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
2022-09-13王利慧王荣希赵泽源郭振凯
王利慧 王荣希 赵泽源 郭振凯
随着超声、CT与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发展,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检出率不断提高[1-2]。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比无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PVT[3-8]。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HBV-DLC)是慢性肝病终末阶段,存在腹水的患者1年内病死率约20%,合并感染的患者病死率会增加4倍以上,其中约1/3的患者死于感染的第1个月内,而合并肝性脑病者1年内病死率可高达64%。Pettinari等[9]报道HBV-DLC 1年内病死率高达30%。本研究探讨PVT发生对HBV-DLC患者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HBV-DLC患者242例,男164例,女78例,年龄(51.6±7.6)岁。伴有PVT 28例(PVT组),不伴PVT 214例(非PVT组)。排除标准:非乙肝相关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史。
二、研究方法
急性、慢性PVT诊断参照文献[10]。比较PVT组与非PVT组的临床资料。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生PVT的影响因素。
结 果
一、PVT组与非PVT组临床资料比较
PVT组、非PVT组年龄、性别、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糖尿病、总胆红素、INR、D-二聚体、MELD评分、Child-Pugh评分、脾切除术及内镜硬化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VT组与非PVT组临床资料比较
二、多因素分析
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自变量,HBV-DLC患者PVT情况为因变量(赋值0=无PVT,1=PVT)。结果年龄、脾切除术及内镜硬化治疗是影响HBV-DLC患者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回归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PVT的影响因素
讨 论
研究发现,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导致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的重要因素。根据病情分为急性、慢性PVT。急性PVT可伴有较为典型症状,如腹痛、腹胀及腹泻等;当门静脉主干被完全阻断后,将可能发生肠道淤血及水肿,需要着重注意的是肠系膜上静脉受阻时,肠坏死发生风险陡升[11]。慢性PVT时,由于机体的代偿性机制,患者时常没有明显症状,需要指出的是侧支循环后则会存有脾功能亢进、腹水及肝性脑病等表现。进展为肝硬化时,肝静脉、肝窦则受压,随后门静脉压力迅速增加,与此对应的是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机体出现代偿性体内侧支循环建立,最终带来严重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可导致肠黏膜缺血、门静脉高压症相关并发症,而门静脉高压症的发展,特别是新发的门静脉高压症,会向肝硬化失代偿期发展。本研究中伴有PVT患者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非PVT组,与Zhang等[12]报道的结果相似。本研究中,PVT组与非PVT组患者腹水比例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接受脾切除术、内镜硬化治疗的HBV-DLC患者PVT发生风险增加,是P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脾切除术、内镜硬化治疗是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有时并没有意识到它们可能会促进PVT的发展,增加门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
综上所述,高龄、脾切除术及内镜硬化治疗与HBV-DLC患者PVT发生有关,临床实践中需加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