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2022-09-14李建军张振宇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户经营

李建军,张振宇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解决好农民生计改善和农业生产转型升级问题,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是成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1]。我国人多地少,户均耕地面积约为0.52 hm2,其中约80%的农户耕地面积不足0.67 hm2,约96%的农户耕地面积不足2 hm2[2],具有耕地碎片化、户均耕地经营面积小等特点;小农户占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总数的98%,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3],小农户经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长期存在。而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理清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小农户传统经营方式的转型,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5]。

有学者[6,7]认为,小农经营是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无法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发展,而农业现代化须依托规模经营来实现,小农经营应给予适度限制或缩减。韩俊[3]、罗必良[8]认为,小农户及小农户经营仍会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必须长期面对的现实。张红宇[1]认为,农业生产服务是释放中国农业多元功能、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发展和满足农户降本增收需求,进而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叶敬忠等[9]认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包括小农户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内化,分散小农户的组织统筹以及差异化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孙圣红[10]认为,实施标准化农业生产提高收益降低风险,以及重构小农户与村集体和新型经营主体的组织形态等路径,能够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现有研究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统筹、技术革新等角度讨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但对二者关系的经济学分析较欠缺,且对路径研究的系统性有待完善。基于经济高速发展后期的新常态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外部环境,首先对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探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路径,最后提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

1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与不断深化,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而传统的小农经营难以实现生产方式创新发展、经济收入持续增加的目标[11,12]。此外,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后,小农户生产经营乏力、农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13,14]。在此背景下,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假设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中,D1和D2分别表示经济高速发展前和发展后的农产品需求曲线,S1和S2分别表示经济高速发展前和发展后的农产品供给曲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个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产品供需均衡点由A点移动到E点。随着农业部门生产技术提高、支农惠农政策相继出台,资本、技术、物流、通讯等相关资源不断进入到农业生产中,农产品市场的矛盾由供给不足转化为生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降低,需求曲线由D1向D2移动的速度减缓;同时,农产品供给大于需求且增幅差距拉大,农产品价格弹性开始下降,供给曲线由S1向S2加速移动(图1)。因此需要农业政策积极引导农产品市场,抑制农产品需求和供给不均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一方面需要出台农业现代化政策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产收益(保障农产品价格),落实供给侧改革减少低效供给(减少供给剩余),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发展并带动小农户的经营性收入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计划、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以及各类农业生产补贴,以提高小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图1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市场形势Fig.1 Market sit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smal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基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这一逻辑起点,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15],“十四五”规划[16]明确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并采用一系列政策安排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提高其运用农业农村资源和现代经营方式的能力;加强农业机械研发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绿色、有机、地理标志论证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措施。乡村振兴规划中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地位,构建家庭经营与多种组织化经营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紧密型利益联合机制,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规模化服务带动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小农户与经销商有机衔接,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

2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2.1 多元化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转型发展

农业生产成本是决定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规模经营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17,18]。当前我国主要通过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模式主要包括土地出租、转包、股份合作、土地入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农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由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成本低、风险小,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方式[19](图2)。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在不改变农地权属的情况下,不仅可以促进部分转出型小农户的非农转移和农业收入增加,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促使部分生产型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实现农业纯收入多渠道增加,充分带动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20,21]。

图2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的路径Fig.2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mall farmers and modern agriculture

2.2 提质增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

提质增效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需求随之发生变化,呈现高品质、个性化、特色化需求等特点。因此农业生产应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调整生产方式,由高数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合发展,实现小农户经营与三产融合的有机衔接,突出产业集群效应,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打通农业全产业链[22];注重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等关键环节。基于小农户经营分散、妇女化、老龄化、学习能力低等特点,切实保证有效的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充分发挥规模经营主体的模范带头作用,精准发展针对性较强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政策要求,大力推广普及节肥节药技术,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小农户经营与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协调发展。培育优质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和监督体系,将小农户农产品质量纳入抽检范畴,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23]。

2.3 对接大市场,增强小农户营销能力

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模式2种途径实现。线上模式主要指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相对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直接与农产品销售市场对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与购销信息获取渠道;通过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实现小农户的信息共享,有利于加强市场宏观调控,促进市场供需平衡。线下模式是指小农户与大型超市或农业企业等农业产品销售主体的对接,包括“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超市+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线下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小农户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带动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协调发展[24](图2)。

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健全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村庄小农户共同发展[16]。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利用其在农资、生产、组织体系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建立健全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服务体系[25],提升小农户组织化水平,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产,促进小农户、供销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营销、协同发展。

3 政策启示

3.1 强化农业生产综合服务,用社会化大服务补齐小农生产的短板

根据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的差异性特点,引导并推广多元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如为农地依附程度较强的农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单项、多项托管),为兼业程度较高的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全托管、关键环节托管)等;加强服务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农业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形成服务全面、链条延伸、运营规范的服务联合体;加强农业生产服务行业管理,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促使农业生产服务向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通过现代化农业生产服务,弥补小农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地方农业管理部门在推进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大力推广“五统一”的技术服务模式,积极扶持农业技术服务专业队伍。

3.2 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多措并举,发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

因地制宜、因产施策,发展小农生产条件下的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如丘陵或山区的小农户,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较差,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经营,应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小农户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重点提升产品品质,推广小型农业机械等;积极促进健康可持续的农业金融服务业发展,适度降低小农户贷款准入门槛,如放宽牲畜数量限制门槛、用地规模门槛等要求,切实解决生产型小农户的贷款难问题;创新农业部门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如加大信息平台建设、产地保护、地域特色产品及品牌的宣传力度等,有利于小农户与现代高效农业的协调发展。

3.3 线上线下并举,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依托互联网信息资源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机衔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协调发展[27]。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和电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网络营销模式,增加电商技能培训,提高小农户的农产品营销能力;完善农产品仓储物流体系,引导推广供销和物流网络覆盖农村,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问题,降低流通成本;完善小农户与超市、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遵循公平交易、平等协商和市场基本契约精神,实现分散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3.4 通过组织现代化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应提高农民合作意识、增强民主管理、创新合作机制、规范盈利分配方式;推广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树立联合发展和创新共赢经营理念;充分发挥资源多、渠道广、影响大的优势,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联合与合作,形成一个优势互补、互帮互助的完善机制,使“小合作变成大联合,大联合促进大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开辟新的模式[28];继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尝试引入“股权量化”机制吸引农民入社,提高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把经济、技术、信息服务联合起来,帮助分散小农户“抱团”开拓市场,适应市场规律;加快发展农资产品、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完善农村仓储物流体系,畅通农村工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拓展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多元途径[29]。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农户经营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