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语音问题探究
2022-09-14徐良玉
徐良玉
一、从汉语语音的角度谈流行演唱中的发音吐字
“声乐艺术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歌唱者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来,从而产生深入心灵的艺术效果。”在流行声乐演唱中语言的表达同样也具有重要意义,它影响着作品内涵的表达、音乐风格的体现以及听者对作品的接受和理解等方面。在流行声乐演唱中,语言的部分通常称之为咬字或吐字,语音和语言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咬字技巧或吐字技巧。流行声乐演唱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接近于生活,它不同于美声与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表达,既不需要如美声唱法一般严格的腔体发声位置,也不同于民族声乐唱法中对于“字正腔圆”的绝对追求,流行音乐是当代都市文化的写照,大众化、口语化的语言特点使其更能够在音乐中传达当代人的情感,以形成演唱者与听者之间的情感连接。由于流行声乐演唱中的语言表达比较生活化,导致很多演唱者以及教学者轻视了对流行声乐演唱中的吐字技巧的认知,在吐字技巧上注意到声母、韵母的发音,而忽视了元音、辅音、声音共鸣、声调、重音等更加深入的汉语语音要素。对流行声乐演唱中吐字的认知决定了吐字技巧的掌握和应用,同时在学习和教学中也会产生一些无法解决的吐字问题,以至于影响到演唱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流行声乐演唱中,为了清晰准确地表达歌曲内容,应该从汉语语音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演唱中的吐字,并配合对应的字和音的声乐训练方法来解决吐字和发音问题。当然,汉语语音学是一个单独的学科门类,流行演唱的发音吐字问题也不能直接照搬,而是要让学生弄懂汉语语音的基本特点和发音规律,在科学系统的语音学习基础上更好地实践于本专业,不管是在表演还是歌曲演唱分析时都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如果从汉语语音学的角度上看流行声乐演唱的发音吐字,就会将字分解成拼音,在拼音的声母、韵母和音节等概念下会继续将其细分成音素。音素是语音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依据音节里的发音动作来分析,一个动作构成一个音素。”汉语普通话通常一个音节包含1到4个音素,如拼音声母的“d”是一个音素,“ch”是两个音素,在汉字中,“啊”(ā)是一个音素的字,来(lái)是三个音素组成的字。理解了音素的概念后我们再来谈什么是元音和辅音。首先,我们要明确元音和辅音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所谓元音就是完全靠声带振动并且气流不受任何阻碍的音;而辅音则是指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呼出的气流通过与舌、喉、牙齿、唇等器官的阻碍与冲突而得到特殊的发音。学习过汉语拼音的人都知道,我们汉语普通话中有六个基本元音能够自成音节发音,它们分别是:a、o、e、i、u、ü。元音的主要特征按照发音方法和部位描述主要体现在:舌位高低、舌位前后距离、口腔开合度及唇部的圆展程度四个方面。如a是低舌位、口腔开合度最大、舌面中隆起和圆展唇,元音u的描述是高舌位、舌后隆起、口腔开合最小、圆唇,这些具体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诀窍,发出好听的、正确的元音。其他元音发音部位和特点如下图所示:
辅音几乎可以产生于唇和声带之间的任何部位,其发音方法简单解释就是一个气流在口腔特定部位中成阻——持阻——除阻的过程。汉语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其中b、p、d、t、k、h属于塞音,即发音器官完全关闭,气流无法从口中发出,而以“两个或多个发音器官接近,导致气流部分被阻,产生气流的摩擦运动。这种听得见的摩擦形成的音取名‘擦音’”。如f、h、x、sh、r、s,其他还有塞擦音、鼻音和边音。按照辅音的发音部位则分成双唇音(如b、p)、唇齿音(如f)、舌尖前音(即平舌音)、舌面音(如j、q)、舌根音(如g、k)等7种辅音声母;其次音节是汉语语音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传统的声乐语音研究中对音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声调上。汉语拼音体系中韵母体现韵律,由于韵母有高、低、抑、扬之不同,就出现了声调或称音调。“声调是汉语的重要的语音单位,是体现于音节的音高特征,是发音时音节间的相对音高和音节内部的音高变化。”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将声调分成四种,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也就是俗话说的一声、二声、三声和四声。声调对于流行声乐演唱的吐字有着重要的意义,语音归韵也是音调层面的问题,而且流行声乐演唱是较为时尚和现代的音乐形式,吐字的问题会导致歌曲内在时尚性的体现。另外,声调有着自己的音高,而旋律也有自己的音高,一旦在吐字中明确了汉语声调的存在,就会在旋律音高与语音音高冲突时,做出相应的协调;再次是重音,汉语语音中有比较多的重音音节,重音的认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汉语语音在发音中的重音,第二则是演唱中的逻辑重音。前者是发音的规定,后者则是对作品解读方面的二度创作范畴。在演唱中,后者的逻辑重音往往会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从而使流行演唱在吐字中的层次鲜明,增加演唱的生动性。
二、教学中对汉语语音的规范
有了对流行声乐演唱吐字的汉语语音层面认识,就要在流行演唱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规范的吐字机能的训练。很多人在规范语音的问题上有认识的误区,他们认为流行音乐应该尊重个体因素,吐字问题不应该有所谓的规范,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在流行声乐演唱的语境下,确实几乎每个优秀的歌手都有着他独特的语音个性和特点,在学术体系的教学中,我们也十分赞同这种个性化的差异,但个性化差异需要建立在规范的语音认识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个性化差异的培养是要先学习基础再学习变化,而不是提倡因演唱者个体缺陷或不足而导致的语言表达差异。教学中所提倡的规范语音是要让语音发音能够正确和清晰,并不是让所有人都被规范锁死。
关于吐字的训练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在演唱中进行基础规范的语音训练,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的训练,首先,引导学生从发声共鸣的角度入手来练习汉语语音,让语音练习能规范地应用在演唱之中。这需要从流行声乐演唱独特的共鸣形式说起,歌唱的发声是气息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基音’,‘基音’在体内气息的支持下,通过骨骼和肌肉的强迫振动传导到共鸣腔体扩大、美化而形成的”。语音也是通过口腔、喉腔、咽腔等共鸣腔体来塑造声音的性状,所以流行声乐演唱唱法上的共鸣差异,也决定了流行语音的特点。流行演唱的共鸣多用到“面罩共鸣”和胸腔共鸣,所谓“面罩共鸣”实际上是指眉心以下、唇部以上的面部肌肉部分共鸣。面部的这个部分在歌唱时,因为积极调动所以形成一种集中的力量,感觉声音笼罩在面部震动。事实上,“面罩共鸣”使鼻咽腔都打开了,声音自然向上,在听觉上接近人们的正常口语发音,但比正常语言的发声位置高和集中。流行”演唱的发声共鸣在面部的这个骨骼上,字才能清晰和自然,鼻咽腔和口咽腔同时共振,集中在上颚的中线就形成了听觉上的“面罩”,吐字的主体要在在口腔上颚的中线上,才是清晰自然的。当然本文所指的流行演唱的共鸣是大部分的流行歌曲主要运用的共鸣区域,也有流行演唱的个别作品的高音会有更高位置的共鸣情况,在这里讨论的是一般情况,具体的问题要具体分析,个别案例不影响在教学中的基础训练。教学训练中要引导学生的发声贴住咽壁在口咽腔形成封闭的空间,气流在此空间形成震动,发出有质量的声音。具体有:哼鸣练习、弱声练习、混声练习等练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使“面罩共鸣”的清晰与集中得到练习。
其次,是在演唱中要对各个基础音素、音调进行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元音与辅音的练习。在流行演唱的单独语音训练中,八个元音都要进行流行演唱规范化的练习,但演唱之中的练习一定要在“面罩共鸣”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方法有很多,可以由浅入深,从单一的发元音训练如元音音阶练习、元音分解和弦练习、元音琶音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在练习中,从单一元音训练开始,一直到元音之间的交错练习,其练习目的是使元音的发音准确通畅,为吐字打好基础。辅音的练习相对复杂一些,一般练习辅音都对应声母展开,23个声母都由单一音素构成,除了y、w两个元音声母外都是辅音,可以进行如元音一般的练习。辅音发声的部位有:下唇、上唇、上齿背、上齿、上齿龈、硬腭前、硬腭后、硬腭中、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声母的发音都由这些部位共同协作,如声母b、p、m依靠上唇与下唇的协作,d、t、n、l是舌尖与上齿龈的协作等,练习中要先用口腔操将上述的部分打开进行热身,然后进行辅音声母音阶练习、辅音声母分解和弦练习、辅音声母琶音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
基础音素的单独练习看似枯燥,实则十分重要,这是流行声乐演唱中语音机能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对汉语语音的最小单位更为敏感,从而在吐字技巧的表达上更加细致,而且配合发声练习,也有助于学生声带机能的锻炼。音调的练习不是单独的练习,要结合韵母的归韵练习,在教学中对每个韵母要用四声来分别体会和运用。另外,要切记在练习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练习中学生发声状态的清晰与松弛,清晰是规范的结果,松弛则是流行声乐演唱声音规范的重要前提。教学中通过这些基础训练来完成对流行声乐演唱汉语语音的规范,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风格和学生的个体情况,将这些基础的内容排序,每一项都要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认识和实践。
三、对学生语音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掌握规范的语音和吐字技巧的练习方法后,就要开始对学生语音灵活运用进行培养。语音灵活运用的培养不同于规范能力的培养,因为它受到诸多元素的影响,如学生的个人音色和演唱能力、作品风格等情况,都会影响语音的表达。灵活运用语音的能力往往是由多个演唱机能协作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能从作品入手,在具体作品中根据不同的歌词去引导学生,增强其语音机能。
灵活运用语音的重要目的并不是突出个人,而是突出作品,让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和自然。但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音乐的表现要有塑造和美化的功能,其关键就在于语音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熟练的技巧运用。吐字腔体大小的微调可以带来语音变化,吐字腔体的张开大小是相对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歌词来引导学生对吐字大小变化进行调节。如《水星记》这首作品,可以从原唱郭顶的演唱处理看到汉语语音的灵活变化。这首歌的统一的吐字空间要小一些,整体有哼唱的感觉,而字与字之间有着密切的连贯性,加上音乐反拍的律动,需要腔体共鸣点的统一、口腔吐字和气息的共同协作。A段起始:“着迷于你眼睛,银河有迹可循,穿过时间的缝隙,它依然真实地,吸引我轨迹”,吐字的口腔开合度较小,弱声进入,其中“迷”“你”和“睛” 通过强拍体现出作品的律动,在“迷”字上带出面罩共鸣,“着”“于”“眼”的口腔开合度要更小,虽然吐字有变化,但在内部已经打开了软腭,使内口腔空间增大,语音发音也足够清晰,处理中对这三个字的韵母口腔开合进行了适当的调节,将吐字的开口放在一个平衡点上。而且其中的“迷”和“眼”的音调也进行了调整,按照歌曲音符的音调将这两个字的声调从二声和三声都变成了轻声和一声。
演唱中的发音吐字也要遵从歌词的逻辑和语气,这也是语音灵活运用的体现。如辛晓琪演唱的《领悟》中的第一句“我以为我会哭,但是我没有。”前一句以一种平静的语气开始叙述,但“哭”字却以一种戛然而止的方式停在韵母“u”上,随即“但是我没有”加入了叹息的语气,弱化了“有”字的韵母“ou”,并且将音调的三声变成了轻声,带出无助的感觉。运用语气和强调逻辑重点使歌曲产生了从平静到无奈再到失落的变化,表达了情绪上的转折。
另外,不同音乐风格的语音也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如流行抒情歌曲需要吐字相对清晰和稳定,但R&B风格则需要更多的连贯性和律动协调,注重结尾字韵母与下一个字声母之间的衔接,如《飞机场的10:30》这首作品是R&B风格,这首作品的吐字就十分注重收尾连接,而且整个吐字状态都呈现出一种懒散,但懒散并不是没有吐字的核心,基础共鸣要保持得很好才不至于失去清晰的发音。由于重视首尾连接,以至于歌词的开口音几乎都被淡化,歌词“十点半的飞机快要到了,机场还是那么的拥挤”中的“半”“飞”“还”的韵母都是开口音,但演唱的处理要对其进行弱化,使开口的开只维持在清晰度的体现,一带而过。还有很多作品的歌词中英文混合,因为英文如果混合在中文中,一定要表达出符合英文的正确发音,但中英文如果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就很难融合到一起,所以在这类作品中,多数中文吐字都会倾向于用英文去进行调整。在歌曲学习和训练中,流行声乐教师应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对语音的规范和变化建立起对立统一的认识,而且还要大量积累演唱处理不同风格歌曲的经验,以对应不同的语音变化问题,这样才能稳定提高学生的歌唱语音运用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汉语语音对于流行声乐演唱而言十分重要,是学生自如表达作品的必要条件。而且在流行演唱的学习中一旦有了语音学视角的认知,就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多样性的解读与自身特点的衔接对于流行演唱的学习会成为一种乐趣,而乐趣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关键所在,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流行演唱中的语音训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陪伴学生度过基础语音训练的枯燥时期,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给予和陪伴。
注释:
[1]仝阿梅:《浅析流行歌曲演唱中的吐字技巧》,《当代音乐》,2017年第7期,第53页 。
[2]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编:《听力言语语言康复词汇》,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第355页。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4]周同春:《汉语语音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7页。
[5]贺艳妮:《浅谈现代汉语语音与歌唱的关系》,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