宴飨及仪式活动之中。

公元701年,日本正式成立雅乐寮,并将不同国家的音乐归纳在日本皇室仪礼典范中。到了公元9世纪,随着许多优秀音乐家的涌现,以藤原贞敏为主导,实施了一番后代称之为“乐制改革”的雅乐文化运动。在这场改革中,将宫廷雅乐中的外来音乐加以限制,使其规范化。划分为传自大唐的唐乐,又称左方、左舞(其中包括天竺等国的音乐)和传自朝鲜半岛的高丽乐,又称右方、右舞(其中包括新罗的音乐)。并且对雅乐中的乐器进行了调整,将乐队定为笙、筚篥、笛三管;琵琶、筝二弦;羯鼓、太鼓、钲鼓三鼓的乐队编制。还将唐乐中60调理论变得更加简洁,成为了日本的壹越调、平调等6调理论。从以上可以知晓,日本雅乐融入了唐代燕乐与高丽乐,这些不同国家的音乐对日本雅乐体系建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将简单阐述唐乐与高丽乐。

唐乐自改革后,就称之为左方、左舞。日本雅乐中,源于唐乐且代表性的作品有《太平乐》《鸟歌万岁乐》《秦王破阵乐》《兰陵王》《春莺啭》等。《兰陵王》是佩戴假面的乐舞,饰演兰陵王的舞者需佩戴画有金颜色龙的面具。其舞蹈内容是,北齐高长恭用木头刻画了凶神恶煞的面具,为了遮盖他漂亮的脸庞,上阵杀敌的故事。《万岁乐》讲述了君主的丰功伟业,传说中,君主治理朝政时,凤凰来仪,接连数声啼鸣贤王万岁。于是,人们将此场景编为歌舞,舞者需身穿鸟形盔甲,右臂露出红袍。演出场景为天皇的即位大典之上。除此之外,日本名师还模仿写作了大量类似唐乐的作品,例如《长庆子》《千秋乐》等。

高丽乐在日本雅乐中称之为右方、右舞,其特点为身穿青色系服装的歌舞乐并具有古代百济、新罗的乐舞风格。其代表作品有《绫切》《蝴蝶》等等。《蝴蝶》归于童舞,跳舞的儿童头套上有牡丹花纹,拿着花朵,颤颤而舞。《绫切》为四人组舞,其风格文雅别致。

(三)朗咏与催马咏

朗咏,是以汉文诗词进行歌唱的体裁。催马咏是日本流行的民间歌谣。朗咏与催马咏后来传入宫廷,深受宫廷贵族们的喜爱,并加入了雅乐,是雅乐重要组成部分,为日本雅乐的繁荣增添了新的生机。

朗咏的代表作是藤原公任的《古今和汉朗咏集》,书中的诗都有相应的旋律,并采取独唱和齐唱的方式轮流演唱。其伴奏为笙、筚篥、笛三管伴奏。催马咏在宫廷中广为传唱,平安中期达到鼎盛,约有60首流传,但至今只有6首为人所知。日本雅乐中催马咏与朗咏的交织,是雅乐民族化的结晶。

三、日本雅乐与中国文化之渊源

日本雅乐是以中国唐代宫廷音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皇家音乐。从公元701年至今已有一千数百年的发展史。日本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一直保存至今,因此人们才得以窥见日本雅乐,从中感知日本雅乐与中华文化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日本雅乐传承了大量唐乐的曲目,如:《兰陵王》《春莺啭》《太平乐》《鸟歌万岁乐》《打球乐》《五常乐》《还城乐》《倾杯乐》《夜半乐》《秦王破阵乐》《青海波》《鸡德》《武德》等。此类曲目的特点是大多都有配以相关唐文化内容的解释说明。例如《太平乐》,讲述了楚汉争霸时鸿门宴的故事。并使用唐乐中的曲调,此乃属武舞。在《枕草子》中也有“大刀挥舞”“英武华丽”的相关记载。《五常乐》,据说是在唐朝贞观末年,由唐太宗将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以宫商角徵羽五音而作。该曲由序、咏、唱、破、急结构所组成。《鸡德》,意指文、武、勇、仁、信五德,曲调采用唐乐中的平调,属于管乐曲。此曲讲述了汉代军队英勇善战,击败了鸡头国的历史故事。《武德》相传为汉高祖所作,采用了唐乐中的壹越调,此属管弦曲。关于《春莺啭》这一乐曲,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为唐太宗所作,另一种说为唐高宗所作。据记载,唐高宗于晨间听到莺叫声,命乐工白明达写曲,并将此曲称为《春莺啭》。《春莺啭》属于舞乐,婀娜多姿的舞蹈配以华丽的服饰。在日本平安时代的书籍中,也有关于《春莺啭》在宫廷表演的记载,由此可见,《春莺啭》属于早期的雅乐作品之一。目前,日本雅乐现存的唐乐曲目,多数都可以在唐代古籍中找到相对应的文字。如,《教坊记》中记载《春莺啭》的相关内容;《太平乐》《万岁乐》在《旧唐书·音乐志》《通典》《教坊记》中均有记述;唐代歌舞戏《兰陵王》在《教坊记》《通典》中有所记载。因此从上述所列,有关日本雅乐的重要作品中,可知晓日本雅乐与唐文化之间的渊源。

其次,唐乐的传入,使日本音乐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日本遣唐使将《乐书要录》等书籍及铜律管带回东瀛,在唐乐理论基础上进行改善,将唐乐原本所依据的六十调理论简化为六调理论。除此之外,唐乐中的曲式结构,在雅乐中得以传承。日本雅乐中所使用的序、破、急等曲式结构,就与唐乐中曲体结构相一致。

最后,日本雅乐中所使用的乐器、服饰等均体现中国文化元素。日本雅乐使用笙、笛、筚篥三管;筝、琵琶二弦;羯鼓、太鼓、钲鼓三鼓的乐队编制。其中,龙笛仍保留唐代笛子的形制,筝至今仍然保持唐式13弦的形制。其他乐器,如筚篥、羯鼓等也可寻觅到唐代乐器的身影。

四、日本雅乐与宗教的联系

日本的宫廷雅乐与宗教相互融合,因此具有独特的宗教特色。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其一,雅乐与佛教。日本早期奈良佛教、平安佛教中的礼仪音乐,如二月堂声明、天台声明、真言声明中的音乐理论,皆是根据唐乐中的雅乐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建立完善起来,并在宣传教义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圣德太子于公元6世纪,创建大阪四天王寺,于是便成为太子信仰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四天王寺作为培育乐师的重要场所,从未中断过对于本国乐师的雅乐培养,雅乐在此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寺中的雅乐展示,使得人们能够观赏到一代代所流传下来的雅乐之礼。每年4月22日、8月18日、10月22日可以在四天王寺观看雅乐中“苏利古”等仪式。鉴于四大天王寺舞乐的传播与影响,被认定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富。

其二,雅乐与神道。在日本各地神社、神宫中,雅乐的演出主要在热田神宫、明治神宫、伊势神宫、春日大社等神社、神宫之中。其中,伊势神宫作为最重要的神宫,供奉了天照大神。因此,在伊势神宫里雅乐演出较为频繁,如1月11日“御馔”仪式上表演“东游”、春秋季神乐节与中秋赏月大会上则需展演乐舞。热田神宫是日本最古老和地位最高的神宫之一,至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热田神宫中供奉历代天皇所传承并且象征皇位继承标志的草薙剑,即日本三大神器之一的天业云剑。此神宫中常年祭祀活动频繁,多达70余项,其中踏歌神事与舞乐神事最具有代表性。奈良的春日大社,一到年中演出便有所增多,如立春前需举行灯笼节,3月13日举行春日大祭并展演舞乐。明治神宫坐落于东京涩谷,是供奉明治天皇和昭娴皇太后灵位的地方,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宫。明治神宫每年举行春、秋大祭,期间展演雅乐。

五、结语

日本雅乐,作为外来音乐文化,其主流是传自中国的唐乐,其支流是日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经过漫长的时间推移中,雅乐已经融入日本本民族固有文化,变成日本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传承至今的雅乐在形式内容和文化功能等方面都体现多元化的特性,是世界民族音乐一抹绚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雅乐国风歌舞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国风时尚关键词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朝鲜李朝时期宫廷雅乐的传承与发展
日本雅乐的传承与流变兼论中国雅乐的价值重构
寻找“国风少年”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歌舞欢庆“三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