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适手札书法风格研究
2022-09-12满振泽
满振泽
(齐齐哈尔大学)
高二适是学者、诗人、书法家。他坚持书写记事的习惯,以书信形式的情感交流是他日常的一部分,因此有大量的手札留存于世。这些手札直观地反映出高二适书法的取法渊源和书风特色。
一、取法浅析
(一)字法
高二适曾说:“余作草以章草、八分、行书相间为之,此王右军法也。”高二适的书写风格被称为杂体草书,形成一分隶书、二分楷书、三分行书、四分狂草的草书新体。这种草书新体在他的手札作品中表现得更为爽健,通篇自然糅合,大小错略、起伏跌宕,得心应手的用字演化成丰富的情感,隶、楷、行、草的繁简虚实随着情绪节奏的变化而变化。
高二适手札作品以草书为主,尤其是章草。它是今草、楷书、行书的源头,在文字演变中上承古文字下启今文字,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章草删繁就简,结字灵动,因此而便于书写,在秦汉时期广泛盛行。高二适手札中章草外形特征,继承了篆、隶书的字法特点,独立成字,优化了隶书的结构,保留隶书的形态,取横向结字,中庭开阔、呈扁平字型。
高二适手札——字法
高二时在手札书写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他对古今文字了解的深厚功底,把楷、行、隶、草熔于一炉,将平正典雅和方圆回转融为一体,运用自如,遒丽天成。创新性地对四种书体的字法进行改造和拓展。因手札书写时是无构思情况下的自然表现,言道情时,性情所致,免不了出现一些字与字之间的笔意连带,他的手札书写,随性所发,不拘小节,减少了章草“波磔”出现,加强了若断若续的行书笔意,使字形拉长,多有连绵古拙之气。
高二适手札——字法体势
(二)笔法
高二适对《急就章》做了长期的临摹和研究,探寻草书笔法。在高二适手札笔法,多拟元人和今草的笔意,圆浑厚朴、笔路简净。高二适手札以草书的用笔特点为主,又打破草书的书写方法,用笔随意而苍劲,用墨枯涩而凝重,体现了他博涉多优的书学观念。
高二适取法以墨迹书帖为主,兼取碑帖拓本,因此在他的手札中,用笔精到,笔画中锋行笔,笔锋使转与笔迹运动中的复杂形象自然契合,形成点画灵动、节奏明快的书写过程。
在高二适手札中,笔锋活现,毫芒毕露,毫无笔画轻忽,骨肉停匀的现象,可见高二适斩截爽健的用笔特征。手札中线条质感圆润挺劲,有刀斩斧劈之势,又有游丝袅空之意,这无不彰显用笔的沉着干脆。
高二适手札浑然天成尽显笔墨筋骨。书法作品中墨色的枯、湿、浓、淡的变化是笔法的记录。高二适手札作品中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浓淡相应,干湿相间,神采奕奕。
(三)结字
高二适手札中在字形的处理上多以文字本身的结构来处理形体,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密或疏、或长或短因形造势,毫无矫饰之姿,造作之态。打破章草纵向的体势,创造性的融合隶意,用字法内在的联系构建字势,将字势拉长,形成紧密见长的字势。
高二适的手札中字形有大开大合之势,这里的开合指的不是布局,是对单个字间架结构的处理。在字形结构中出现疏密相间,长短错落,聚散分明的大开大合的形态。
在高二适的手札中,章草和今草的结字方法交叉使用,单字之中,取今草为主。字形上取纵势,书写时横画自然右上斜,左低右高,造成字形倾斜之势,呈现欹斜之感。
高二适精通诸体,取法上四体混合,在书写时不完全用章草,兼用行楷、今草和狂草的体态,结字包罗万象,有楷书的妍美、章草的奇崛,草书的狂肆。
(四)章法
高二适手札通篇多以今草的章法布局,气势连贯,纵横流畅,形成整体统一。字与字之间笔断意连,互相呼应,形成通篇的书写连贯性。字体之间大小错落,形成笔画之间的摇摆多姿,通篇气息流畅,气韵生动,荡气回肠。高二适手札谋篇布局,以单字与连带字之间的对比,突出行间的对比与联系。在高二适手札的行与行之间,融合了大小、浓淡、快慢等几个方面的变化,形成行间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的面貌。
高二适的手札书写面对的是对亲人、友人、师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书写时,尤为放纵,喜悦之情,愤慨之气,皆化于笔端。纵观高二适手札作品,喜悦之时飘逸灵动,愤慨之时沉着厚重,笔画粗细,长短、干湿、浓淡等纵意挥洒。由此,高二适手札中轻、重、缓、急的章法变化,同时受到它本身的情绪影响。
字与字之间的大小,粗细、干湿,浓淡,开合的组合,以及行与行之间的松紧,轻重的处理,充分体现了虚实相生的章法特点。高二适常用笔画集中、空间密集来形成实的感觉,用笔画较轻,笔画空间较大来形成虚的感觉,由此,相互穿插组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整体章法上虚实关系清晰自然。
在高二适诸多手札书写行间错落,纵意挥洒,大气磅礴,呈江河奔流之势,可见,在书写时着意于性情挥洒。高二适对古代经典锲而不舍,对于字法、笔法、墨法等驾轻就熟。他在书写手札时刚健奔放,豪迈洒脱,用笔自然、大度、质朴而笔势灵活,笔路简净贯气,章法上书由心生,情感所致,时有圈点,增补,删减的纠改,加强了通篇章法的层次。
二、特色成因
(一)取法
高二适一生力耕砚田,根植传统,临帖不缀。“65岁后,诸体贯通,草书突破前人窠臼,自创一格。他将章草严谨、今草典雅、狂草飞动熔为一炉,形成“开章亦今亦狂”的独特风貌。”“关于高二适“狂草新体”的艺术风格,学者们已从其形式特征多有讨论,指其楨出浪奄,使转顿挫随心而运,寓柔而刚,劲健绰约;结体章今互用,纵横开阖,险夷相生;布白一气贯通,字里行间揖让有序,顾盼多姿,密处见凝重,疏处显神韵,云云。” 从《两函均悉》等手札中可窥见高二适书写功力。
高二适手札书法高雅古朴,这是其建立在对中国古代书法流变的深刻认识与整体把握基础上的。孙过庭在《书谱》中说“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高二适崇于历代法书碑帖均有广泛涉猎,对“古”的内涵从书法角度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学习与感悟,从而在手札书法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他尤其从宋克章草中领悟到了锋颖侧利的笔法,并对皇象、索靖等流传下来的经典章草进行梳理与研究,又参以当时新近出土的简牍草书探本溯源,广泛融合,最终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风格特征,使他的手札书法呈现出了高古独绝的气象,可谓化古为新,实现了诸体融合的“四体书”式样。
高二适《致费在山先生》手札局部
(二)学识
高二适一生游艺于传统文学中,幼承家学,在他留存的大量文稿、诗集、信札、自撰联等可以窥见其对传统文学的造诣之深。
高二适平生治经史、诗学,著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校勘宋王令《广陵先生集》及《世说新语》、《刘宾客文集》(刘禹锡)、《柳河东集》(柳宗元)等,并存诗五百余首,辑入《高二适诗存》。可见,他的学识之广。所以在高二适手札书法中,总能体现出独特的书卷气,这与其学识修养的滋养密不可分。
(三)性情
谈到高二适兰亭论辩中所秉持的精神,是其人格与治学本色,不趋附权势功利,耿介拔俗,是其一向的品格,高二适的人格风骨也充分反映在了其诗文与书法中,这种光风霁月的文人风骨,和耿直的性情使他的书法也呈现出难得的阳刚之气,总体上呈现出瘦硬坚挺的风貌特点。
高二适的正直与孤傲不群有魏晋士人风骨。这与许多历史上的书法大家相类,如杨维桢、徐渭、傅山等,他们的个性突出,书风脱俗。但高二适又与之跳出正格的书法狂狷有所不同,高二适书法是在古意弥漫中闪耀出狂狷恣肆。他在自作诗《湖州鹿毫笔歌》中云“我兹泼墨满江南,章令草狂夙所谙”,还在《致费在山书》中云:“我近从事五代杨风子书(名景度,唐诸书家草书均不逮此人),过此一关,即应无敌于天下矣。”又云:“惟近则有意创一体书体。平生只嗜晋帖,晋帖以后只一五代杨风子,余即元代康里子山及宋仲温二人。此非十驾之力,不可过门也。” 有学者认为高二适雅致中力抵俗格,狂中含狷,狷而不怪,既保持了文人书家的儒雅与理性,也充分展示出其卓尔不群、孤傲不驯的人格性情。“他明确以瘦为雅,以瘦为劲,以瘦为美。在评苏轼《墨妙亭诗》时有云:‘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人谁憎?此四句止可为诗料,以之论法书则谬矣。书肥为墨猪,何可贵耶!’高二适在题《曹娥碑》时也说:‘此刻独绝,清挺无比。瘦则清,笔刚则挺拔也’”这承续了传卫夫人《笔阵图》“多骨微肉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谓之墨猪”的观点,正与杜甫论书中 “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诗句相合。因此高二适的手札书法体现出劲挺清刚、钴利爽健的意蕴,若铮铮坚骨、凛然生威。
综上,通过对高二适手札书法当中字法、笔法、结字、章法等方面取法渊源和基本特征的分析,以及对高二适手札书法风格特征成因的分析,可知高二适手札书法特征的形成不仅与其取法渊源有关,而且与其在经史、诗学等传统国学方面的涵养浸润直接相关,此外,高二适耿直清毅的个性和审美理想也是促成他手札书法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手札书写得自然轻松与率意,个人情性的交融,淡化书写经营安排所体现出的“无意于佳乃佳”等,更宜于书卷气的生发。其不事雕琢,随机生发,气脉贯通,无不风雅可观,流荡出浓郁的书卷气息。
注释
①高二适《题墨池编》,见《高二适研究》P30,《东南文化》1997增刊.许琨,《高二适书法艺术研究》,《中国艺术》,2013.
②郁胜天,《高二适“狂草新体”初论——以《南都帖》为例》,《中国美术馆》,2015.
③周斌 、崔树强,《高二适书学思想中的雅俗观》,《文艺理论研究》,2015.
④庄希祖 、高瑞生,《高二适的文人风骨与书艺成就》,《中国书法》,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