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浅析

2022-09-09李娜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公关世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分配群众

文/李娜(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

引言

共同富裕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问题,而且涉及政治文化领域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始终重视共同富裕的实现问题,一直把实现共同富裕放在重要的位置,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与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直接相关,而且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的实现紧密相关。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在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的社会发展目标,为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立足社会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主体是社会全体人民群众,不是有任何特殊利益的集团,而是在日常工作中踏实努力的人民群众。我国想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社会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为了实现一些人、少数人甚至大多数人的富裕。时刻为人民着想,解决人民急难愁的问题是实现共同富裕需要着手去做的事情,把人民群众遇到的小事情看作当前急需做的大事情,在为人民群众做实事的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让人民群众能够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新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今后要以解决好这一矛盾作为新发展条件下的重要任务,这样才有助于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从实行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民生活变化了很多,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鲜明特征,人民想过美好幸福生活的意愿更加强烈,更加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民主、政治、文化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我国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是以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为目标。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紧紧围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一点,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现代化,保障全体人民都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弄清楚民生保障方面的不足之处,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想解决的难题,例如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工作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等,健全涉及住房、养老、教育等领域的基本保障体系,及时救助需要帮助的群体。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仅要重视效率,而且要强调公平,让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通过努力工作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发挥作用,同时使他们有机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增加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一部分人的经济收入达到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实力,对过高收入群体的经济收入进行规范和调节,不断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让人民群众能够从心底里有更多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做任何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人民这个中心,促进人的各方面发展,更加自信、更加努力地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各个领域,但最根本的措施是实现经济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条件。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科技人才,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一些领域的核心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国家,出现核心技术和核心领域卡脖子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现。

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应采取以下举措:第一,以创新带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经济的持续增长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还不高,这一发展现状直接影响着新阶段我国是否能够成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实施创新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重视科技创新对于国家整体发展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并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激发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提升社会的创新能力,牢牢把核心技术抓在手里,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被动现状,使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难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持续推进社会改革创新,重视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创新,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第二,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成本,增强教育的适配性。现在我国正处于新发展阶段,建设人才强国,必须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成本。当今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就是科技实力和人力资本的竞争,我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终身教育、大众教育的资金投入,人才培养要符合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使人力资本供给大体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培养专业技能对口人才,建设科技人才主力军队伍,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人力资本红利条件。

第三,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近两年的国际形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再加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实行保护民族经济的措施,防止本国经济大规模衰退,反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严重,这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形势发生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调整发展方向的背景下,我国不能仅仅依靠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经济发展,要看到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发挥好国内市场的优势,形成高水平的自身能力优势,建设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发挥国际循环在提升和调整国内循环水平和要素的重要作用,有效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好各自的优势,推动国内国际循环相辅相成,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支撑。

三、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分配,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合不合理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正常秩序,影响着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的热情和自主性。合理的分配制度对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积极作用,社会公平与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实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公平与正义实现到什么样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度。不断缩小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使收入差距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持续推动我国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三种分配方式的协调联动是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三种分配方式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效率方面都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发挥好三者自身的长处,相互补充,形成大的合力。初次分配主要是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的作用,更加重视分配效率,按生产要素如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贡献参与进行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激发市场活力,但是初次分配发挥市场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再分配来解决。

再分配比较重视社会公平,发挥政府的职能,解决社会分配公平的问题,主要的解决途径是国家税收和社会保障两种,关于国家税收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在社会保障方面,需要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持人民最基本的生活,加大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转移支付等方面调节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力度。但是再分配发挥政府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第三次分配来解决。

第三次分配是企业和个人自由支配自己所得物质财富的过程,主要是高经济收入的群体通过参加慈善公益活动对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在与前两种分配方式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有效补充前两种分配方式,有助于缩小收入群体之间的贫富差距,更大程度上优化人民群众的收入分配格局,从而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合理。增强全体人民的慈善意识,改变当前慈善捐赠企业比重大,个人比重小的局面,鼓励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回报社会,提高他们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和地区鼓励和援助相对贫穷的个人和地区,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和当地的致富方法,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推进。但是第三次分配依赖于主体的自愿救助意愿,这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有限,需要其他两种分配方式补充。如果各自单独发挥作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三种分配方式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不断推动我国共同富裕的实现有更加明显的进展。

三种分配方式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离开任何一种分配方式社会公平都是无法实现的,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注重分配方式的系统性,推动三者整体发力,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不断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向着我国共富裕的目标扎实前进。

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新时期发展阶段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仅要实现物质层面的富裕,也要实现精神层面的富裕,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发展提供精神食粮,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精神保障。首先,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和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他们学习和接受先进文化的自觉性,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用先进文化改变人民的思维方式,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改变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提升社会成员的整体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以先进文化引导和影响人民行为,为人民的言行举止提供重要的衡量标准,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塑造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人生。

其次,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文化生产和创作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文化作品既要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回归生活,提高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使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需要,拉动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和推进实现人民群众精神富裕。全面、辩证地看待中华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其中积极的部分,摒弃其中糟粕的部分,同时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积极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推动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发展,为传统文化添加新的时代元素,焕发出传统文化新的活力,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阶段,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服务。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向世界人民展现新时代中国人民形象。

五、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共同富裕在生态方面的体现。共同富裕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生态共同富裕是影响共同富裕长久效能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其他环节富裕实现的关键因素。实现共同富裕既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满足当代人民群众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又不影响子孙后代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当前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建设更加美丽的生态环境。

由于以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虽然近几年在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依然艰巨,在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富裕,进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健全生态治理体制机制,成立专门的生态治理机构,把任务落实到具体人员,加大对生态治理工作的资金投入,为生态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修复生态环境,追究那些污染和破环生态环境的个人或集体的责任,约束他们的行为。

第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要想做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淘汰落后和高耗能产业,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充分挖掘地区生态资源,有针对性地发展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推动地区依靠生态资源优势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借助互联网、报纸、电视等载体宣传环保知识,教育人民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让全民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动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树立人民群众正确的生态观念,在日常的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增强人民群众的环保责任感,为自己和后代建设美丽生态家园。

六、结语

现在,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新的国内国际发展形势下,新发展阶段提出新的发展任务和目标,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国家一直把实现共同富裕摆在重要的位置,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持续推进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分配群众
论相对剥夺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阅读理解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