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发展契机与传承路径*
——以蒙古族音乐为例

2022-09-08郑开元

大众文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民乐民族音乐一带

郑开元

(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一带一路”将亚非欧三洲连接起来,使沿途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受益匪浅,遍及众多国家。从文化构成看,我国民间音乐有着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应该加快脚步迈出国门,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亮丽风景线。

一、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历经漫长的变迁,几千年的演变进程中,民族音乐文化愈发体现出重要作用,这也是人们沉浸于长时间的音乐创作和发展所获取的重要论断。此论断涵盖了音乐要素乐器、调式及不同民族音乐的气质、风格等多项内容。可以说,民族音乐饱含的人性内涵与生活气息始终最为完整且醇厚,让人能感知更深层的民族底蕴,出于这一原因,我们几乎可以将民族音乐视为民族精神状态的代表。假设将民族文化看成民族尊严与意志的符号,那民族音乐文化则近乎完美地彰显了民族本质。而民族音乐的变迁中,可以十分直观地了解民族文化内涵,且深度掌握其文化内容,以此为前提去解读民族文化。而民族音乐所蕴含的丰沛内容与高度艺术价值是其他国家音乐不能取代的,更与一切西洋音乐相区别。观察传统音乐能够获知,部分的艺术价值极高,是某一地区或民族所独有或经典的历史文化体现,成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水平的典型代表,也有部分源于民间不间断的创作与传承,凝聚了民间生活与历史印象。换言之,我国传统音乐在几千年历史的沉淀中,与不同历史阶段文化意识的迭代更新相迎合,民族音乐自身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与进步,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一个历史阶段人文素养、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彰显了民族人文时代背景,让人们更热衷地表达民族音乐。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音乐的发展契机

1.“一带一路”使民族音乐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民族音乐因其蕴含着人类文明、文化艺术的精髓,成为一个民族历史、人文的外在表征。上溯远古时代,睿智的伯牙子期因彼此的深厚友谊而让“高山流水”世代相传,创作了不朽的音乐著作。日本长崎曾有我国传过去的《乐谱学》《魏氏乐谱》、“冲绳的工工四”,均对我国传统音乐乐谱的外传及演变规律概括总结,佐证了我国古代音乐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力。且日本有不少盛唐时我国音乐器物的出土,还有高丽时的八佾舞、大晟雅乐、轩架乐器,越南的雅乐体系等,均是我国民乐曾广为流传,辐射颇广的印证。

民乐的进步和外传也是中华文明有容乃大的气度风采。过去的琵琶即对西域弹拨乐器内部要素基础上改进优化为当今的琵琶。而诸如箜篌、胡琴、扬琴、唢呐等乐器的变迁史亦不外乎这般。上述均充分展现了民乐和丝路沿途各地多民族多音乐间的互动、交融。借由“一带一路”主题也衍生了大量民乐创作与传播活动。而当下,怎样使“丝路回响”效益最大化成为民乐对外输出的重点思考方向。

2.“一带一路”使民族音乐有了重要的交流媒介

民族音乐即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其历史悠远。早在明末清初我国民族音乐就经历一次质变,外国各种文化的传入给我国传统音乐产生了显著的刺激作用,进而促使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今社会气象万千,国家间产生了愈发密切的文化交往,信息传播速度愈发加快,给能够直观展现社会文化的音乐艺术提出了新的期望。改革开放后,我国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西方音乐学习十分热衷,在对西方音乐文化极尽崇拜时甚至忘却了我国民族音乐这一饱含高度音乐价值的宝藏。伴随国内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我国的国际事务话语权愈发增强,也备受全球各国的瞩目。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主动学习并了解中国,对我国历史、文化、音乐、艺术等多个领域产生极大兴趣。民族的即世界的,世界各国最真实直观了解中国的方式就是民族音乐要素的广泛应用。而这条交流媒介迫切需要“一带一路”发挥其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

“一带一路”的“一带”即“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者具体代表了我国古代重要的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为此,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当下的“一带一路”间历史渊源颇深。早在汉武帝时,张骞代表西汉到西域出使,借此契机使西域和中原有了往来。之后西汉又使海上“丝绸之路”得以贯通,成就了将亚非欧三大洲连接起来的重要商路,恰是这条商路的畅通给多种不同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间架起了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的桥梁。后世唐朝音乐文化的高度发达与这座桥梁的架设和平稳发展息息相关。我国音乐历史的经典代表《霓裳羽衣曲》就是外来音乐、舞蹈的集大成之作,给后世研究音乐文化提供了丰富素材。异域文化的输入、各种音乐文化的沟通和借鉴必然带来传统音乐的改变。对比古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显得更为国际化、多元化,也昭示着我国民族音乐未来会再次产生全新的改变和涅槃。我国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怎样让全球更深入地了解文明深厚的中国,怎样使全球民众对中国文化更加了解,需要传统民族音乐这一重要传播媒介,让我国悠久文化走出国门。

3.“一带一路”为蒙古族音乐带来的发展契机

“一带一路”背景下,相关国家联合举办主题音乐研讨会、文化推介会、艺术演出、音乐旅游等等活动,为蒙古族音乐的推广、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蒙古族音乐反过来对于诠释“草原丝绸之路”并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提升我国形象传播,促进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承路径

2018年1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区文化文物工作会议,明确主张主动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相配合,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合作交流机制,并确立《内蒙古自治区“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树立文化交流品牌项目推广,助力内蒙古草原文化的“走出去”,夯实文化交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自治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与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增强。蒙古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表现手法独特,突出音乐作品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同时蒙古族音乐又是我国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不少团体、组合、乐队已经抓住机遇,融入世界,文化交流成果十分可观,让内蒙古民族音乐备受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喜爱与认可,使内蒙古的形象愈发提高,对当地文化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示范作用。而新时代丝路的畅通,为内蒙古民族音乐带来更大的契机,其自身开放性、包容性特征,深厚的号召力、感染力等,都使其得到更多国家和民众的尊重,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元文化的独特风采。

1.借力高校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

“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对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重点关注优秀民族音乐传承人的培育,推动多国文化增进了解的民族音乐艺术节目创新,助力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音乐文化纳入高校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活动中,给专业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提供更积极帮助,唯有把自身的优秀音乐文化和其他国家优秀音乐文化深入交流,才能为国家民族音乐的创新进步带来新的契机。而且,传承并发展民族音乐,也要关注与“一带一路”国家民族音乐文化两者的互动融合,使其切实和当下高校民族音乐专业教学产生融合,唯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对高校学生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国家音乐文化产生推力,发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内在潜力,给民族音乐未来长足进步提供契机。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多姿多彩的音乐文化资源。古往今来,我国有无数音乐佳作流传至今,且任何一首作品饱含的情感内容都应被我们所珍视与爱护。这些作品在传承时,我们既要考虑知识、技能、人文、情感等关系的平衡,还要对优秀音乐文化做好传承工作,且积极在学校、社会上广泛宣传,构建良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氛围,使人们于耳濡目染中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优秀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专业的青年学生,在未来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也要不拘泥于某一类文化,全面吸收各种音乐养分,积累更多理论知识,在保护与发展民族音乐过程中做出更多贡献。

2.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整合传播

音乐的产生脱胎于一个国家、民族的积淀,是其历史文化、哲学宗教各要素熏陶的成果。儒家以仁爱思想著称,道家则以“天人合一”为目标,佛家致力于实现真善美的崇高境界,古代文人墨客把“琴棋书画”视为基本修为,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展现与表达。阿拉伯、印度等国在古典音乐上同样造诣深厚。宗教文化的普及使古代音乐逐步走向平民化。音乐在升华精神、灵魂时起到了无可取代的强大作用。怎样使这些国家的民众更快地了解并热爱我国文化特色的民乐,并非一次演出、一场音乐会的单打独斗,需要与“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主脉搏一起律动、共同宣传,以情景交融来表达或宁静致远或欢乐愉悦或苍茫悲壮的巨型画卷,这样才能深入民乐的意境与灵魂中,产生入耳入心的成效。

举例来说,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反映了蒙古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生活,表现了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对于这首长篇叙事民歌的传播,自1956年就有著名作曲家辛沪所创作的交响诗,以及近些年作曲家王强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也获得了人民的喜爱。

再如,由9名蒙古族青年艺术家组成的原生态音乐组合“安达组合”成立于2003年,每年都会在国外巡演,将传统的蒙古族音乐融入先锋音乐元素,搬上了现代的舞台,以传统+现代的方式将蒙古族音乐与草原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3.借助现代科技提升民族音乐传播效果

音乐传播早期主要依赖于人、乐器、音律的媒介作用,之后才是录音、影音设备的普及。由技术角度看,音乐除信源外,其本身扮演着音乐传播媒介和桥梁的角色。伴随技术进步,音乐传播在方式和渠道上均产生了显著不同。人类利用不同交叉学科、领域的先进经过整合应用产生了电子音乐,具体涉及音乐声学、电声学、计算机、录音及电子信息等技术,使音乐艺术和技术间有了密切关联。

从个体层面看,音乐传播历经多个阶段,即无线接收、唱片、播放器、随身听、CD、固体存储、智能手机等,较为固定的物理场域、环境已然无法限制其传播,进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极为紧密、息息相关的联系。尤其数字时代的到来,各类移动媒介不断涌现,更促使音乐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给民乐的国际传播平台打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视阈。音乐团体与民间乐手、艺术家等既能在网络世界中多渠道地分享作品,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和广大受众,特别是拥趸们产生了紧密关联,实时互动。

供养民乐的外在环境、地域性、民族性,为“人文雅乐”音乐特色、乐曲想象与意象等带来显著效果,呈现出更为疏朗、恬淡、高远的境界。我国传统音乐的这些特色和风格与西方音乐比较起来,在听音与声学环境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由此在怎样利用先进科技就演奏、传播等提高预期目标给予支持引发新的思考。诸如民乐中凸显民族特色的弹拨乐器,琵琶、古琴、古筝等,其要产生一定的音色,必然离不开乐器的表演环境、演奏方式等。由此,必须构建和其相契合的演奏、赏析、生态等环境来帮助传播民乐。

4.利用互联网拓展民族音乐传播途径

我国民族音乐也有着悠久的国际传播经历,给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确实带来积极作用,使其影响力显著拓展,然而我国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我们则要对民族音乐传播方式重新审视,在国际推广上更讲求策略,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那么当下的网络传播成为首选,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更充实,互动性良好。

(1)翻译并调整已有的民族音乐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介绍民族音乐的“中国古曲网”,特定乐器的“中国古筝网”等,备受国内民族音乐学习爱好者的欢迎和追捧,但其页面主要为中文,且主要提供简谱,这给喜欢民族音乐的外国人增加了浏览难度,对其民族音乐的深造学习产生较大障碍,假设能翻译出具体内容,或者开设国际版页面,一定会给外国友人了解学习民族音乐带来更大便利。

(2)开拓新的网络推广途径,推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国内民族音乐曲目较少,且尚未有固定板块,由此我国民族音乐专属APP的开发显然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也起到了较好的音乐传播与教育作用,给我国开发民族音乐主题的专属APP软件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学习价值。

结论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应该把握时代需求,积极探索更加多元化、多层次的民族音乐传播路径,让各国人民都能有机会、有渠道了解、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更好地展现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民乐民族音乐一带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想和你们聊聊民乐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