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研究
——基于SCIE和SSCI论文的实证分析

2022-09-08侯保坤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节点

侯保坤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为教育和人才高地,支持大湾区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1]。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合作逐渐成为高水平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重要形式,科研合作水平也日益成为高校及其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笔者基于粤港澳大湾区20所高校2015年—2019年间被SCIE和SSCI收录的合作论文数据,构建5年内高校的科研合作网络,揭示合作网络的特征、合作情况以及关键节点的位置等现状。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笔者以2017年加入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2]的28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别选择2015年—2019年5个时间段,在Web of Science的SCIE和SSCI数据库中检索各高校间的合作文献数据,语种选择所有语言,文献类型为所有类型,检索式为OG=(高校1 and 高校2),检索得出2个高校的合作论文。在检索过程中香港公开大学等8所高校在2015年—2019年被收录的文献数量低于1 000篇,故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其余20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

表1 2015年—2019年20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SCIE和SSCI收录论文数量

1.2 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Ucinet,从整体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核心—边缘分析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20所高校的科研合作网络进行定量分析,并对近5年20所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的演化进行分析。

2 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2.1 网络密度分析

2015年—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20所高校被SCIE和SSCIS收录的论文总数、合作论文总数及合作率呈现上升趋势(见表3),说明了近5年20所高校的科学研究规模、科研合作水平及科研成果产出均呈明显增长态势。

表2 2019年20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Salton指数矩阵(节选)

表3 20所高校2015年—2019年发文数、合作发文数及合作率

表4 20所高校2015年—2019年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

通过对20所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特征的分析,近5年中科研合作的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呈稳步增长态势,说明20所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不断加强,各高校在科研合作网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科研合作网络的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呈减小趋势,说明了高校之间相互合作能力不断加强,网络的核心规模不断扩大,同时网络中的各个高校对科研合作网络的影响力不断降低。

2.2 点度中心性分析

点度中心度描述了与某一节点直接联系的节点个数,测量的是网络中某一节点拥有的“权力”大小[4]。高校的点度中心性越高,表明其在整个科研合作网络中的能力越强,地位越高。经Ucinet处理,20所高校历年科研合作网络点度中心性TOP8(见表5),近5年20所高校中间中心性科研合作网络如图1所示(因篇幅有限只显示2019年网络图)。

2015年—2019年,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点度中心性始终在前四名,在整个网络的科研合作中,4所高校是最具有权威性的节点。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大学的点度中心性提高较快,说明这两所高校的科研合作能力增强较快。表5所示的历年点度中心性位居前八位的高校都较为重视科研合作,他们也具有较高的科研实力,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科研合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推动着各高校及其学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图1 2019年20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点度中心性,阈值=0.016)

表5 2015年—2019年20所粤港澳大湾区点度中心性TOP8高校

2.3 中间中心性分析

中间中心性是衡量资源控制程度的指标,反映某一节点作为连接其他节点“中介”以及对其他节点的实际控制力[5]。中间中心性越高,就说明其在整个科研合作网络中对其他高校的控制力就越大。经Ucinet处理,20所高校历年科研合作网络中间中心性TOP 15(见表6),近5年20所高校中间中心性科研合作网络如图2所示(因篇幅有限,只显示2019年网络图)。

2015年—2019年中排在同一位次的高校,其中间中心性呈逐年减小的趋势,进一步说明了核心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各高校不断在向网络中心聚集。近5年来,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暨南大学、香港大学4所高校的中间中心性稳居前4位,是其他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的重点选择对象,并在高校科研合作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图2 2019年20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合作网络(中间中心性,阈值=0.016)

表6 2015年—2019年20所粤港澳大湾区中间中心性TOP15高校

表7 2015年—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度TOP10高校

2.4 核心—边缘分析

核心—边缘结构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哪些节点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哪些节点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以及核心节点和边缘节点之间联系的程度等[6]。利用核心边缘分析,通过核心度(Coreness)的计算,可以得知各高校在科研合作网络所处的位置,近5年20所高校中核心度TOP 10,如表7所示。

2015年—2019年,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和核心度始终在前4位,说明这4所高校始终占据科研合作的核心位置。其中暨南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历年核心度呈明显上升趋势,这说明了两所高校在科研合作影响力上的不断提高。Ucinet推荐的核心区高校由2015年的4所增加到2019年的8所,说明了粤港澳大湾区20所高校科研合作网络越来越集中,科研合作能力不断增强。

3 结论

通过对2015年—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20所高校科研合作网络进行分析,揭示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得到以下结论:①2015年—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20所高校被SCIE和SSCI收录的论文总数、合作论文总数及论文合作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整体科研合作网络的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逐年增大,说明了大湾区20所高校间的合作意愿不断增加,合作关系愈加密切。②2015年—2019年,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暨南大学的点度中心性始终在前四,且点度中心性呈不断增大趋势,大湾区20所高校的科研合作程度在不断增强。点度中心性前四的高校始终是科研合作能力最强的高校,在整个科研合作网络中占重要地位。③2015年—2019年间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暨南大学的中间中心性始终在前四,是大湾区各高校科研合作的重点合作对象。历年中间中心性排名靠前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了核心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的重点对象数量显著增加。④2015年—2019年间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核心度始终在前四,处于该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整体网络节点的核心度呈不断减小的趋势,说明了核心区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各高校的科研合作能力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