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裁判员、医生、设计师:论编辑在新闻作品获奖中的作用

2022-09-13刘一平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新闻编辑角色作用

摘要:新闻奖作为一种职业荣誉,对新闻工作者的激励作用巨大,获奖作品本身也对新闻业务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导向作用。文章从实践与理论出发,归纳分析新闻编辑在经营新闻奖作品中承担的角色和功能:其一,基于裁判员角色称职地裁定新闻价值;其二,基于全科医生角色细致地杜绝差错,根除硬伤;其三,基于设计师角色精心制作标题和版式,以恰当凸显作品的新闻价值。这些角色和功能能否恰到好处地发挥,取决于编辑的新闻理念,即是否有受众观念,以及长期新闻实践的积累与历练。通过对新闻编辑角色与功能的诠释,阐明了新闻编辑在经营新闻奖作品过程中发挥的关键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旨在激发采编双方深入钻研业务,增强“四力”,多出精品。

关键词:新闻作品获奖;新闻编辑;角色;功能;作用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6-0156-03

新闻作品获奖并不是运气所致,而是采编双方策划、经营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的编辑还是新媒体编辑,绝不是被动“跟随”记者获奖,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裁判员:估得准新闻价值的高低有无

在新闻作品获奖的过程中,编辑首先应该是一名称职的裁判员,对社会事件、记者稿件,要估得准其新闻价值的高低有无。这也是编辑称职地发挥医生、设计师角色的前提。

众所周知,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首要的素质。现代社会,信息浩如烟海,要判定哪些是值得或者必须向受众发布的新闻及其主次,靠的就是新闻敏感。编辑要慧眼独具,当好裁判员,每天面对电脑时首先要考虑以下问题:我要告诉受众什么?我要向受众重点推送什么?如果价值很大,就要在编的环节认真经营。

有些新闻题材重大,具有“首个”“率先”“第一”等属性,这类事件往往易为采编环节所重视。但更多新闻的价值判定,在于编辑和记者的平时积累,要通过合理的构建,恰当地呈现出新闻事件的高价值,尤其是遇到能获奖的好题材时,编辑作为最后的把关者,更要有主动经营的意识。

深圳特区报2012年12月22日头版头条刊发的消息《美国〈科学〉杂志公布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果入选》,获评当年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这就是编辑主导经营新闻作品的成功案例。

稿件刊发前一晚编辑部在寻找头版头条时,发现新华社当天报道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入选《科学》年度10大科学突破,这让笔者眼前一亮:《科学》是世界顶级权威杂志,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上榜的唯一一项国内成果,实验出自深圳团队,深圳本身就是科技创新之城。以上要素决定了这是一个难得的头条题材。

作为当晚头版编辑,笔者感到十分兴奋:重要科学新闻上头版头条无疑是一种突破,也许可以冲新闻奖,于是马上联系记者写落地稿,并联系摄影部要图片。同事们快速采访,加上平时的积累,稿件很快组成了一个小专题。

然而消息稿内容过于专业,读起来艰涩拗口,非常影响一般受众的阅读感受。怎么处理?笔者思索着,在配稿里看到介绍实验背景的一段话,顿时眼前一亮,将其精简后作为头条的结尾:“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位于深圳市区以东约50千米的大亚湾核电站群附近的山洞内,紧邻世界上最大的核反應堆群之一的大亚湾核电站与岭澳核电站,并且紧邻高山,有天然的宇宙线屏蔽。”然后重新制作标题,删掉文内可有可无的专业表述,控制字数,精心编排,做到图文并茂。

当晚报社值班领导看版时,把头条消息看得很仔细,尤其最后一段边看边读出声,笔者当下便知道背景加对了。

现在“复盘”,这篇消息能够获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背景介绍功不可没,其回答了新闻要素中的“在哪里”,既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很好地平衡专业性,使消息丰满起来。

这则案例体现了编辑在遇到好题材时的主导作用。好题材可遇不可求,而新闻编辑处于处理稿件的后端位置,这是新闻作品制作流程的特点,党报党刊对头版头条也有特定的要求,但当机会出现的时候,编辑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能轻易地编发一下稿件就上版,要有意识地以参评作品乃至获奖作品的要求为稿件谋篇布局,在规定的字数范围内尽量把新闻刊发得丰满,把该告诉读者的要素尽量和盘托出。

尤其是新闻背景,它是在回答“为什么”,不可或缺,而且要写好,虽然有时只是一两句话,但是有它、无它,传播效果大不一样。

新闻敏感是发现好新闻的能力,如同装在编辑、记者头脑里的雷达,全方位全天候扫描着周围的一切,不漏掉一个新鲜事。

怎样增强新闻嗅觉,提高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无他,唯有通过长期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才能逐步提升对新闻价值的认识。从编辑的角度来说,每天的工作就是不断评判新闻价值:哪条稿子该上头条,哪条稿子该突出刊发,哪条稿子适合删短放在边栏。

在版面上安排稿件位置的过程,就是编辑对新闻价值的判断过程,在日复一日的锻炼中,编辑会越来越有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新闻敏感,其可以在编稿过程中指导稿件改写,也有助于准确捕捉有价值的新闻[1]。所谓编辑“有心”,大概就在于此。

二、全科医生:修补外伤,救治内伤

编辑在经营好新闻的过程中,应该是一位高明的全科医生,对稿件中的问题要恰到好处地逐一进行处理。字数超标、错字别字、病句、标点出错、用词累赘等可以判断的问题,属于稿件的外伤;事实出错、判断错误、要素缺失、布局不当、体裁写错等需要打电话核实,或者需要进行大改的,属于内伤。无论外伤、内伤,都是稿件的硬伤,如同医生全力救治病患一般,编辑遇到这些硬伤也不能懈怠,要补救作品,或补全价值要素,或调整结构等。这既是编辑作为把关人的职业要求,也是编辑经营有可能获新闻奖作品的必经之路,追求的是最佳传播效果。

通常,好新闻需要采编双方共同经营,当感觉消息有“料道”并有可能获奖时,采编双方在各方面都应把好关。记者在前方要有精品意识,自觉按照新闻的要求谋篇布局,做到新闻要素一样不落,把关键事实交代清楚。

但在现实中,时常从采写端就开始出现问题,如有的记者在遇到有获奖可能的题材时并不了解其重要性,所以提供的稿件并不能很好地凸显新闻价值;有的记者虽然知道题材重要,但稿件硬伤不少,或是在消息主体部分没有展开介绍,或是没有交代背景,甚至写错体裁等等。

这时有经营意识的编辑就要化身全科医生,主动弥补,帮助作品按照获奖标准成稿刊发。不然即便稿件的新闻价值很大,但由于采、编环节均欠考究,甚至有硬伤,参评新闻奖也只能陪跑。尤其是各家媒体都会刊发的消息,怎样在写作技巧、写作内容方面出奇制胜,更值得斟酌再三,精心编改。

以笔者处理的一则新闻为例。2014年6月26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正式对快播公司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认为该公司在应知和明知第三方网站侵犯他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情形下,仍然继续实施侵权行为,严重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公共利益,依法予以行政处罚2.6亿元,即日生效。因金额创下侵犯知识产权处罚国内之最,所以全国媒体都来抢抓大新闻。

然而当天的来稿,不仅消息体裁被写成通讯并超过千字,而且多着墨于处罚决定书送达和签收的过程,没有点出事件的新闻点,即罚款数额创下国内之最,而这“之最”恰恰体现了深圳作为市场化、法治化程度高的科技创新之城维护知识产权的决心。

笔者在充分了解相关信息后,对稿件做了外科大手术和内科大修补,改为消息体,调整结构,砍掉不必要的枝蔓,在淡化细枝末节的同时,突出处理消息主体,并重拟标题,重新撰写导语,补全新闻点,在头版完整刊发,后来这则消息获评广东省新闻奖一等奖。

与救治内伤需要花工夫相比,外伤相对好办,如改正错的字和标点,让语句文通字顺等,然而有的外伤很容易被编辑忽视。从经营好新闻的角度来说,最常见但杀伤力最强的就是超字数。稿件字数是否超出评奖规定,是最能体现编辑经营意识的一个点,因为一旦超过规定的字数,即使稿件主题鲜明、新闻性强、文笔流畅、有一定深度、能体现时代精神,也是无效的。所以编辑平时应注意这根弦,如果发现作品具备获新闻奖的潜力,就应精简文字,在做到要素齐全的同时,突出主题。

稿件长短折射的是编辑的新闻理念。长稿似乎是媒体通病,记者往往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舍不得删短,然而采编两端都应思考:作为业务风向标的新闻奖,为何有限制字数的要求,而且严格执行,超出字数就无资格参评?这是因为,从本质上,把文章写短体现了对受众的尊重,更是顺应时代特点的合理要求。新媒体社会信息浩如烟海,智能手机更使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在有限的时间中置身于信息汪洋,不可能拿出多少时间阅读长文。既然如此,报纸和新媒体更是毫无必要刊发长文硬要用户去读。

其实,不仅应在参评新闻奖时将文章写短、编短,平时也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意识,务必使文章新鲜活泼、短小精悍。

三、设计师:让标题和版面第一时间抓住眼球

如何呈现好的内容也是编辑在经营新闻时必须用心考虑的问题。时代节奏越来越快,各种信息都在抢夺眼球,而人们的时间与精力有限,新闻的表现方式将直接影响新闻的关注度。标题、图片、版式是三大包装要素,编辑必须是优秀的设计师,能从标题和版面上下功夫,让新闻有恰当的形象包装,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全民上网的时代,标题变得愈发重要,精心制作标题成为编辑的基本功[2]。受众置身于巨量信息的压力中,好的标题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受众和用户的注意力拉到新闻上,为其节约获取新闻内容的时间成本,这既是好新闻的包装要件,也体现了媒体的时代风格。制作一个贴切的吸睛好标题,是值得编辑花心思的。

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所传播信息的最重要、最新鲜部分的概括,新闻编辑制作标题的过程,本质上是到消息中去找新闻的过程,只有心中有受众和用户观念,制作的标题才会既准确又好读,这要求编辑消化原稿,精心提炼标题。

新闻图片与文字互为补充,也为新聞和版面增色。尤其在融媒体时代,客观而典型的视觉瞬间被优秀新闻图片所定格,可以起到启发思想、唤起情感、直击人心的效果,其独特的传播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也逐渐得到新闻传播者的重视。“纸媒版面是文字和图片的二重唱,字体、颜色、排版及图片配合,可以焕发出无限的传播潜力。文字的传播特征是理性化的,视觉停留时间的延展性,加大了读者思考空间的张力”[3]。在运用图片经营好新闻的同时,编辑要留意版面上的文字和图片之间形成的关系逻辑,以及图片之间的呼应等,避免版面语言出现问题。

当下,在经营新闻奖作品时,报纸版面的设计日益得到重视。新媒体时代,新闻竞争激烈,读者看报的方式也变为快速浏览,要想在第一时间夺取眼球,版面设计是最直观的利器。如何在版面上科学运用色块、留白,以更好地传达信息、抢抓眼球,体现了报纸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美学,其中一个基本原则是让版面有呼吸感,色块、留白、文字要协调,使版面不空旷、不压抑。然而新闻版面设计并非单纯的艺术创作,如果图示大而不当、空白太多,或者文字过密,则难以让受众停驻视线,不利于信息传播。所以,新闻编辑应作为主导者及早介入,与美编一起讨论并确定版式设计,精心布局,使版面疏密相宜、恰到好处。

遇到好题材时,编辑往往寻求版式突破,但目前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在表现重大主题重大活动时,通版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有八连版。这类版面往往浓墨重彩,设计大气,用超常规的大版面去凸显事件的重大意义。然而是否“大”就是好?好的版面图文相辅相成,既有丰富的信息,又能通过图片抓住眼球,同时美化版面,发挥了新闻版面的应有功能;但如果版面只是靠图片堆砌来吸引注意力,提供的核心信息却少,效果必然会打折扣。

而且“长卷式”版面追求的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形式感,对受众阅读和印刷都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当这类版面得到广泛使用时,其震撼性也逐渐被稀释。因此,重大事件呈现是否非通版不可,是值得新闻编辑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与其一味追求形式上超常规的“大”,不如从传播效果出发,用心设计体现个性的版面。

四、结语

对新闻工作而言,新闻奖作品无疑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对新闻奖的追求,也会激发采编双方增强“四力”,多出精品,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件新闻作品获奖是采编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新闻编辑只有从受众角度出发,在日复一日的新闻实践中用心经营,才能扮演称职的裁判员、高明的全科医生、优秀的设计师的角色,增强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在机遇出现时迅速做好准备,在新闻奖的激烈角逐中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 严芒芒.编辑,不仅仅是编辑:从两件采编作品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说开去[J].传媒评论,2020(9):67-69.

[2] 朱建华,郑良中,杨佳峰.内容生产应把握好这四种关系:对一篇获奖稿件的回顾与思考[J].城市党报研究,2019(10):6-8,10.

[3] 评奖办.把时代印在纸上!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作品初评评委这样说[DB/OL].中国记协网,http://www.zgjx. cn/2021-06/07/c_139993787.htm,2021-06-07.

作者简介 刘一平,硕士,主任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新闻编辑角色作用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