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障碍度模型的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诊断

2022-09-10薛贺香

统计理论与实践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业链河南省粮食

薛贺香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全国的影响举足轻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南省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发挥自身优势,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河南如何以提升价值链为抓手,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而探究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粮食产业是包括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仓储物流、粮食装备制造、粮食科技与信息服务的链式产业[2]。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既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又要满足新发展格局下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带来的高质量消费需求。因此,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在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导向下,积极解决粮食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提高粮食产业生产效率、优化粮食产业结构、促使生态环境和谐、改善社会福利分配、实现全民共享发展等方面,涉及粮食产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环境、创新和社会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基于以上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解,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指标选取的科学、全面原则,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导向,从粮食产业综合实力、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不同的准则评价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同的准则包含多项评价指标,各评价指标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有些指标发展水平偏低,成为制约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本文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基本步骤如下:

1.对评价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评价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有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为了使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采用极值标准化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第i 个地区第j 项评价指标规范化后的指标值为yij。

其中,xij为第i 个地区第j 项指标的实际评价值,max xij和min xij分别为第i 个地区第j 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i=1,2,……n,j=1,2,……m。

2.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先确定第j 项评价指标的熵值ej,进而确定第j 项指标的权重wj。pij为第i 个地区第j 个指标所占的比重。

3.确定因子贡献度wj和指标偏离度vj。因子贡献度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各评价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指标偏离度反映各评价指标与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定义1 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理想目标,则指标偏离度为1 与各评价指标规范化值之差,即vj=1-yj。

4.计算第j 个评价指标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度hj。障碍度反映了各评价指标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程度。如果某评价指标的障碍度较大,说明该指标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

(二)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以河南省18 个地市(示范区)为研究对象,评价2020 年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并诊断障碍因子。评价过程中将河南省18 个地市(示范区)分为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和豫中地区。豫东地区包括开封、商丘和周口;豫西地区包括三门峡和洛阳;豫南地区包括南阳、信阳和驻马店;豫北地区涵盖焦作、新乡、安阳、鹤壁、濮阳和济源;豫中地区包括郑州、许昌、平顶山和漯河。各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于2021 年《河南统计年鉴》。由于粮食产业的部分指标数据难以收集,本文借鉴闵锐和李谷成(2014)的研究,按比例系数对部分指标的数据进行调整[3]。其中,系数a=(农业产值/农林牧渔总产值)/(粮食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系数b=粮食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

三、 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根据前面的步骤和公式,对豫中、豫东、豫西、豫南和豫北各评价指标2020 年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按三级指标对影响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并对其排序。考虑到三级指标较多,本文按照障碍度大小列出排序前5 位的因子。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在河南不同区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产业融合程度(C21)、科技人员数(C33),都出现了5 次;其次是R&D 产出(C34)、劳动生产率(C13)、土地产出率(C12),分别出现了4 次、3 次、3 次;最后是农业结构调整(C22)、农药使用强度(C41)、财政支持力度(C16)和化肥使用强度(C42),分别出现了2 次、1 次、1 次和1 次。据此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表2 河南省不同区域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障碍因子排序

( 一) 产业融合程度是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障碍度最大的因子

根据表2,出现次数最多的主要障碍因子是产业融合程度(C21),说明产业融合程度是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等方式,把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进行跨界配置,使粮食生产、加工、收储、销售、消费等各环节整合在一起,促进所谓“六次产业”在更高生产力水平上紧密融合[4]。但是,河南省农村三次产业融合程度比较低,表现为粮食生产、储存、加工、流通、科研、消费等各环节链接效应较弱,全省粮食全产业链条窄且短,各环节之间衔接不好,制约了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农村存在大量小规模的粮食生产农户,生产规模小,品种不统一,而且组织化程度低,难以满足粮食加工企业对生产规模、粮食品种和品质的要求。再如粮食生产与粮食流通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粮食的市场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递给农户,粮食生产者不能真实有效地融入粮食产业链并分享产业链的利润,种粮农户与粮食加工企业难以形成利益共同体,而其他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粮食生产环节游离在整个粮食产业链条之外,导致粮食生产与加工、流通、科研、消费等多个环节脱节,降低了粮食产业链条的运行效率,限制了粮食产业的增值能力,制约了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二) 高素质人才是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主要障碍因子

表2 出现次数并列第一位的障碍因子是产业融合程度(C21)和科技人员数(C33)。人才可以为粮食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是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支撑。当前农村人口持续外流,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劳动力锐减,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农业领域科技人才欠缺,农技推广服务技术陈旧。根据2020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河南省农村地区25 岁及以上总人口为29548141人,其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为3477481 人,占25 岁及以上总人口的11.8%;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口为905517 人,仅为25 岁及以上总人口的3.1%。可以说,当前河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加工类、仓储类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科技型人才十分缺乏。

( 三) 科技创新能力是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三障碍因子

表2 出现次数排在第三位的障碍因子是R&D 产出(C34),出现了4 次,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制约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三障碍因子。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有利于从广度和深度上促进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比如先进的粮食生产技术可以改善粮食资源质量,粮食收储、加工、流通技术可以转变市场需求,降低粮食产品的中间成本。尽管河南省加大了对粮食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粮食领域也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但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业的发展模式依然为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不利于提高粮食产业的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粮食产品结构趋同且产品附加值低,研发投入和科技水平不高,产学研方面结合不足,成果转化处于较低水平。以粮食加工为例,2020 年河南省粮油加工企业科研投入不足8 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0.4%,大幅度低于全国R&D 投入强度(2%以上)[5]。多数粮食加工企业以初加工为主,现代化水平较低,粮食产业链条上初级产品较多,高附加值和深加工产品较少,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 四) 粮食生产的效益和效率是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四障碍因子

根据表2,劳动生产率(C13)和土地产出率(C12)两个障碍因子都出现了3 次,粮食生产的效益和效率成为制约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四障碍因子,主要表现在粮食生产的相对收益和耕地质量的下降。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是,化肥、农药、机械等粮食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抵消了粮价上涨和政策红利带来的收入。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用工荒”现象的出现,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造成粮食生产对于农民的增收贡献不断下降,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而又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出现农村粮食生产面临缺人力、缺人才的现象,以及出现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趋势,导致对耕地的养护不及时,造成耕地肥力透支。此外,虽然近年来河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截至“十三五”末,已建成高标准粮田6000 多万亩,但还有6000 多万亩中低产田基础设施不完善,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存在部分建设标准较低、设施不配套等问题[5]。特别是部分地区的农户为追求粮食高产量,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不仅耕地越种越薄,而且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时有发生,加大了对农业的生态安全威胁,同时也降低了粮食的品质和质量,制约了粮食产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以上研究表明,现阶段制约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产业融合程度、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能力、粮食生产的效益和效率等。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以及新时代重构经济增长动能的现实要求下,应积极探寻粮食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结合粮食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提出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助推粮食产业集群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粮食种植业为基础,以粮油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形式,带动各种资源要素跨界集约化配置、规模化经营,使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粮食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六次产业”在更高生产力水平上紧密融合,最终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范围扩展。因此,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延长产业链、实现“三链同构”的重要契机。在促进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

1.推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的融合。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都是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融合农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与粮食产业有密切联系的各类主体,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推进粮食产业链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建立从粮食种植生产到粮食加工消费的全产业链条,将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产业链集群价值。

2.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功能上的融合。以粮食全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为中心,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上下游的合作,借助大数据平台实现上下游企业的资源对接,建立农业产业园区等粮食产业集群,引导粮食加工业向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企业向农业产业园区集中,充分发挥集群内的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粮食产业更高层次的融合,降低产业链的成本,提升全产业链运行效率,以此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增值和供应链的优化。

3.开展粮食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依托基础条件较好、物流便捷的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建设产业集聚、设施配套的粮食生产加工功能区,重点培育一批产业融合示范村镇、粮食与食品产业园区和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县市等,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粮食产业集群,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探索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主产区共建产业园区,探索“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先行先试产销协作模式,总结经验,面上推广。

( 二)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在河南省已有粮食生产格局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巩固提升河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的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1.坚守耕地红线,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应坚守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处理好耕地与建设用地、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关系,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同时加快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农村闲置用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加强中低质量产田改造,加大对高标准粮田的支持力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旱涝保收、科技支撑、绿色生态的高标准农田,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产量。

2.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粮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对粮食生产、收储、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科技研发的财政资金投入,促进粮食产业各环节的技术创新,提高粮食产业的科技含量,为粮食生产、加工与流通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粮食生产环节,加强对优良种子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创新粮食种植技术、耕作技术的应用;在粮食收储、加工环节,提高粮食加工企业的初加工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加大对龙头粮食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激励其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工艺,提升粮食加工、储藏的技术水平,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在粮食流通环节,加强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物流技术,实现冷链物流、智慧物流等先进技术在粮食流通中的应用。在科研环节,加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队伍培育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加强科技培训,完善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制定农业农村领域技能培训和评价标准,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发展。突出抓好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涉粮行业就业,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工人岗位技术培训,提高粮食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粮食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提供实用人才保障。

( 三) 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宏观的制度设计、结构优化与微观的实践探索、经营创新相结合,需要经营主体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发展高效益的产业以及搭建高效率的经营体系[6]。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如此。粮食产业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人民日益升级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的重任,河南省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应主动创新体制机制,开发粮食产品的多样化属性。

1.构建粮食产业全产业链运行的标准化流程。坚持“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加快河南省优质粮食工程的实施,从产业链、供应链出发,制定具有河南省区域特点的产业链流程标准,建立粮食产品标准化生产运营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推进粮食产品标准与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以标准化流程引领粮食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对粮食产业全产业链的上、中、下各环节,制定分级标准化生产与加工等技术,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推行粮食产业标准化生产运营,逐步提升粮食产品的生产管理水平。

2.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和完善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更加有效的支持补贴措施,切实保障农民种粮的基本收益。健全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夯实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持续提升粮食价值链,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联盟、联合体,通过创建全国性、区域性的粮食与食品品牌,提升粮食产业对农民增收和区域发展的带动能力。

3.优化粮食企业的营商环境。财税扶持方面,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奖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优化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强对民营粮食企业和中小粮食企业的倾斜和支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要素资源的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参与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金融信贷方面,强化金融信贷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发挥政策性优势,加大对粮食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提升信贷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管理办法和使用范围,发挥其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从而抵御粮食产业的高自然风险和高市场风险。

( 四) 推进“ 三链协同”, 建设现代高效的粮食产业体系

河南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以粮食生产基地为发展定位,粮食产业发展侧重于生产环节,一直以来存在产业链短、价值链小和供应链弱等问题。河南省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在现有粮食生产的格局上,以“三链协同”为主要路径,建设现代高效的粮食产业体系,提高粮食产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

1.积极谋划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2020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指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路径。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更强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优势集聚、“三链协同”的粮食产业体系,并实现与粮食安全相统一[7]。河南省可以以此为契机,发挥国家粮食主产区的优势,积极谋划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发展。

2.通过纵向、横向和侧向整合机制,延伸产业链。纵向上,以粮食加工为中心环节,向产业链的技术研发环节和精深特色加工环节两头延伸,增强上游和下游环节的紧密程度,使粮食产业链逐步向具有增值能力的环节发展。横向上,以粮食产业链纵向各环节的核心企业为中心,衍生出关系密切的子产业链,并逐渐延伸和拓宽这些子产业链。侧向上,整合粮食产业辅助产业,如营销、物流、品牌、信息、技术、金融、管理等服务行业的资源要素,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发挥粮食产业链的服务功能,优化粮食产业链布局,最终建成以生产环节为基础、以加工环节为引擎,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的粮食产业链。

3.以产销协作为路径提升粮食价值链。根据市场需求,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深化企业的粮食深加工能力,不断丰富粮食深加工产品,提升粮食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培育河南省特色粮食与食品品牌,通过品牌带动一揽子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利用技术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互联网+”等产业融合技术,开拓新的业态和市场空间,提升粮食加工转化环节的附加值,最终建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销协作为主要路径,附加值更高的粮食价值链。

4.以粮食物流通道建设为载体优化粮食供应链。结合河南省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的现状,以粮食散储、散装、散卸、散运的“四散化”运输方式变革为重心,发展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建立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粮食供应链管理水平和流通效率,节约物流成本,加强粮食供应调控能力。通过整合资源全面提升粮食物流节点的功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逐步形成粮食物流网络系统,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畅通粮食的生产、收储、加工、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形成从田间到餐桌完整的网链结构,最终建成以粮食物流通道为载体,以现代化粮食物流体系为支撑,畅通无阻的粮食供应链。

猜你喜欢

产业链河南省粮食
珍惜粮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