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约翰•克莱尔诗歌中的生态书写与现代启示*

2022-09-08马嘉怿饶佳慧

大众文艺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克莱尔沼泽约翰

马嘉怿 饶佳慧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

一、约翰•克莱尔与圈地诗歌

约翰•克莱尔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北安普敦郡的农村地区,他依赖眷恋着他的家乡,而那里的景观正在被圈地所改变,他在痛心疾首又无法改变现状的同时,企图通过诗歌这一表现形式,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民记录。因此,尽管家乡满目疮痍,克莱尔依然用文字描绘一个真实的家乡,记录下真实的人们生活的场景。

克莱尔在他的第一部诗集《描写乡村生活和风景的诗集》,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地景观的改变使得公用土地、湿地以及荒地正在逐渐消失。他同样明白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途径,这场越发严重的圈地运动彻底终结了农民在开放土地上自由放牧、自由割草以及闲游的权利。约翰•巴雷尔的《景观意识与地域感(1730-1840)》将克莱尔所描绘的自然景象与生活的社会和经济基础联系起来。通过描写具有地方特色的圈地运动挽歌,克莱尔在释放出农民阶级失去土地后的挫败感,也传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眷恋,激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二、约翰•克莱尔诗歌中的生态思想

1991年,詹姆斯•麦克库西克在《“绿色语言”:约翰•克莱尔的生态视野》中开创了约翰•克莱尔诗歌的生态解读。他将克莱尔与威廉•华兹华斯和吉尔伯特•怀特两位诗人进行比较,追溯了克莱尔时代生态意识的起源。他认为,克莱尔的生态视野体现在他的“即兴生态”,并且是“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当代生态写作范式”。同样,约翰•霍洛威通过强调克莱尔对北安普敦郡方言的创新运用,使其与大自然的本质联系起来,从而谴责那些不把克莱尔看作自然诗人的人,并认为他是“那个时代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绿色诗人’的先驱”。

(一)诗歌中保留生态系统原貌的诉求

汉普斯顿地区被圈地那年,正好是克莱尔描绘乡村自然的时候,因此,当诗人眼睁睁地看着笔下的美景消失,内心所受的触动巨大,溢于言表。他只好把那些曾经富饶的土地、美好的家园写进诗歌:“还有矮树篱石楠花丛——爱花者欣喜着/来采摘的石楠花——全部被毁了,还有那望不到边的沼泽,被碾压了,破碎了,如今像巨人失去了左膀右臂。密不透风的篱笆向世人宣布,大片田地和芬芳花草为私人专属。可怜的小块土地上残喘着禁锢的心灵,小农和家畜如陷囹圄,黯然伤情。……就像那暴君拿破仑,所到之处片土不生/圈地所到之处,不留一片灌丛、不留一颗树木/将背叛者处以行刑——尽管小溪潺潺/它已枯竭冷冽。”诗句内容形象且直白,寥寥几句,就勾勒出一副毫无生机的景象。人们喜爱的石楠花被摧毁,望不到边的富饶的沼泽被填埋,灌木和草丛被砍伐摧毁,浅浅的篱笆筑起高高的围墙,潺潺的小溪被抽干枯涸。圈地前的自然有多风光,圈地后的景象就有多破败,被毁灭的不仅是映入眼帘的美景,更是背后那个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花丛、灌木、沼泽、田地和小溪,它们依托自然而存在,而不依附于人类,它们曾表现出自然之慷慨富足,如今却照映着人们贪婪残暴的可怖模样

另外,约翰•克莱尔常描写湿地,因为湿地是天然的生态系统,也是他圈地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克莱尔有关沼泽、荒野和湿地的诗歌中,他将“我”的视觉感受与自然的关系融合升华。

许多作家把沼泽看作是土地塌陷、自然被禁锢的代名词,他们认为只有沼泽的污水被排干后,它的肥沃才能显现出来。但克莱尔不以为然,他觉得沼泽没有经过任何开发,而这恰恰才是真正的自由。即使沼泽没有农业或审美用途,克莱尔仍然强烈希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能体现这种愿望的是他被誉为“圈地挽歌”的《沼泽》。这首诗歌表现了克莱尔对一种自然景观内在价值的重视,即对人类有用或能服务于人类审美之外产生的价值的重视。对于克莱尔来说,其价值颇具矛盾的就来自它没有农业生产力这一点上:“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平铺着熙攘永恒的绿/它从未感受过耕犁的怒意。”

克莱尔的作品试图再现被排干水和圈地运动以前的湿地样貌,他的诗歌反抗了圈地运动机械主义的那种创作,因为这种机械主义做法就是使克莱尔所赖以描述的景色面目全非的罪魁祸首:“如此粗鲁至极的禁行把一切全毁/每个小暴君都用一个小标牌/宣示人类占有的土地不再神圣/在通向自由和童年的道路上/一块告示板高高竖起,写着‘此路不通’/在每一棵青藤高高缠绕的树上/丑陋品味滋生下的可憎标志悬挂”。

在描绘土地占有的作品中,圈地者将湿地物化。他们张贴的标识确定了土地的限制和边界,给这些支离破碎的景观框上框架,并通过将湿地变成可耕地,使得那些将荒野当作栖息地的生物被迫流浪。那未被排水的圈地以前的湿地风光,在圈地运动中被多次提及,却也因此被去除的一干二净,就只能被诗人幻想出来,存在于记忆之中了。

(二)重建理想自然的诉求

圈地入侵克莱尔家乡汉普斯顿的那年正是克莱尔开始执笔抒怀歌颂家乡自然景物的时候。当他最喜欢的树被砍倒时,他在给泰勒的信中哀叹道,“一片绿色的土地不会被犁耕,一棵树或树丛也不会被砍掉,因为他们发现的每一件东西,还是保持儿时的样子直到他们死去——这就是我的偏爱”。这些诗歌表达了克莱尔对乡村风景消失的抗议,也是对乡村回忆被抹杀的惋惜痛心。

克莱尔的诗歌体现了他对家乡的一腔怀念,这是一种寻根情节。古往今来,人们与生长的土地之间日复一日建立起来的情感纽带不会随土地消亡而消逝。因此克莱尔在面对那棵常年伫立在小屋后的榆树被圈地者连根砍倒后,无以言表的心痛与怅然若失,他写下了《致一棵倒下的榆树》来缅怀它,试图在诗歌中重现它的昔日光景。“我们感受到朋友般的关怀呵护,我们将椅子移近炉火,尽情享受着这从未为被限制的安抚。但直至如今,你从未经历任何改变,因为时光视你为她最神圣的嫁妆,大自然称你为她家里的树。暴雨来临,在冗长的时间里剧烈晃动着你,然而你的家,你的根,一如既往地稳定平静。炎炎夏日干灼了你如家般的荫蔽,直至土地坚硬如铁,可你仍然叶绿枝长。孩子们喜欢在夏日跑到你的伞盖下,用小木棍,小石头做过家家玩的小房子。”榆树作为感情纽带,在塑造克莱尔对家乡的认识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克莱尔对家乡土地的认知,绝大部分来自这棵树。对克莱尔而言,这是家乡自然的象征,是大自然的树;是荫蔽,也是老友。克莱尔用一切慈爱的语句来描写它。乔娜•克莱尔表明:“克莱尔在最崇高的感情里赋予了家的含义,又在生活中最常规的乐律中找到了最崇高的感情。”榆树既充当了慈爱的长者,也作为知心的朋友,克莱尔的生命里熠熠闪光,树是家乡的树,是理想自然的树。

圈地让故土面目全非,克莱尔用今昔对比,描写了圈地之后的惨状:林地荒地被破坏,河流被填埋,公地被围圈。他也用柔软的笔触,向世人重现了他心中的理想自然:“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平铺着熙攘永恒的绿,它从未感受过耕犁的怒意。岁月铺就春天的花环于它的额头之上,与苍茫的沼泽地一同绵延至天际。在一片无涯的绿色、棕色和灰色的重影里,无限的自由主宰着这片土地。……多彩的田野,一马平川、一望无际的湿地沼泽,布满了平静晶莹的水潭,水鸟尽情地嬉戏耍玩,古朴而欢乐的公地而今已然消失。”尽管广袤的沼泽被围垦,但在克莱尔心中保存着这片土地最初的模样。每一个有关土地的记忆,他熟稔于胸。在回忆过往的时候,克莱尔缅怀一个不可追寻的过去,声讨一个不可救赎的现在。

三、克莱尔诗歌中生态书写的现代启示

十八世纪的英国为了发展经济开展圈地运动,对乡村自然和农民生活造成了迫害,牺牲了生态文明。而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发展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既要求保护生态景区的自然资源,又追求发展经济、解决贫困的目标,还重视地方文化的传承。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让青山绿水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地产业。”

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经济、解决贫困的途径,而不是阻碍。“现在,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而山水,也能够成为致富的关键。通过改革创新,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其拥有大自然的最淳朴气息:可以利用其生态优势,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同时注重自然保护,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本的结构;也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进行适宜的改造;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巧妙的设计创意,将现代感与传统风和谐地融为一体;甚至可以结合“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拓宽商铺的销售渠道,带来稳定的收益。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各地农村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和区位特色,走出了一条各有所长的生态产业振兴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生态,还有文明。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明是血脉,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珍贵财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应把大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乡村人文环境的感染力上,合理运用开发乡村的传统文化和自然特色充分展现乡村自然深厚的底蕴,提升乡村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乡村的发展。

结语

圈地运动狂热地追求经济的发展,不顾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不顾农民的贫困,不顾个人身份的丧失,而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约翰•克莱尔是长于乡村的诗人,他的一切是自然赋予的,他无限崇拜着自然,也因如此,在自然受到破坏他又无能为力时,只能用文字书写喉头的哽咽喑哑。而今,中国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发展生态旅游时密切关注着自然生态环境,尽力保存自然原貌,不过度开发,着力于发展经济,解决贫困,着力于地方文化的传承,致力于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水平的和谐统一,其思路与跨越时间,跨越空间的克莱尔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生态诉求不谋而合。

猜你喜欢

克莱尔沼泽约翰
退赛的克莱尔
树洞里的皇冠
一汪水
窗 前
Passage Seven
小熊过河
新电源
红树林沼泽
天下
让孩子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