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
2022-09-09王维明董爱学刘艳春
王维明,刘 越,白 刚,董爱学,刘艳春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产品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技术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产品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发展。近年来,我国印染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也已成为印染大国,但离印染强国仍有一定的差距。众所周知,产品质量品质与稳定性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的开发、设备的升级改造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同时还与职员的素质修养息息相关。
“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是我校针对印染企业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而为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主要讲授生产技术、企业管理、能源控制、生产要素精细化与信息化等内容对印染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1]。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仅与生产技术的先进与否有关,而认为其他教学内容不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此外,甚至还有学生认为工作就是为老板打工,做好本职工作就好,质量的好坏与自己无关,那是老板该关心的问题。学生这些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价值观、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完善。为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消除学生心理因素的干扰。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也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同时,《纲要》要求工学类专业课程注重并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2~4]。
《纲要》指导思想的提出,为“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研组在《纲要》指导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对“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思政元素和思政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究了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1 思政教学目标
教研组在系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与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并归纳了“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的主要思政教学目标,具体包括以下5个目标:
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辩证思维。
目标2: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目标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同合作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
目标4: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目标5: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理性地处理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2 教学实践
2.1 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融合
思政教学目标和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才是课程思政顺利实施的关键。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地讲授思想政治的理论,而是需要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使学生在教师循循善诱下自主获得思政元素,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思政育人的目标。思政案例的选择、引入的时机和方法都要遵循教学规律,与课程内容紧密融合,不恰当的引入不仅起不到思政育人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授课的节奏和完整性[5],甚至会引起学生厌学情绪,因为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早已懂课程思政中所隐喻的“大道理”。
本课程在《纲要》的指导下,课程教研组通过不断分析和总结教学过程,系统梳理了“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中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主要思政元素及思政案例与教学内容的融入点列举如下。
2.1.1 思政教育目标1
以生态纺织品的质量特性和印染节能减排技术为切入点,使学生意识到盈利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可持续发展是自然界存在的基础,企业盈利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的规则,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世界贸易中技术性与非技术性贸易壁垒为切入点,运用辩证法分析其给外贸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对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环境等产生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2.1.2 思政教育目标2
虽然中国已是全球印染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且有很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仍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如商品化染料在染色中损失率高(比德国高5~10%)、高温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有待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产品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不足、能耗较高(如单位产品用水量和标准煤消耗量分别为国际先进水平的2~3倍和1.8倍)、资源回收再利用率较低等,进而引出印染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印染强国梦的实现,还需印染企业及其技术人员积极研究新技术。通过节能减排现状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勇于担当中国迈向印染强国的时代使命。
2.1.3 思政教育目标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团队意识、协同合作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在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以某纺织品贸易公司的质量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为案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讨论与分析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运行的关键因素,引导学生领悟团队意识的重要作用;又如,以团队合作的模式完成探究性项目研究,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
2.1.4 思政教育目标4
我国已经具有加工世界先进水平印染布的硬件,但产品利润空间很低,产量增长和利润增长不同步,印染工业在创新、品牌意识、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存在差距,一流设备不能发挥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质量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员工专业技能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讲解纺织品印染质量控制与管理案例来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细致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例如,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中,盐可以促进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与上染,但高浓度盐不仅会导致染料发生盐析,还会提高废水COD值、增加生产成本,故需要严格控制盐与染料的用量比,并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进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2.1.5 思政教育目标5
以印染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方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理性地处理生活、工作与学习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案例引入,一家印染企业在推行ERP管理系统过程中,除了领导之外,几乎所有员工都以不懂电脑、以没时间学习为借口,不愿意配合ERP系统的推广,致使ERP系统的应用半途而废,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进而辅助学生总结出印染企业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可行性方案。
2.2 教学方法
2.2.1 项目驱动教学法
教研组以纺织品印染加工流程为依据,设置了探究性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教师辅导下自主完成项目研究。项目驱动教学法不仅可有效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同合作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还可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技术性知识解决印染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并避免重复讲授前期课程内容。项目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2.2.2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法
“生产管理”内容的教学实践采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进行授课,综合运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学生推演、师生双向互动等教学方法达到课程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同时,不再按教材编写顺序进行传统教学,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和二次设计,下面以“印染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为例简要说明教学设计思路(见表1)。
表1 “印染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意义”的教学设计
2.3 考核体系
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同时,课程考核体系中也需要体现出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可单独体现,也可将其融入专业知识的考核中,本课程采用后者来评价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具体方法以团队合作精神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辩证思维和职业道德素养三个思政目标达成情况考核与专业知识考核的融合为例。
2.3.1 团队合作精神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探究性项目考核的主要专业知识点包括纺织品印染加工流程、工艺参数对质量的影响规律和操作规范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在教师辅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模式独立完成项目研究,不仅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2.3.2 辩证思维
虽然失败的产品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成功的产品创新也能为企业创造不菲的利润。为此,产品创新者应具有合理选择策略、预估潜在风险及应对风险的能力。由此可见,产品创新策略、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分析能力的考核可用于评价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2.3.3 职业道德素养
教研组采用案例分析题的论述来实现专业知识点和思政目标两者考核相结合的目的。例如,某印染公司为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每天组织技术员开会,但是,不仅质量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且技术员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差。让学生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通过分析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生产过程控制与在制品检验重要性的理解,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用于担当的职业道德修养。
3 教学效果
本课程在2020-2021年期间对轻化工程专业17级(22人)和18级(21人)学生进行了试验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围绕教学总体效果、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融入情况和立德树人效果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表
由表2可以看出,对“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教学总体效果、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课程思政融入情况与立德树人效果满意及比较满意的学生占比均超过90%,但仍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表2同时表明,仅有69.8%的学生对自己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感到满意。基于表2统计结果,教研组与满意度评价为一般及较差的学生进行了一对一交流,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差异化辅导还不够到位、教学资料有待进一步完善、思政案例的选择及其与教学内容的融入点等教学细节还需持续改进。
4 结语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课程开设目的、授课内容及学生学习情况,对“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和二次设计,综合采用问题导入、案例分析、项目驱动、学生推演、师生双向互动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了专业教育之中,同时将思政目标的考核与专业知识的考核进行了融合。思政元素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改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