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解释风格角度引导学生构建和谐自我的方法
——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学生调查问卷分析为释例

2022-09-08陈海燕

西部学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人格化普遍性永久性

陈海燕

引言

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和谐的因素时常会出现,严重的会影响学习和正常工作。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刺激,如果不能正确地应对,就会造成心理严重失衡。科学的认知与解读能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回归心理平衡;反之,不科学的认知与解读会导致人长期处于心理失衡状态,甚至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本文从解释风格角度引导学生构建和谐自我的方法作一探讨。

一、解释风格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创立了解释风格理论。解释风格是人对为什么这件事会这样发生的习惯性解释方式,有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三个维度。永久性和普遍性维度控制着人的行为,人格化维度控制着人如何看待自己。解释风格有悲观和乐观之分,与三个维度密切相关。

第一,悲观化与乐观化的解释风格在永久性维度是不同的,具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相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坏事或霉运是永久的,坏事永远会影响着他的生活;具有乐观的解释风格的人正好相反,相信厄运是暂时的,好运是长久的,将好运归因于人格特质、能力等永久性因素。

第二,悲观化与乐观化的解释风格在普遍性维度上是不同的,悲观解释风格会将一件坏事带来的无助感扩散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认为坏事的发生是由于普遍的原因,而好事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原因;乐观解释风格正好相反,认为坏事的发生是由于特定的原因,好事的发生会加强他对所做的每一件事的信心。

第三,悲观化与乐观化的解释风格在人格化维度是不同的。具有悲观解释风格的人,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他们怪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好事发生时,归因于旁人或环境;而乐观解释风格的人,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他们怪别人或环境,好事情发生时,他们归功于自己。悲观的解释风格导致人的悲观情绪,使人沉溺在不良情绪之中,不能自拔;乐观的解释风格能使人从短暂的不良情绪中恢复过来。马丁·塞利格曼为测试一个人的解释风格,设计了专门的题目。

二、对学生解释风格的测试及分析

2020年6月笔者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密云分校201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向274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了215份有效问卷。本次调查问卷题目主要来源于马丁·塞利格曼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测测你有多乐观”部分的测验题目,根据学生的实际做了细微的修改。本问卷共有48道题,分为6个层面: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永久化、对好事情的看法永久化;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普遍化、对好事情的看法普遍化;对不好事情的看法的人格化、对好事情的看法的人格化。本文主要从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永久化、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普遍化、对不好事情的看法人格化三个层面展开。

(一)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永久化

此部分是“永久性”维度中,对“不好事情”的归因层面的测试,主要测试学生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或霉运的原因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共有8道题,即测试学生对8种坏的事件的归因。每道题中,选“0”代表归因为“暂时性”的,选“1”代表归因为“永久化”的。此部分8道题,最高得分为8分,最低分为0分。得“0”分表明,此人对8个坏的事件的归因都是非永久化的,即:把坏的事件的发生归因为暂时性的;得“1”分表明,对8个事件的归因中,只有一个事件的归因是永久性的,其他7个都是暂时性的;以此类推,得“8”分,即:对8个不好事件的归因全部为永久性的。此层面的测试,得分越低越乐观,得分越高越悲观。

表1 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永久化(PmB)

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15人中,处于乐观和中等乐观层面的学生,即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或霉运是暂时的学生有70人,占比32.56%;平均水平的学生有54人,占比25.12%;处于悲观水平的学生,即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坏事或霉运是永久的学生有91人,占比42.33%。在这个层面具有永久性解释风格的人,即使挫折是微不足道的,他们都可能几天甚至几个月无法正常做事。一旦遇到真正的灾难时,他们就彻底崩溃了。对厄运做永久性解释的人会有长期的无助感,而对同样事件做暂时性解释的人很快就能恢复。

(二)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普遍化

此部分是“普遍性”维度中对“不好事情”归因层面的测试,主要测试学生对“坏事情”的发生归于普遍性的原因还是归于特定的原因,共8道题。每道题中选“0”代表着归因为“特定性”的,选“1”代表着归因为“普遍性”的。此部分共8道题,最高得分为8分,最低得分为0分。得分越高越悲观。相反,得分越低越乐观。得“0”分表明,此人对8个坏的事件的归因都是特定性的,得“8”分表明此人对8个坏的事件的归因都是普遍性的。

表2 对不好事情的看法普遍化(PvB)

统计结果显示:215人中有8人是非常乐观的,占比3.72%;有85人是中等乐观的,占比39.53%;61处于平均水平,占比28.37%;61是悲观的,占比28.38%。在这个层面,具有普遍性解释风格的人,会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中都会感到无助,而具有特定性解释风格的人,只会在某些问题领域内感到无助。

(三)对不好事情的看法人格化

此部分是“人格化”维度中对“不好事情”归因层面的测试,主要测试学生对“不好事情”的发生归因于“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共8道题,每道题中,选“0”代表着归因为“外在的”,即非人格化的、乐观的,选“1”代表归因为“内在的”,即人格化的,即人的自身能力等问题。共8道题,最高得分为8分,最低得分为0分。得“8”分表明此人对8个“不好事件”的归因都是内在的,得“0分”表明此人对8个“不好事件”的归因都是外在的。

表3 对不好事情的看法人格化(PsB)

统计结果显示:在这个层面,有75人自尊很高,占比34.88%;61人中等自尊,占比28.37%;有68人处于平均水平,占比31.63%;有11人低自尊,占比5.12%。对不好事情采取人格化归因,即把挫折或失败完全归因于自身的天资、素质等不能改变的因素,在关键时刻,他们就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甚至失去继续奋斗的动力。

(四)有关不好事情看法的总分数

此项是将三个B(PmB+PsB+PvB)的分数相加,这是有关不好事情看法的总分数。

表4 对坏运、不好事情的想法B(PmB+PsB+PvB)

统计结果显示:非常乐观的有1人,分值为3-5分,占比0.47%;中等乐观的有9人,得分6-9,占比4.19%;平均水平有32人,得分10-11,占比14.88%;中等悲观的有91人,得分12-14,占比42.33%;需要改变的有82人,占比38.14%。

三、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构建和谐自我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归因风格。其次,引导学生不断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进行积极思维方式的训练,使自己不断变强。最后,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有目的的积极归因,把“和谐自我”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质疑并摒弃消极观念,学习吸收积极观念。

(一)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解释风格

要改变自己消极的解释风格,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解释风格,关注对“坏事件”的解释风格是否是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其次要反思这种解释风格对自己心理造成的伤害、对自己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再次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归因方式,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解释风格。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解释风格从关注自己经常思考的问题开始,因为问题即答案,问题分为积极问题和消极问题,消极问题是不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会耗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使自己的情绪低落。通过训练,减少思考消极问题的时间。积极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做出不懈的努力。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对坏运的归因选择暂时的、特定的、非人格化的归因,而非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归因。这样可以把一些永久性的、普遍的、不可控的观念调整为临时的、特定的、可控的判断,缩小打击面。对好运的归因,可以选择从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方面进行归因。引导学生收集他们心目中的成功人士的艰辛奋斗历程,主要关注他们的遇到挫折时的反应,思考他们为什么能够屡败屡战,从解释风格方面分析原因。联系自身进行思考,试着问自己:如果我不改变,我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如果我能主动,对我来讲,意味着什么?

(二)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思维进行积极归因

人的解释风格,不仅仅是他在遇到某一事件时所说出的话或一时的特殊反应,它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我们的努力就是引导学生试着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对立统一,它引导人们用全面、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防止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消极的解释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如对“坏事件”普遍性、永久性的归因,就是一种片面的、静止地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把特定的原因普遍化,以偏概全,扩大了对自己的打击面;对“坏事件”人格化归因,在遇到不顺或失败时,把败因完全归因于“人格化”因素,而且认为是不能改变的人格化方面,不是努力程度不够,而是人的天生的弱点,这样会使人处于绝望的状态;把暂时的困难永久化,静止地看问题,对自己造成永久的伤害。

引导学生在阅读领袖们著作的过程中感悟伟人的思维方式,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都是运用唯物辩证思维进行积极归因的光辉典范。如: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说:“中日对抗,中国的失利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局的”,体现的正是对“坏事件”的暂时的、非普遍性的归因,正是因为这种积极归因,才使毛泽东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当时中国抗日正面战场连连失利的形势下,仍能满怀信心,号召全民团结起来继续抗战。

(三)明确归因目的,把“和谐自我”作为一种价值追求

决定一件成败的因素有很多,有可控的,也有不可控的;有暂时性的,也有永久性的;有特定的,也有普遍的;有人格化的,也有非人格化的。归因要有目的性,正如总结过去,是为了把握现实,开创未来。如果把构建和谐自我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在归因时有意识地选择有利于情绪稳定、心态平和的因素,以便尽快实现自我平衡。

在“和谐自我”价值追求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关注遇到挫折时冒出的影响自我身心和谐的不良念头,及时进行反驳或将其封存。人在遇到失败及挫折时,都会有一阵子情绪低沉,不会像以前那样主动去做一些事,即使勉强做了,可能也不会持久——这些都是一个普通人正常的反应。关键在于把一些消极的、永久性伤害的观念调整为临时的、特定的、可控的判断,缩小打击面,这是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整的意义所在。

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在受到挫折时冒出的一些悲观想法,反思这些想法是否是对自己从人格方面做全面的否定,如:认为自己真的很愚蠢或不够聪明,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其次,提示学生一旦有这些悲观想法冒出来的时候,要对此发起质疑,如:我真的不够聪明吗?我真的一无是处吗?最后,引导学生学会用新的证据去瓦解以前消极的想法,学会正确对待自身的缺点、困惑、不良情绪、别人的评价等。引导学生读名人传记,如《周恩来传》《邓小平传》《卡耐基励志大全》等,通过与名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学生了解到即使名人,他们也有弱点,也有所不能,但这些都不能妨碍他们最后的成功。借助名人的经验鼓起自己的勇气,同时要不断反思,并有意地训练自己,做一个在思想上训练有素的人,能够做到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心理平衡的支点。

四、结语

解释风格会影响人自我身心和谐,它是可以改变的,从消极解释风格到积极解释风格,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解释风格,主动训练自己的思维方式,把和谐自我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自觉同不和谐的观念作斗争,抵制不和谐行为。在自我和谐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不断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猜你喜欢

人格化普遍性永久性
论哲学的普遍性面向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俄成功研制“永久性”核反应堆
“服务应特色化、人格化、生态化”——孙瑞哲谈中国服装行业服务升级
民营企业发展人格化模式简析
从个性化、人格化和亲和力来探究播音主持的艺术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后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