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09蒋羽霏秦玉芳蒋小红
蒋羽霏,陆 慧,廖 蔓,秦玉芳,蒋小红
(桂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2)
儿科护理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及护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是护理学、助产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护生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有限,在缺乏临床经验的情况下主要靠死记硬背、模仿的方式学习,教学难度大、效果差,表现为各系统疾病知识混淆、实训流程混乱、操作步骤遗漏或顺序颠倒等[1]。思维导图用线条或图形表现各级主题的关系,将枯燥的文字变成容易识记的层级图表,帮助护生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于2020年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桂林市卫生学校2019级中职护理学专业4个班234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两个班116名护生为实验组,另外两个班118名护生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初中毕业,年龄、性别、入学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安排 两组均在第二学期开课,所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高凤主编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材《儿科护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理论与实训技能教学。两组教师、授课计划、授课进度均相同,理论课48学时,实训课24学时。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理论课:课前预习—课中教师讲授—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复习。实训课:课前观看视频—课中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课后自主练习。
1.2.3 实验组 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理论课:课前预习—课中教师讲授—同步绘制思维导图—课后作业(绘制疾病思维导图)—小组互评。以“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为例。(1)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护生分为4组,分别按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健康史、身体状况评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宣教设计知识大纲。(2)课中,教师讲授,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同步展示绘制的疾病思维导图(按照知识大纲绘制)。(3)课后,护生复习,完成教师布置的疾病思维导图作业,小组成员互相评价,教师抽查,作业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实训课:课前观看实训视频—小组绘制操作流程思维导图—课中教师示教—护生分组练习—课后自主练习—个人绘制操作流程思维导图。以“婴幼儿盆浴法”为例。(1)课前,理论教学结束后,上传操作视频到超星学习通平台,要求护生观看视频,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婴幼儿盆浴法”操作流程思维导图,内容包含操作目的、评估、用物准备、实施步骤、注意事项,重点为实施步骤。(2)课中,教师展示各组绘制的思维导图,同时进行操作演示,并指出各组作品的不足,护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与点评。(3)课后,开放实训室,护生利用晚自习自行练习,修改、完善“婴幼儿盆浴法”操作流程思维导图,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上交给教师,各组选出优秀作品互相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计入平时成绩。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考试 由授课教师统一出题,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闭卷理论考试,≥6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1.3.2 实训技能考核 两组实训技能考核项目、评分标准均相同,监考教师为儿科护理教研室教师,>8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
1.3.3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思维导图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学效果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识记操作流程、有助于知识归纳整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现场共发放11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输入Excel 2016软件进行整理。将理论考试成绩输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描述,采用t检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
实验组(n=116)对照组(n=118)t P组别 期中89.5±3.5 63.2±3.1 36.22 0.000期末98.3±2.6 70.8±3.5 45.36 0.000
2.2 两组实训技能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实训技能考核成绩比较[n(%)]
2.3 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学满意度(见表3)
表3 实验组教学效果评价及教学满意度[n(%)]
3 讨论
3.1 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15~18岁,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佳。他们在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时对相关知识掌握欠佳,导致学习医学专业课程时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儿科护理传统教学按照儿科疾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健康史、身体状况评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健康宣教的顺序讲授,学生极易混淆相关知识。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后,81.9%的学生认为,课前拟定知识提纲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课中同步绘制思维导图加深了印象,课后绘制疾病思维导图的作业能够巩固重要知识点,有助于提高自身学习兴趣。
3.2 思维导图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儿科护理考试成绩
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专业基础不扎实,对枯燥的儿科理论知识及技能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针对11种疾病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复习、整理疾病知识要点的过程,在构建知识框架的同时,把枯燥的理论化繁为简,利用线条和图形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重点和难点突出,有效避免知识点遗漏。表1、2显示,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思维导图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生儿科护理考试成绩。
3.3 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中职护生专业素养
易红[2]研究认为,思维导图是再现评判性思维过程的有效工具,是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中职护生年龄普遍偏小,面对复杂而庞大的医学护理知识体系,常常感觉思维混乱从而导致学习困难,容易遗忘烦琐的儿科护理技能操作细节,而思维导图最明显的优点是整理知识框架,使思路清晰明了。由表3可知,实验组90.5%的护生认为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知识归纳整理,86.2%的护生认为思维导图教学法有助于识记操作流程,84.5%的护生认为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由此可见,在儿科护理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提高中职护生专业素养。
3.4 实验组护生对思维导图教学法满意度较高
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护生常感到儿科护理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重点难点不明确,容易遗忘技能操作步骤,混淆疾病相关知识。而采用思维导图教学法使传统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插入图片、视频并加以说明,对于特殊内容可添加注意事项,使学习变得直观而有趣。实验组81.9%的护生认为思维导图教学法可激发学习兴趣,79.3%的护生认为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4.5%的护生认为可提高临床思维能力,82.8%的护生对教学满意,说明思维导图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护生认可,且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4 结语
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能激发护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护生对儿科疾病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识记操作流程,提高护生儿科护理理论考试成绩及实训操作水平,护生教学满意度高。但在教学中发现,因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护生学习能力、教学课时、实训条件等因素影响,教学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