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视角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
2022-09-09张铎
张 铎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1 引言
“区块链”的提出是为了验证比特币交易的真实性,降低其交易过程的舞弊风险。2019年初,《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颁布,预示着新时代下的技术革命浪潮已经来临。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针对区块链技术运用,提出“区块链+”的概念,促进区块链技术和物流、医疗、财务、服务、教育、制造等传统行业进行跨界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
区块链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其一,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推翻以往的以实物为中心概念,将交易关注内涵转换为众多节点,各节点相互连接,信息互通,省去了传统的中心化控制成本;其二,不可篡改。在区块链记录中,其交易内容及结果会被公布,一旦公布将会陆续被各个参与方确认,随即形成无数的区块链条,达到网络共识,在此之后如果有恶意篡改,将会被多方发现;其三,不可逆。区块链以时间为维度进行交易记录,并加盖时间戳记,所有节点的生成都按照时间顺序链接并获取网络共识,形成公布信息。时间的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区块链的这一特质使得交易数据方便追溯与检查;其四,可编程。区块链中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由脚本和程序控制,通过编程,让所有者掌握密钥,从而拥有资产与负债的所有权,并被所有网络参与方共同认可。加之区块链不可篡改和不可逆的特性,这些编程语言运用之后将无法被更改,从而形成一种固有定式,实现区块链中稳定的“法律”规则。
区块链的上述特征,将使得交易发生时,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进一步增强,审计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以提高,与审计行业的鉴证目标匹配度极高。但由于区块链技术涉及密码学、编程、数据库等数智化时代的前沿技术,加之与传统审计行业融合,仍需契合审计专业技术,因此推广难度较大,需要大量掌握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2 区块链技术对审计行业的影响
2.1 变革审计流程
传统审计一般为事后审计,其工作流程一般由审计初步业务活动、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工作底稿整理四个阶段组成。在实务审计时,会计师事务所在收到被审计单位的委托之后,根据其具体的质量控制制度来决定是否要接受委托;在接受委托之后,会计师事务所会成立专门的审计项目组,进行审计前期准备阶段;随后根据企业情况来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策略;在审计过程中,仍然要全程保持信息互通,兼顾质量控制准则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要求;在审计证据获取及审计结论验证完毕后,出具审计报告;最后,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进行收尾总结。总之,在财务处理完毕之后,才进行审计的各个流程工作,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审计流程
区块链技术下,财务信息可以实时传输,并且不具备篡改的可能,因此,其审计工作将从原本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的方式进行,由传统审计变更为实时审计。从时间上来看,审计顺序由原本的先进行财务处理,再进行传统审计处理的顺序,变更为财务处理和审计处理可以同时进行的实时审计,如图2所示。
图2 区块链视角下的实时审计流程
2.2 提高审计效率
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项目组获取审计证据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到被审计单位进行现场审计,但这种方式会产生大量的差旅费,且会有较多的时间损耗。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进行联网审计,这种方式相较现场审计而言,比较便捷,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有时无法保证安全的网络环境,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较高。
而在区块链背景下的实时审计,融合了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任何数据信息的确认和更改都需要其他节点的认证,因此,审计项目组成员可以在交易发生时,就可以及时对其交易信息进行认证、核实。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审计开始时间提前,在交易发生时就获取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也可以节省后续验证审计证据的时间,精简函证流程,有效提高审计效率。
2.3 更新人才需求
其一,人才需求结构:由专业人才缺口转变为交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缺口。
传统的审计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并且要逐步积累审计实务经验。对区块链审计而言,由于其涉及密码学、编程、数据库等技术,因此,区块链审计人才除了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实务经验外,还需要掌握这些先进知识和技术,才能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审计进行融合。
其二,人才需求时间:由原本的阶段性需求转变成日常需求。
传统审计模式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在项目开始前大规模招聘实习生,快速补充劳动力缺口。而在审计结束之后,则有大量的人员流失,虽然在淡季保持较少的审计人员,可以降低事务所的人力成本。但由于审计实习生的专业水平、实务经验有限,可能会加大审计风险。另外,这种阶段性、大规模的人员流动现象,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组织结构不稳定,内部控制较为混乱。
但在区块链的实时审计模式下,由于可以在事中就开始审计,因此审计工作时间跟传统审计相比,较为宽松,工作节奏放缓,不再需要阶段性、大规模的招募实习生来补充人员缺口,只需按照日常岗位设置进行人员招聘即可。
3 区块链审计人才培养现状及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开设审计学课程或相关专业的高校,大部分未结合区块链进行人才培养调整,更没有结合可用技术集,进行课程改革。因此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仍属于传统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审计人才的学科定位和知识结构,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与前沿领域的发展差距较大,并不能充分胜任新时代的审计工作要求。
以洛阳师范学院为例,目前其审计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会计学科体系下,主要是基于会计学科知识体系在审计专业上的细化扩展。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现拥有会计审计方向教师24名,拥有会计专业学生800人左右。其培养目标以服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为主,培养内容较为传统,未引入较新的时代技术,另外,其模式相对封闭,未较多的结合审计实务。其审计人才的培养重心放置在基于会计科目和管理会计的合规性审计上,过度关注会计账户和财务报表审计。因此,其审计专业人才无法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审计行业的颠覆性变革。
4 区块链视角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4.1 增设“区块链+审计”公选课、专业引导课
结合区块链时代背景,高校应该适当调整审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目前陈旧的审计教学内容,引入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知识,积极培养社会所需审计人才,作为应用型院校审计人才培养应增设“区块链+审计”相关课程。
4.1.1 新增IT类公选课
在课程设置上可先尝试增设“数据挖掘”“数据库”“大数据分析理论”“EXCEL高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课程,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能了解到相关网络及编程知识和时代变革的最新方向。
4.1.2 新增“区块链+审计”专业引导课
高校可以先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区块链背景下审计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其审计专业,新增部分“IT审计技术与工具”“财务共享与智能财务”等公选课,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前沿领域知识。通过将区块链融入审计人才培养机制中,让学生理解新时代审计模式。另外,在引入区块链知识升级“审计学”教学内容时,应注重内容创新、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4.2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区块链审计人才除了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审计实务经验外,还需要掌握密码学、编程、数据库、网络等学科知识和技术,才能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审计行业进行融合。审计工作将由重复机械型向管理分析型转变,随之,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由“会计+审计”向“审计+管理+信息技术”的模式发展。为应对以上变化,“区块链+审计”视角下审计人才的培养应相应调减传统会计类线下课程及其他专业辅助类课程的设置数量,缩减讲授学时,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
4.3 成立审计教学科研团队
目前,审计学科只属于会计专业下设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学生的就业方向中,从事审计方向(包括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政府审计)的毕业生占比并不低,且在注册会计师等证书的考核中审计也作为较难科目成为学生的拦路虎。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审计教学团队,高校学生缺席高等学校审计类大赛,且对该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通过成立专业的审计教学科研团队,积极利用线上与线下资源,探索新形势下区块链与审计领域的结合应用,增强教师团队专业素养。一方面可以加深服务于“区块链+”审计的教学工作,培养应用型更强的审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审计领域的前沿进行合作研究,增加科研成果,从而实现新时代背景下,“产、教、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4.4 减少“信息孤岛”现象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应局限在本学院或本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可以从高校整体出发,通过整体环境改变,传递环境信息,从而促进专业发展。比如:可以在校内开展学院联谊,跨院建立CEO班,让不同学院之间、理科专业和文科专业之间,进行跨学院、跨专业的合作、交流、竞赛,加强信息融合,减少“信息孤岛”现象,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培养更契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5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区块链与传统的审计行业相结合,通过区块链技术下,审计行业的审计流程、审计模式、工作时间等方面的改变,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下的审计人才需求及其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引入区块链知识升级“审计学”教学内容时,只提到了要注重内容创新、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等基本原则,但未进行具体操作分析,这些内容留做后续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