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绘画中的艺术语言与情绪研究

2022-09-12王立强

河北画报 2022年24期
关键词:德拉浪漫主义战争

王立强

(那不勒斯美院)

一、绪论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艺术是人类文化之中的璀璨明珠。在人类经历战争、灾难、疾病、成就、辉煌中,艺术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它发光发热,温暖了人这一上帝的弃子孤独的灵魂,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它基于现实且超越了现实,反映着现实,记录着历史是人类作为人的尊严与智行的综合体现,是人类超越动物,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学习、探索、创新和追求。而在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中,笔者对浪漫主义绘画情有独钟。

(一)绘画的定义与本质

贡布里希说过,“实际上并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已。而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致画个野牛形状,现在则用画笔颜料,为企业家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许多工作。只是我们要牢牢记住,艺术这个名称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做艺术倒也无妨”。[1]在这些“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中,推动着不同时代的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的是,在艺术家所处的时代下,自身经历与时代背景共同造就而成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称之为幻想、感受或情绪,是一种欲望、一种生命力的倾泻的美。“用‘阿波罗’的这个名称来表示在一个虚构和梦想世界面前、在美的假象(作为对生成的解脱)世界面前的欣喜若狂的坚持”。[2]是艺术家作为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对世界的辩护,“唯在审美上才有一种对世界的辩护”。[3]

(二)作为“镜子”的艺术家

艺术家这面客体的“镜子”在感性与理性的共同作用下反映着作为主体的美的过程。“即反思的直观中部分是感性的,部分是理性的愉快,或者鉴赏趣味”。[4],美,从人类认知的方式上去把握,一部分是感性的,一部分是理性的,它因理性赋予了作品客观性,又因感性让人动容,在灵魂上生共鸣,也正因为美的感性才赋予了绘画千变万化的风格。

我们就以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绘画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浪漫主义绘画及其共同特点,然后再逐个分析该流派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中所表达的不同情绪。我们要介绍的浪漫主义流派的艺术家主要有德拉克罗瓦、透纳和戈雅。

二、浪漫主义的定义和表现

浪漫主义的定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最早出现于德国的文学作品当中。“浪漫”与“古典”在思想上与艺术风格上两者相互对立,互为正反。

“在艺术上,浪漫主义是对传统古典主义的反叛与决裂,抛弃了希腊罗马在艺术上追求的冰冷与严肃之感,推翻了希腊罗马众神林立的时代,将人的价值与个性提高到了空前的地位,人作为先于一切的标准。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专制的逆反。标志着与往昔一切想法的彻底决裂,浪漫主义艺术以强烈的感觉、激情和想象反抗着传统古典主义艺术下冰冷而残酷的理性王国”。[5]“在十八世纪中,浪漫主义运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法国大革命开始,通过大革命中对英雄的崇拜,浪漫主义思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1824年起,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使浪漫主义自成一派。经历一段狂热时期后,浪漫主义于1850年左右进入衰微。对个体主义的歌颂风靡欧洲,德国、英国和法国起了主要作用,由于浪漫主义过度强调艺术对现实的超越与反叛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从而导致了艺术家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严重脱离了现实的孤单和过激的生活态度,可以说浪漫主义是导致艺术家被诅咒的一种神话”。[6]从浪漫主义的定义我们大致就可以了解到,它是一种反传统反古典的,以艺术家强烈个人主观审美感受为前提的艺术流派,从浪漫主义的特点我们也就可以看出该流派下艺术家的风格普遍特点为艺术家个人强烈的主观感受、激情和想象,是对冰冷的传统理性王国的冲击和反抗。下面简要分析浪漫主义流派中不同艺术家的作品特点。

(一)德拉克罗瓦

德拉克罗瓦全名为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1863年),其生平大致为:“1798年生于夏朗东·圣莫里斯,1863年逝于巴黎。在巴黎各沙龙,结识了司汤达、梅里美、雨果、维尼和奈瓦尔等,并与乔治·桑和肖邦结下了深厚友谊”。[7]笔者将从主题、色彩和构图三方面简要分析德拉克罗瓦在其代表作《自由引导人民》(图1)这幅作品中表达的主要情绪。

图1 欧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

《自由指引人民》是以战争为主题、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体现了大革命中不论年龄、身份、性别和阶层的人对自由的追求与渴望,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女性主题人物手中的大红色旗帜与正下方人物天蓝的衣物形成鲜明对比,使整个画面基调色彩奔放热烈。绘画中央女性人物手中的两面旗帜、不同位置的天空背景与其他人物的皮肤与衣物颜色亦冷暖对比鲜明,画面四周的背景以及衬托物大面积黑色灰色的运用、主题人物的衣着皮肤以及中心背景大面积高明度色彩应用也使画面明暗对比鲜明。构图主题为一个裸露着胸脯的女性,她目光坚定,表情从容,手持红蓝两面旗帜象征的是自由与民主;另外一只手中握着一把枪,象征着不屈与反抗。同时与不同人物的表情对比中更加强了该幅作品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基调,即悲壮。战争往往带来惨烈与悲伤,而该幅作品从色彩和主体人物上都是对比强烈鲜明,一反传统的战争题材中带来的压抑沉闷的主观感受,特别是画中裸露胸膛的女性人物更是为该幅作品定下在战争中浪漫且悲壮的主题情绪基调。

(二)透纳

威廉·透纳(1775~1851年),浪漫主义风景画家,水彩画家和版画家,英国人。透纳的作品中强烈的风格和浓烈的情感。对后印象派绘画产生就巨大的影响。在以历史画为主流的十八世纪,其作品并不受重视在当时,现在则被公认为历史上伟大的风景画家,其代表作为《海上的暴风雪》(1842年)(图2)。

图2 威廉·透纳 《海上的暴风雪》1842年

《海上的暴风雪》是以自然风景为主题,黑色红色黄色大面积色块的对比使画面色彩凝集、厚重,没有明确的描绘主题,画面笔触虚无奔放是对特定自然极端天气的反应,这也反应着画家内心狂野波澜的心理体验。构图为平面构图。整幅作品的特点为洒脱肆意的缥缈笔触以及奔流着的以红色、黑色、黄色为主的色块对视觉的巨大冲击,是一种视觉的触摸,使观者通过笔触和大面积的色块,仿佛置身在海上暴风雪这样的极端天气的真实环境中,让人感到狂野暴躁与兴奋不安,仿佛一切都在旋转与奔流,处于虚无与不确定中。通过上述对该幅作品的主题、色彩及笔触的分析,我们能通感到在该作品中,艺术家主要表达的情绪为在极端自然环境中,心理上的狂暴、不安与虚无,这也构成了这幅作品的主要情绪基调。

(三)戈雅

弗朗西斯科·戈雅(1746~1828年),是一位西班牙浪漫主义流派的,也是西班牙皇室的宫廷画家。在半岛战争时留在了马德里,其间曾为当时西班牙王位觊觎者约瑟夫·波拿巴绘制画像。戈雅一生的风格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的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画作,他的画风总在改变。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响,爱德华·马奈、巴勃罗·毕加索及弗兰西斯·培根等画家的画风均受戈雅的启发。

戈雅的代表作为《五月三日的枪杀》(1814年)(图3),我们将继续从这幅作品的主题、色彩、构图以及主体物来分析画家所要表达的主观情绪。

图3 弗朗西斯科·戈雅《五月三日的枪杀》1814年

《五月三日的枪杀》这幅作品同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一样,都选用战争为主题,作品背景为自1808年开始的半岛战争,它描绘了西班牙人反抗,被法国军队枪杀的场景。与《自由引导人民》所不同的是,本幅作品表现的是战场上无辜民众枪决的场景,同样是表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情怀,但是却多了一份无助和悲惨。画面以暖色调为主,大面积的红色鲜血,以及画面中暖黄色的灯光奠定了整个画面的基调,这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画家的精心安排。这洋溢着温暖的画面基调,反映的却是冰冷残酷的战争和屠杀。画面以残酷冰冷的主题与温暖鲜明的色调形成对比,同样采用中心构图,主体人物为左侧张开双臂表示投降的西班牙民众。作者采用中心构图以及主体人物周围大面积暖色的应用,更加突出在如背景一般漆黑恐怖的历史时刻,普通民众面对屠杀时的惊恐与杀戮者的冷血残酷。作品的主体为人物,一边为被杀戮者,另一边为杀戮者,而画家并没有为杀戮者描绘面孔,也没有刻画表情,而被杀戮者有的睁大双眼万分惊恐,有的双手抱头痛哭,有的惨死在血泊之中,这都表达了作者对无情战争的无声控诉,和对普通民众的同情。综合残酷的战争主题,主体人物痛苦惊恐的表情和烘托画面氛围的色彩位置选择来看,《五月三日的枪杀》这一作品中的主要情绪基调为战争中的痛苦、惊恐与残酷。

三、结语

通过上述简要的分析我们大致了解了浪漫主义的起源、发展以及德拉克罗瓦、透纳和戈雅三位浪漫主义艺术家各自的代表作,从主题、色彩、构图等方面简要分析了《自由引导人民》、《海上的暴风雪》与《五月三日的枪杀》三幅作品中所表达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反叛不羁的、崇尚自由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是爱出风头的,是怪癖,是为《欧那尼》一剧而战的战场;是倦怠,是生之厌倦,是萨丹纳帕路斯之死。不管是德拉克洛瓦的绘画、柏辽兹的音乐还是拜伦的诗所描述的萨丹纳帕路斯之死。它是帝国、战争和屠杀,是不同世界的冲突。它是浪漫主义的英雄——反叛者、厄运缠身的人(l’homme fatal)、受诅咒的灵魂;是海盗、曼弗雷德们、异教徒们、拉腊们、该隐,是拜伦诗中的那些英雄”。[8]通过对美的不断追求与反叛,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感受、更多的爱与更多的反思与沉淀,在理性与感性上、在形式与内容上、在表象与本质上、在这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基础之上去感受美,认识美,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德拉浪漫主义战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珠唾集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它就是海德拉
被风吹“偏”的战争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他们的战争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