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研究

2022-09-14周绍举

河北画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甘南州甘南手工艺

周绍举

(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甘肃省甘南州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当地保留的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形式多种多样,种类丰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唐卡、洮砚等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洮绣、铜铸造、民族服饰、藏式木雕、藏式银器等民族手工艺中大部分也是省级、州级的非遗文化保护项目。他们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越来越受到各界民众的喜爱。

目前,甘南州民族传统手工艺面临的相关产业融合不足、产业创新意识欠缺、手艺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也会引起相关领域的关注。任何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甘南州传统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不例外。 因此, 研究和探索当下如何有效合理的传承和保护甘南州传统民族手工艺发展,在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同时为当地人民创造经济价值,是我们面临的思考和期待解决的现状。

一、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传承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研究甘南州民族手工艺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仅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科研究的对象,也是美术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对象。但近年来学术领域对甘南州的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传承以及现当下的发展状况研究的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对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艺术发展传承保护进行一定的学术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传承与现状流变原因,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对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妥善保护和开发作用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民族手工艺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生产生活,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经验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智慧结晶的体现,民族手工艺是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和无比珍贵的遗产。因此,如何保护和开发民族手工艺资源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形式多种多样,品种丰富,花样繁多,地域特色突出。甘南州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初步统计甘南民族手工艺范围涉及音乐、绘画、雕刻、金属铸造、藏族服饰、手工织品、刺绣等种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唐卡、洮砚、洮绣、铜铸造、民族服饰、藏式木雕、藏式银器等民族手工艺。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浓厚的地方特色,兼具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深受各民族群众和周边国家民众的喜爱。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甘南州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研究梳理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起源、发展与变迁史,明确甘南州民族工艺在经济、科技、人文与教育方面蕴含的传承和创新价值,明确甘南民族手工艺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现当下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出现“走下去难,走出去更难”的滞后局面。任何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不例外。现如今,如何有效合理的保护甘南州民族手工艺发展,在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同时为当地人民创造经济价值,是值得思考和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研究和探索当下甘南地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传承保护措施

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与传承人紧密相关,起初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传承方式主要以家族传承和作坊式师徒传承为主。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改变,以及旅游开发等外在因素的影响,部分甘南州民族手工艺因缺少传承人而面临失传的危机。导致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出现滞后的局面,这严重阻碍了甘南州民族手工艺发展和传承。因此,加强和提高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措施意义深远。

(一)打破固有的传承模式,使民族手工艺进校园,拓宽传承面

政府应重视当地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与传承,在政府的扶持与协助下,将民族手工艺传承人带进校园,学习相关民族手工艺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养。同时将民族手工艺带入校园,发扬民族文化。培养对民族手工艺的保护意识,从学生抓起,开设民族手工艺课程,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了解和认识民族手工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逐渐有许多高校开始设立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如1996年西北民族大学与青海黄南州热贡艺术馆联合办学,率先在西北地区设立首个唐卡大专班,当时的大专班一年在校园集中学习相关手工艺的理论课程,第二年深入到青海热贡地区聘请相关手工艺的民间传承人集中授课,开始系统全面的学习相关传统手工艺的技艺,实现了高校与地方联合办学的方针。200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西北民族大学设立唐卡本科专业,隔年一招,2015年开始连续招生。之后青海民族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也相继设立相关民族手工艺的专业和非遗工作室,拓宽了传承面,打破了固有的传承模式,也为社会培养一批全新的传承技术人才,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和支持力度的推进,2021年兰州文理学院设立非遗专业,是甘肃省首个开设非遗专业的高校。开启了民族手工艺进入高校校园的新局面,使更多的青年学子参与到民族手工艺研究的领域,拓宽传承面,为民族手工艺的传承和开发注入新鲜血液。

(二)挖掘民间手工老艺人,搜集整理传统手工艺技艺,使濒临失传的手工艺得以继承和保护

受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手工艺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如传统的手工铸造业、木雕工艺、藏式建筑、藏式彩绘等,由于机械制造的介入,出现一次性机器压模,这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时间,简化了工序,实现了产业化和批量生产,但缺乏了传统的工艺性和审美性,造成手工艺品以次充好,艺术性平庸,质量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现象。再如唐卡工艺为了一味地迎合市场的需求,降低经济成本,出现化工颜料代替传统的矿物质颜料,省去了传统矿物质颜料从开采、制作、研磨、调和到最终形成颜料的传统手工艺工序,市场上流通的唐卡艺术作品几年就出现变色,失真、颜色脱落的现象,失去了收藏的艺术价值,这给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形象和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挖掘和整理传统手工技艺的延续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现代科技和多媒体技术,整理和记录濒临失传的手工艺传统流程和模式,为后期传承人的培养留下宝贵的影像资料,利用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和传承条件为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传承和创新积攒宝贵的经验,使部分濒临失传的传统手工技艺得以合理和有效的传承保护。

(三)加强保护与培训措施,提高传承人的文化素养

调查研究发现部分传承人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没有教育经历,而且对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浅薄,技艺平平,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民族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目前大部分传承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有的甚至只有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有的传承人甚至不了解当地民族文化发展历史和内涵,致使完成的手工艺品技艺平平,没有艺术性和收藏价值可言。要提高民族手工艺的艺术水准,手工艺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手工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相关政府部门联合高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与研修学习班,提高传承人的整体文化素养。如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已连续七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邀请国家社科院及各高校相关专业专家对手工艺传承人进行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拓展了手工艺人的艺术视野,提升了手工艺人的审美水平,加强了手工艺人的专业技能,同时为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政策性的管理制度,合理审视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与市场的关系

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市场的导向,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手工艺的发展传承规律。近几年,个别民族地区的政府和企业为追求脱贫攻坚的业绩,盲目追求产业化和市场化,势必会造成手工艺品以次充好,品质平庸,劣质手工艺品充斥市场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良性发展。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的需求和经济利益而降低其艺术水准和文化内涵。只有建立政策性的管理制度和有效地监管手段,合理审视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与市场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甘南州民族手工艺和市场共同发展。

三、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保护开发的几点思考

(一)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民族手工艺形式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甘南州民族手工艺,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建立电子数据库,整合重要的民族手工艺信息资源,推动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与创新。其一,建立区域民族手工艺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将甘南民族手工艺的资源分类编码输入数据库。其二,通过数码摄影和三维扫描保存民间工艺产品的制作方法。根据甘南州民族手工艺数据库的风格,根据不同类型,构建动态和静态数据库打破地区制约,实现快速传播,利用大数据优势使得甘南州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实现数字文化保护,完整的保存民族手工艺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对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信息基础和研究保证。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民族品牌形象,树立文化创新意识

打造民族手工艺品牌形象,甘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符号的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如利用3D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设计等科技技术手段,与时俱进地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将现代手工艺美术设计理念融入到甘南民族手工艺文化元素中,凸显民族手工艺的魅力。如甘南州可把唐卡艺术列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牌,充分发挥现代设计技术对装饰图案进行虚拟设计,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再设计,使这一艺术形式更加高效直观,更具欣赏性和民族特色。再如,利用大数据相关平台,开通“民族手工艺传承人”端口,对唐卡艺术的创作流程及艺术特色进行记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挥信息化、数据化等优势宣传甘南州民族手工艺品牌,推动甘南地区民族手工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数字多媒体平台,为培养传承人提供便利条件

在信息与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字化推广平台的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首先,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设立相关甘南民族手工艺微信平台或其他网络APP,借助生活、文学、艺术等相关网络资源,向大众推送甘南民族手工艺的发展信息,提高甘南民族手工艺在社会层面的认知和影响力。其次,建立了甘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网站,介绍和推广唐卡、洮砚、洮绣、铜铸造、民族服饰、藏式木雕、藏式银器等民族手工艺的样式和技术。为传承人打造专门的网络宣传窗口,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这对加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一定保护作用。同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促进甘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手工艺人才的流失,高端研究型人才的匮乏是普遍现象。因此,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培养手工艺传承人才,对于甘南州民族手工艺继承与发扬至关重要。针对民间工匠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固定的情况,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班等手段,促使民族手工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唯有通过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使甘南州民族手工艺得到继承和发展。

民族手工艺是不同民族的象征与代表,都有其独特的民族魅力。民族手工艺既是地方民族特色的呈现方式,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也涵盖了地方民族特色及人文特点。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创造了各种风格迥异的民族手工艺品,因此,甘南州传统民族手工艺具有自身的民族魅力和地域特征。明确甘南州民族手工艺传承和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方向,才能够理性、正确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特征和发展局限性。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使甘南州传统民族手工艺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注入新方向、新内容、新观念、新模式,使其具有新的活力,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良性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甘南州甘南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甘南走读
甘南九章
甘南记
《去甘南》
民族地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问题探析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新“国十条”背景下甘南州保险需求调查研究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