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富裕目标下安徽省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2022-09-07韩贺朋黄思涵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覆盖率支配社会保障

韩贺朋,黄思涵,屈 睿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本文通过构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16个地市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研究其发展差距,旨在促进安徽省社会保障事业均衡稳定发展,切实增进人民福祉,满足共同富裕目标,谱写新时代美好安徽新篇章。

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1.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1 水平规模指标

水平规模指标包括社会保障水平系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水平系数采用财政支出比重系数来衡量,即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由该地区社会保障支出除以总人口求得。社会保障水平系数、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越高,则该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越高。

1.1.2 社会保险覆盖面指标

由于统计数据中缺少安徽省各地市的工伤保险数据,因此本文将社会保险覆盖面指标分为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失业保险覆盖率、生育保险覆盖率。由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人数除以当年就业总人数,参加医疗保险人数除以当年总人口数,可以得到各项覆盖率指标[2]。各项指标的覆盖率越高,说明该地区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越高。

1.1.3 社会救助指标

社会救助指标选取城镇低保人均水平和农村低保人均水平。低保人均水平越高,说明该地区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越高。

1.2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21》,此年鉴系统收录了2020年全省各市、县的经济社会数据,具有权威性与代表性。结合上文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各项指标的数据如表1所示(P251)。

表1 安徽省16地市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指标数据

2 安徽省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K-均值聚类分析

运用 SPSS19.0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 K-均值聚类分析,将“聚类数”设置为3,即将16个地区分为3类:高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地区、中等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地区、低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地区。聚类结果如表2所示(P251)。

表2 聚类成员

在表2中,聚类列表示每个个案所属的类别,距离列表示个案与所属聚类中心的距离。根据表2,最终得出安徽省各地市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分类结果:第1类地区(高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地区):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居于前列,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前三位,但社会保障水平系数较低,居于落后位置,与经济实力不符。第2类地区(中等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地区):蚌埠市、宣城市、铜陵市、黄山市。这四个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中上游水平,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省内较为靠前。第3类地区(低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地区):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池州市、安庆市。这九个城市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中下游水平,但社会保障水平系数较高,普遍处于靠前位置,超越了经济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发现安徽省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低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地市较多;且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系数较低,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系数较高,体现社会保障水平系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失衡,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对此,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如下提高安徽省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建议。第一,促进各地社会保障水平均衡发展,实现质与量的统一。经济较发达地区要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要控制社会保障支出过快增长,以此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第二,继续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努力实现覆盖全民的目标。由表1可知,安徽省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率仍然比较低,要让更多的农民工、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中,让更多的非正规就业者纳入生育保险中。第三,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发展差距。由表1可知,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低保人均水平两项指标中,农村均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城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奠定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覆盖率支配社会保障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跟踪导练(四)4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基于喷丸随机模型的表面覆盖率计算方法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