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和价值意蕴

2022-09-09丁春福崔芳瑜

党政干部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丁春福 崔芳瑜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新论断。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百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面现实矛盾的新思考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为依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施的全过程为根本途径、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的核心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2)07-0004-0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新论断。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1]304。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申“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39,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有其深刻的逻辑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现实矛盾的新思考,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

(一)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革命中要“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3]293,国家的权力要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明确了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建立什么样的制度能够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民主权利。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其本质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统治工具,并对其进行了批判。他们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实践价值,对巴黎公社采取的代表制度、选举制度、人民监督制度、公共参与制度等多项制度给予肯定。列宁同样对资本主义民主进行了批判,他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4]168,后来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的苏维埃政权,创立了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新的民主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提高,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观,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思想:“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5]610;“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沒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6]294。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7]168;“着眼于把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落到实处”[8]642;民主建设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建设有秩序和法治的民主。江泽民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就是要实现全中国人民广泛的自由、民主、人权”[9]56,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并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胡锦涛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强调指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10]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11]89习近平总书记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民主的内涵,提高民主建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判断标准,在此基础上,正式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论断,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开始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共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积极参与和领导工人运动,通过合法的途径为工人争取合法的地位及利益。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和实施了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内部民主管理等制度,通过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起到了发挥党员作用,提高军队士气,增强基层活力的效果。在延安时期,党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日,确立了以“三三制”为原则的民主政权,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政权建设中来。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4年,在党的领导下,1200多名通过普选产生的人大代表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各项基本政治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倾听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声音和不同需求,并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民族制度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依法享有自治权,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将政治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1960年,中共中央以苏为鉴,对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总结,提出“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让工人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发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作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政治制度体系走上了逐步完善的道路。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制定了“八二宪法”,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局面奠定了宪法基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1982年也被写入宪法,正式确立了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在农村把权力下放给农民,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化了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明确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聚焦民主制度建设,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精简机构,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在党内民主方面,将“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举的全过程,扩大党内民主,推广差额选举。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面对新的国情,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提出创新性的民主理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政治现代化迈向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以史为鉴,全方位总结和充分借鉴党的百年民主发展经验和辉煌成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创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民主政治道路。例如,党提出“开门立法、民主立法”,保障法律法规真实体现人民意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严防和打击人民痛恨的腐败现象等。

(三)现实逻辑: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现实矛盾的新思考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和主要矛盾,进入新时代,党不仅要应对国际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挑战,还要应对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要求。

从世情上看,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美國优先”冲击了原有的大国关系,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国际秩序的发展变化,一再强调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不仅在经济、军事、文化发展方面进行打压,更是在民主人权方面攻击中国,妄图达到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首先,他们对“中国式”民主歪曲抹黑。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以“民主人权典范”自居,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人权进行攻击。其次,对中国民族政策恶意歪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罔顾中国在保护人权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恶意污蔑中国的民族政策。最后,宣扬“中国威胁论”,造成价值理念对立。西方媒体宣扬“中国威胁论”,让西方民众误以为中国想要通过向外输出本国的政治体制和政治模式的方式将他们取而代之,扩大自身利益,这样“妖魔化”的宣传给中国打上“专制”的标签,形成中西方民主价值理念对立。

从国情上看,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人民对物质文明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在民主、公平、正义等六个方面提出新需求。[12]11尤其在民主政治方面,人民对发展高质量民主的期盼更殷切。首先,人民政治素养提高,政治参与热情增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的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思想更加活跃,再加上利益的多元化,人民对于维护自身利益诉求的意愿愈发强烈,对于自身的民主权利愈发重视,对于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热情愈发高涨。其次,民主政治参与渠道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民众比以前更容易更迅速接收到大量的政治信息,对人民民主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方式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影响,能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通过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发表有关民主政治的言论和见解。最后,人民民主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自媒体快速发展,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针对国内外各种社会热点问题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有时人们会因为自身的境遇不同,或受到西方不实言论的影响,出现发表的言论有偏差等问题,这些都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冲击。因此,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解决最广大人民所关心的具体问题。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内涵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为依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施的全过程为根本途径、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是“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为依托,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性、规范性、程序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体系为依托的。首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彻底改变了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结构,也是中国人民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必然选择。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过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不断发挥其优越性,保证了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相较于西方少数人主导的“精英式”民主,人民只有在投票时有选举权,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了人民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治理的权利。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三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在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体现了执政党和参政党的亲密战友关系,各个党派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作为群众的代表,通过平等的交流、对话、协商的形式,针对国家和社会各领域的重大问题,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意见和建议,推进政治协商向广泛性制度化方向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人民都能够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各个自治地方都享有自治权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对基层事务的直接管理、服务和监督,更好地组织了民主协商并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决策,切实做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更具中国特色。上述政治制度的实施能够从法律层面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的根本载体,确保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体系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可以规范有程序地参与政治,赋予人民合法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使支持和保障人民民主不再是一句空口号。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的建设更好地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性、规范性和程序性。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实施的全过程为根本途径,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面性、真实性、有效性

人民的全过程的政治参与是实现真正民主的根本途径,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个环节相互贯通、环环相扣。(1)选举,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一律通过严格的选举产生,整个选举过程透明公开,选出的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选民通过民主选举制度选出各级人大代表,代表自己行使民主权利,也使国家权力制度的转换得到强有力的保障;(2)协商,“群众的事群众商量”,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制度不是为了追求狭隘的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找到“最大公约数”,即人民最需要实现的愿望和要求,人民民意被听取采纳,不仅完善了程序制度也完善了参与实践;(3)决策,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决策上更充分地聚集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的智慧结晶,增强决策科学性、民主性;(4)管理,人民群众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通过村民自治、居民自治来实现民主管理,充分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5)监督,人民能够在遵循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给予其意见、批评和建议。全过程人民民主覆盖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落实,避免了在选举后“无人问津”的现象,使得人民的实践参与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备连续性,提高了人民民主的积极性,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

从上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施的环节上看,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五维一体”的模式,从选举到监督,使人民真正投身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管理当中,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面性所在。其次,公民通过行使选举权,选出心中满意的好代表,通过代表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关切,同时,近年来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还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倾听民意。例如,2018年,中共中央关于第五次宪法修订收到了来自强国论坛、微博等平台的多方意見,使基层群众的立法建议直达国家最高立法机关;2021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全网公开征求意见,收到了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13]。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所在。最后,我们的民主不是花架子、走形式。根据这几年的相关统计,全国人大(政协)代表和各地方人大(政协)代表的议案办结率几乎是100%。通过实行建议(议案)办理“三见面”(办前见面、办中见面、办后见面)制度,办结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几乎均为100%。将人大(政协)代表提交的议案和建议高效地落实和完成,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实性优势的具体体现,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性所在。由此可见,我们的民主通过各种细致的环节和活动让人民真切感受到中国的民主是最全面最真实最有效的民主,与西方国家的民主形式形成了鲜明对照。

(三)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向性、人民性、有序性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因素,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首先,党的领导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方向性。社会主义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和发展的。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了人民民主的发展不偏离、不背离正确的发展道路,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民主。其次,党的领导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也是“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具有一致性的重要原因。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4],了解和解决人民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新时代,我国的国情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党正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的内涵,不断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社会变革相协调,使得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进一步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处理好改革中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15]103的问题,“最先一公里”指改革方案的顶层设计,“最后一公里”就是把方案和政策真正落实在基层。要解决好上下同心,党最大限度地代表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利益。最后,党的领导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序性。民主政治不应是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社会无序。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国家,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号召力、组织力,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序运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创新型、有效型的民主政治形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基本原则的集中体现。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蕴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是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新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一)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所谓“历史终结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来看,从专制到民主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类型的民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这不过是少数人的民主。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其强大的国力,向外输出其民主制度,同时鼓吹西方民主制度是完美的民主制度。然而,事实上社会主义民主才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别的民主政治,是多数人的民主,它是与资本主义民主相区别的新的民主形态。尤其是社会主义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是揭开了西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面纱,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回答了民主的主体是谁、民主为了什么、民主程序如何运行等问题。

全过程人民民主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它有效地解决了主人翁地位的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最真实有效的民主。具体表现为: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回答了代表哪种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什么群体服务的问题。我国的国体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立场是人民,强调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人民,代表全体人民的意愿。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了民主程序的运行要坚持“五维一体”,通过民主选举使人民政治权利得以实现,通过民主协商使各方面意见得以表达,通过民主监督使得民主绩效得到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解决了民主实践参与的难题,将民主融入经济建设,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实现财产公平;将民主融入文化建设,使人民在精神层面得到极大满足;将民主融入社会建设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三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了民主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统治工具,而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目的是努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切实做到了党的政策和人民意愿相统一、人民意愿和国家意愿相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打碎了资本主义阉割式、片面式民主的虚伪面具,是党带领人民找到的一条符合国情并满足人民需求的新型民主发展道路。

(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16]54。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人民至上的理念,保障人民有效参与政治生活,保证了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使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首先,在制度建设上,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在选举民主制度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同票同权”的制度改革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国家权力,不仅提高了民主参与程度也增强了人民凝聚力,增强了民主选举的有效性和公平性,而且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协商民主制度方面,党首次提出了协商民主的重要论断,创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协商民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包容性,与各种利益群体具有密切联系,通过邀请各界别委员座谈交流、建言献策等方式,以求同存异、和衷共济为原则,以凝聚共识为重点,充分发挥了协商平台的关键作用。其次,基层人民民主建设成效斐然,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建立健全“民主议事会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推动村级民主工作完善化、制度化,让百姓切身感受到民主的实惠,打通了改革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断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全国居民、村民委员会中党员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17],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人民民主中的引领作用,增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原则性和透明度。最后,党内民主建设全面加强。先后修订和出台了各项党内纪律准则和条例,不断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关程序,有效减少了权责不明、互相推诿、贪污腐败的现象,增强了党内民主绩效性和实效性;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加强对党内选举的监督,一定程度上肃清了党内不良政治风气,优化了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等等。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其有效的制度程序和多种多样的民主参与形式,给了广大人民群众持续参与政治的机会,满足了人民群众想要参与政治生活的诉求,使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不断得到彰显。

(三)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历经百年实践找到的符合中国国情、利于中国发展的民主政治道路,具有科学性、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等特点,广大发展中国家与我国有相似的国情和发展状态,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对其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首先,发展民主政治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想要发展真正的民主,必须保证民主行使主体具有广泛性,人民内部不做排他性的设限,不受民族、职业、信仰、社会地位、财富多少等条件限制,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协商形式倾听人民意愿和诉求,找到最大公约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权益;在重大事务决策前广泛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尊重本国人民的主体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需求能够在国家的政策中体现,从而使本国人民的民主权益能够被真正落实。其次,发展民主政治要结合本国国情。“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民主政治的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部分,不可能超越时空条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发展必须依存于本国当下的现实基础,对于世界上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每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整体素质、历史国情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只有认清本国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倾听本国人民的声音,民主政治才能取得实效。最后,发展民主政治要注重全面性和全过程性。好的民主要做到使民主成为本国人民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只局限于民主选举或局限于政治领域,要满足本国人民全方位、多领域的需求。同时要注意民主实施的过程,要将民主全面贯通从选举、决策到监督的各个环节,要将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民主实施的细节,要让本国人民能参与重大决策的全过程,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28)[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6]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江泽民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3]网民热议《民法典》:它让生活更美好[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1/2020/0605/c40606-31735987.html.

[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1).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6]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7]谢金峰.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举措、成效与基本经验[J].探索,2019(1):92-100.

责任编辑  宋桂祝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
也谈微博新闻传播与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