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阻滞困境与畅通路径

2022-09-14王戬勋郝文鑫

关键词:双循环体育产业高质量

曹 阳,王戬勋,郝文鑫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我国站在新的历史阶段,培育新形势下的国内国际合作及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指导思想.这既是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局势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及促进国际合作新优势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针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使全球经济萎靡的中长期经济战略发展规划[1].

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是顺应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趋势[2].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四五时期”是在我国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迈向现代化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历程中,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国内国际的诸多机遇与挑战.2020年5月中央首次提出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即此可见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将面临空前的重大历史使命、责任以及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3].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背景、时代背景以及经济基础等方面进行剖析与认识,并根据当前国际形势与国内战略部署,厘清“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阻滞困境.以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时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与实施举措.

1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体育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本质特征

2015—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5.9%,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并在2018年实现了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其增加值与增速远超同期我国整体GDP增速,凸显了我国巨大的体育市场潜力与发展空间[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也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学术界尚无相关的明确定义,根据现阶段中央战略部署与实施现状认为,“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依托我国内部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与内需潜力,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把我国强大的内需市场作为经济增长的出发点,以满足国内需求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坚持继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路线,逐步构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发展格局.

1.1 独立经济体增长内生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

新战略的中心指导思想是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放在依托国内大规模市场与内需潜力的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上.这是由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以及国内供给侧改革进程发展至一定程度后,应将提高内生性的以内为主的共同因素决定的.

经济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于195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若将产生控制效应的经济空间当作一定范围的力场,增长极便是坐落于力场中的推进单元.简单来说,凡是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制度创新点、消费热点等因素皆可认为是该区域的经济增长极[5].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曾出现过多次经济增长极[6-7].以及当今的科技强国战略、深化供给侧改革等,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的稳定增长为我国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撑与发展环境.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我国共有体育产业法人单位23.8万个,从业人员443.9万人(不含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户从业人数).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31 498.2亿元.体育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23 460.4亿元.体育行政事业及民间非营利组织法人单位支出2 002.3亿元[8].基于此,我国体育产业应充分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配合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各个领域,为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发展、保就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从地理区域的角度来审视,我国作为独立的经济体主要面对的是国内与国际两方面的地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选择相应的地理空间作为主要发展动力.一方面,长期以来耐克、阿迪达斯、安德玛、亚瑟士、迪卡侬等外资体育制造业对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9].但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扩大内需市场,促进以内循环为主的经济发展是主要方向[10].实践证明,我国体育制造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里约奥运会运动鞋服口碑排行榜中,李宁、安踏、361度国产运动品牌纷纷跻身国际运动品牌前10名[8].另一方面,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对我国市场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11],得益于我国的制度优势,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拉动我国广阔的内需市场与投资,极大程度地减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因此,保证健康有序的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在有效应对外部冲击时,对维护国内体育市场稳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面对目前国民对体育消费日益增加的需求.物质文化需要与体育产业之间的供需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加剧[12],这种矛盾主要集中在城乡、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13].释放国内巨大的体育市场内需,优化供给侧改革结构,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要,并以强大的内生动力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既是党在应对世界经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指引,也是对新时期、新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战略的重要思想.

1.2 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战略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并不是闭关锁国与缩减对外开放程度[14].而是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同时,继续坚持与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对外体育贸易的多边合作,持续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扩大内需与扩大对外开放并不矛盾,国内经济大循环发展的越好,越有利于吸引全球资源,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任何一个独立经济体的发展都是从全局和整体的复杂过程出发,并不断深化认识.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15].可以说外需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特别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16].在此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各个领域快速发展.体育器材、运动服饰等诸多体育企业品牌相继进入国际一流行列,并逐步得到国际、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开拓了自主创新下的国内体育市场新局面.但过分依赖国外市场,易使我国市场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局势及市场经济中的风险升高,增加了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如2021年3月,耐克、阿迪达斯、新百伦等国际著名运动品牌,先后宣布其所在公司不再使用中国新疆棉[17].同时,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内市场开发不足的情况,无法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容量,进而使我国的内需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18].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内部环境,强化内生发展动力就显得至关重要.

我国现今的体育产业发展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无论是在技术人才、创新数量、企业内部的共享知识以及技术研发等综合应用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19].此外,体育产品研发过程当中融合企业资本,提高企业间的交流与技术研发的深入合作是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虽然依旧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仍是世界经济的主旋律.研究表明,国外体育品牌生产企业相互之间进行合作研发产品的平均合作率及产品创新率等方面都远远高出国内体育企业[15].因此,在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体的同时,应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在中央政策的引领下,以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多边技术合作创新,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实施体育品牌“走出去”和体育优质资源“引进来”的战略规划.应继续加强和扩大对外的国际体育竞赛、体育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拓国际体育市场.持续推动我国同国际体育市场相互合作的良性循环,实现全球体育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

2 “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阻滞困境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是产业总产出仅为GDP总量1.1%这一现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2%~3%仍有一定差距[20].我国在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中仍然存在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有效需求与匹配之间的错位等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与短板.

2.1 区域体育产业城乡发展不平衡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发展壮大体育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展开[21].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地理区域结构出发,可分为东、中、西部,不同地区之间的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特征.目前我国体育经济以中部地区的湖南、河南2省及东部地区的上海、广东、江苏3省为代表,发展较为迅猛,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2017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为例,东部地区的江苏省为 1 219.58亿元,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为 356.25亿元,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为 11.34 亿元[22].其区域化的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态势同我国整体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区域化特征相一致.区域产业发展滞后易导致民众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欠缺、人力资本外流加剧等情况产生,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消费升级是构建国内体育产业大循环的关键点.《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 年)》明确提出“全民健身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但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3],截止2020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仍维持在5.5亿人次以上,城镇化率也刚超过60%,较城镇人口而言,农村人口贫困发生率较高.同时受经济收入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使现阶段我国城乡在经济、文化、教育、公共服务与体育领域都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在群众体育方面尤为突出[24],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现代化进程,也阻碍了体育经济发展的脚步.因此,解决区域、城乡间的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这一现实情况,是实现国内体育经济良性大循环的主要任务.

2.2 体育产业有效供需结构性失衡

推进供给侧改革,解放生产力、优产业结构配置、增加有效供给是我国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为持续推动我国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重大经济战略部署.当前,我国民众的消费需求已由建国初期以粮食为主、20世纪80年代对轻工业及90年代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上升发展为现阶段对教育文化、运动休闲及体育娱乐等领域的需求阶段.

诸多关于我国居民锻炼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民健身意识与日俱增、健身频次以及对体育用品的需求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与之相匹配的体育产业供给侧却呈现出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失衡.以体育场馆为例,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公布的《2019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25]显示(图1),截至2019底,全国体育场地354.4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29.17 亿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 m2.同2010年美国人均场地面积为16 m2与日本的人均面积19 m2相比较,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已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同时,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应用,通过线上购买体育用品、体育服务等的体育消费形式逐渐普及.因此,如何转变新阶段的供给方式,打造高质量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匹配,实现供需的有效衔接,成为实现国内体育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命题.

图1 人均体育场馆活动面积(m2)Fig.1 Per capita sports venue activity area (m2)

2.3 体育产业转型动力缺乏,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够

产业结构优化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体育经济也不例外.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将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作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26].目前我国体育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存在体育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等4个主要方面的产业结构失衡,及同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较弱的现状[22,27-28].

在体育产业产值结构失衡方面.包括内部(体育行业内部吸纳就业人数比例)与外部(体育与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国民就业总人数比例)2部分[29],内部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内部各领域的发展不平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表1),截止到2019年底,占体育产业总产出与增加值比重最多的为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总产出:46.2%;增加值:30.4%).占体育产业总产出与增加值比重最少的为体育竞赛表演活动(总产出:1.0%;增加值:1.1%).

表1 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Tab.1 Total scale and added value of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in 2019

(1)在体育产业外部结构上(表2),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14年的0.6%至2020年的1%,虽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占比并不高.我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失衡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中各行业产值之间的发展不均衡;(2)在体育产业的就业结构失衡方面.同样包含内部(体育产业内部各行业吸纳就业人数的比例分布)与外部(体育产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国民总就业人数的比重)2个因素[30].主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吸纳就业人数与体育产业内部各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虽然逐年递增,但是外部与内部结构的整体性而言,仍然存在外结构吸纳性较弱,内部就业人数比例分配不均衡的问题[31];(3)在体育产业需求结构失衡方面.产业需求结构是指该产业在各类需求中的需求态势.目前我国主要体现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运动、体育服务、体育消费等需求同观赏性和参与性体育消费(体育竞赛、运动健身等)上升和实体化消费需求(体育用品等)之间转换的需求错位[22,32].如表1所示,我国体育产业内部各行业需求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特征,制约了我国体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体育产业供给结构是指社会对体育产业的满足程度.其中包括体育产业所提供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与物力资本等[29].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供给机构失衡除上文提到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外,还包括体育产业内的对应服务人员不足等情况.在人力资源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体育产业的商业化与市场化愈发明显.而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运动员与多样化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却呈现出供给不足的态势[33].

表2 2014-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Tab.2 Added value of sports industry from 2014 to 2020

与此同时,我国体育科技的创新发展明显不足.由于体育用品的舒适度与便携度欠缺、体育科研设备的精准度与操控性不足等问题,使得我国体育产业的诸多方面仍以外资品牌为主,自主供应不足的情况依然严峻[15,29].例如,2018 年运动服装类与训练健身器材类的进口额,分别为0.37亿美元和1.88 亿美元,占体育用品业进口总额的3.74%和18.99%;运动鞋、球类产品等其他相关体育产品类进口额所占比重为77.27%[34].

2.4 体育消费需求还未完全释放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其消费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但目前我国仍有8亿多人处于低收入水平[35].收入水平的低下,极大地限制了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水平.同4亿的中等收入水平人群相比较,我国收入群体呈现出“金字塔型”的分配格局,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60%左右的中等收入人群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相距甚远[36].面对我国现阶段庞大的低收入群体,如果消费水平上不去,不仅会影响体育经济发展,也会对全社会消费、国家经济增长形成制约.

同时,有研究表明,预防性储蓄与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2].我国居民的高预防性储蓄居于世界前列,从2008年至今,虽然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截止2019年仍维持在45%左右,与全球平均基本储蓄率的25%相比依然差距较大[37],较高的储蓄率反映出居民对收入的不确定性与谨慎性的预期,同时反映出同期消费支出的缩减,抑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加快推进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转换,充分激发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活力,对我国构建“橄榄型”经济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畅通路径

3.1 缩小区域经济与城乡经济差距

21世纪初,我国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重点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设[38].以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图2)为例,我国中西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明现低于东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较滞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7.2%,远超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20.1%.可见中西部市场规模主体巨大,体育产业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图2 我国不同地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m2)Fig.2 Per capita sports area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m2)

相比于其他产业,体育产业对区域供应链的要求不那么苛刻,其更依赖于下游市场需求.深入贯彻《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各项相关政策,积极为中西部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城乡经济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应全面实施“体育乡村”振兴计划,发挥体育扶贫的特殊优势[39],通过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的体育休闲小镇以及体育彩票、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体育设施等体育综合扶贫手段.拉动区域人口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村人口收入水平,激发低收入人群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扩大我国内需体育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3.2 升级供应链与产业链

体育需求催生的体育消费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有助于完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匹配错位[40].新时代下的体育产业应在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体育消费需求的同时,注意加强创新驱动产业链与价值链,增加竞争优势.

目前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的比例为7∶3,而我国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的比例为3∶7[37],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群众对运动休闲、运动竞赛等体育参与度和观赏度较强的体育服务业需求的提高[26].因此,优化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的资源配置,加快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管理等体育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去过剩产能,补产业短板,减少无效供给与浪费,以提高产业生产率与供给质量.同时,促进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体育竞赛表演和旅游、餐饮等与体育产业的融合,打造互利共赢的局面,不断满足新业态、新形势、新经济下的体育消费模式需求.提高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增加有效供给与高端供给.并注重创新驱动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加强劳动力要素的投入,培养高技术体育人才,以提高体育设施与体育用品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产业链与价值链,提高自我供给能力.

3.3 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体育产业的结构升级主要指促进体育产业各方面优化、协调、提高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产值优化提高、就业结构优化提高、需求结构优化提高与供需结构优化提高[33].

首先,应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加强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完善体育产业内部价值结构与供需结构失衡,促进运动休闲、竞赛表演、场馆管理等体育服务业在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产值比例.提升体育产业外部就业人数与内部就业结构.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其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应在加强市场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制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外部价值结构方面,不断提高体育经济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深化落实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指导精神,将发展壮大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次,提高体育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比重,根据互联网模式下的社会消费形态,拓宽网络平台授课,线上购物消费和线下授课、购物消费等相结合的多渠道体育产业供给模式,满足人民对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管理服务、体育休闲旅游等方面需求;最后,加快供给侧改革,促进体育产业的区域经济及体育产业内部各子行业的有效供给水平与社会体育需求相匹配,提高体育场活力.进一步加强与政府、社会、市场相结合的发展态势.深入高水平、专业化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投入,注重同外商企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体育产品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

3.4 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

建立完善居民生活保障制度,提升居民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对能力,增加低收入群体尽快向中等收入水平群体转化.拉升居民当期体育消费能力.同时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不同区域的最低工资水平,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增加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水平.以保障当地居民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确保低收入人群可以享受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

与此同时,建立长效扶贫机制,防止脱贫攻坚胜利后的返贫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的指示精神,在广泛征求群众体育需求的同时,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意识与能动作用,同时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及资源、民俗特点,开发体育旅游休闲,竞技表演等多形式体育特色项目,促进发展政府与体育的长效协作关系.加大各级政府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扶贫的协作力度.以《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为依据,完善评价机制.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通过乡村振兴略与体育扶贫等相结合,消除抑制居民消费的需求,释放我国巨大的体育市场空间,助力“双循环”新格局下体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构建.

4 结语

“十四五”时期提出的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这也为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体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临着诸多风险、机遇与挑战.应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以全面贯彻“双循环”经济发展新理念为指导思想,既要持续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要发挥我国政府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制度优势.并始终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深化体育产业的全面改革,以开拓我国巨大体育内需市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同时,充分开展国际市场的体育竞赛、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多边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国际相互促进发展的经济态势下,构建现代化的新型体育经济发展体系.

猜你喜欢

双循环体育产业高质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体育产业之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