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管弦乐队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
2022-09-07袁悦
袁悦
(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前言
不断推进以美育为主要载体的素质教育是现今初中校园主要的努力目标,音乐艺术教育在塑造完美型人格和灵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更好地体现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特点,需培养艺术情感,提高艺术表现力,加强专注力[1],为了促进学校的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艺术技能,发展初中校园管弦乐队的现代美育特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在现代初中校园音乐特色教学形式有很多种,但其中较为全面且综合性较强的就是校园管弦乐队这一形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将音乐美育渗透在学生心灵里。西方管弦乐的现代美育价值包括管乐艺术舞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管弦艺术的特殊性,优美和谐的旋律所创造的意境美和精神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关怀,其综合素质、风格魅力,在现代美育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发展了人文情怀,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还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因此,以初中音乐特色校园为发展的趋势,以培养学生艺术教育为意义组建中学校园管弦乐队是初中校园艺术教育发展目标[2]。本研究将通过组建中学管弦乐队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二、兰州市初中管弦乐队发展的现状
管弦乐队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有100多年,其作为中学美育教学中较为先进的一种模式,它在学校教育、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管弦乐队的组建作为学校特色课程进行开展[3]。在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学生学习乐器的音乐教育形势发展较为缓慢的形势下,且主要形式是以校外活动为主的现状下,组建中学校园管弦乐队就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近年来,我市共有80所初级中学,其中组建有管弦乐队的初级中学仅有4所,仅占全市中学的5%,其中还有2所为完全中学。初中阶段具备组建管弦乐队硬件条件的学校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条件限制,地域差距,学校条件及重视程度等,导致管弦乐队前期的组建及中期的排练、训练都异常困难。其中成立乐团的初级中学还出现师资力量匮乏、教师理论知识欠缺、实践经验较少,家校合作差等现状,因此,导致在初中阶段管弦乐队成立数量较少,且成立后遇到的问题较多,后期阶段性成果反馈较差的现实状态。
基于以上中学阶段管弦乐队的现状,通过对兰州市中学阶段成立管弦乐队的学校调查、研究,文件的收集,实地调研和采访,以及对本校管弦乐队的实践经验梳理,总结得出初中阶段学校组建管弦乐队出现的问题,以及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改善所出现的问题,做出了以下分析及研究。
三、组建中学管弦乐队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我校331名学生进行《中学生学习乐器现状问卷》调查,其2名学生数据不完整,予以剔除,最终有效问卷329份,回收率为99.4%。
(一)初中阶段管弦乐队成员人数较少、分布不均、扎堆导致断层问题
如图1、图2分析得出: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乐器人数比例为72%,学习其他乐器人数比例为18.4%,学习西洋乐器人数比例为9.3%。
图1 初中生有无学习乐器人数比例图
图2 初中生学习不同管弦乐器比例图
基于以上数据得出结论:①学习西洋乐器人数较少,因此在成立初期会出现成员不足人数较少的问题;②因学生学习管弦乐器种类不同,导致乐队乐器组人数分布不均匀,达不到完整编制,且出现扎堆等问题。基于以上两点初中阶段又属于三年一贯制,因此,乐队出现断层问题。
(二)学生基础存在差异,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如图3、图4分析得出:学习乐器年限为2年及2年以内的学生人数占69%,5年及5年以内的学生人数占21.8%,5年以上的学生人数占9%;初中生每日练习时长为30分钟及30分钟以内的学生人数占60%,1小时及1小时内的学生人数占36%,2小时及2小时以内的学生人数占4%。
图3 初中生学习乐器年限比例图
图4 初中生每日练习乐器时长比例图
基于以上数据得出结论:初中生因学习年限长短不一,每日练习时长不等,导致基础程度有较大差异,管弦乐队难以进行同步训练,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问题。
(3)初中阶段乐队成立后存在无纪律无计划的问题现状
如图5分析得出:初中阶段乐队成立后学生纪律混乱占35%,练习时长不足占25%,无计划占25%,达不到目标占15%,没有问题占5%。
图5 乐队成立后存在的问题比例图
基于以上数据得出结论:①初中生参加乐团后随意性较强,管理制度出现漏洞,纪律混乱的问题现状。②没有计划,无法达到目标。因没有时间支撑训练计划,导致无法达到目标。
(四)师资力量匮乏、硬件设施较差
为了研究初中校园建设管弦乐队的软硬件条件设施,对其进行现场调研,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在职音乐教师进行问题数据收集,设置了“初中管弦乐队软硬件条件是否有欠缺?”;“具体欠缺哪些方面?”的问题,分析得出:95%的在职音乐教师认为初中阶段软硬件条件设施有欠缺;45%的在职音乐教师认为初中阶段乐队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45%的教师认为学校硬件设施条件较差,其余10%为其他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1)乐队建设没有良好的师资力量。经过调查研究得出:初中阶段90%的学校没有招聘专业的管弦乐教师,且未组建、成立管弦乐队。
(2)硬件条件设施较差。经调查显示:①大多数学校缺少学生必要的演奏乐器、多媒体等硬件设施;②初中校园没有提供专门的管弦乐队排练场地。
四、中学校园管弦乐队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阶梯型人员储备体系
建设阶梯型人员储备体系,优化管弦乐队成员流失问题。在中学阶段管弦乐队成员的流失及换届非常快,在中学阶段,学生喜爱并愿意参加乐队活动,但由于学生自身及家长的担心不支持等原因,从而导致成员中期阶段的流失;同时基于中学阶段学生三年一届换届的特点,乐队就会出现断层现象。因此,制定合理的管弦乐队招募计划,形成系统工程,搭建平台,纳入校本课程并进行合理宣传是合理的方法之一。重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以学校支持作为基础保障,社会宣传作为媒介,学生家庭作为根基,形成完整的链条体系。
(二)合理划分人员及声部,提高日常训练效率
学习管弦类乐器人数相对较少,因此,组建乐队时声部划分尤为重要[4]。例如:低音乐器、铜管乐器学习较为困难,导致学习人数也相对较少,因此,在声部组成上达不到正规管弦乐团的配置,那么合理划分声部人员,完善声部机制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例如:长笛学生较多可代替双簧管声部进行演奏等。这样既可以达到声部和谐,又可以扩充乐团人数,根据学生人数分布的不同进行有效的调整达到和谐音效的目标。
其次,因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同,乐器的学习时间和乐器的使用情况也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训练计划方案。指导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引导者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针对学生个人特点,发挥学生长处合理安排其声部位置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三)建立科学民主的乐队管理制度
1.有效的纪律及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加入管弦乐队就要遵守乐队的管理制度,按时参加训练、演出等活动,并且不能因参加管弦乐队而影响学校安排的文化课学习内容。
2.选拔首席制度。每一个声部首席作为“领头羊”达到良性竞争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公平的原则以考试的方法,择优调换每个声部的首席,这样不但可以激励学生练习自身的专业素养也达到了选拔出优秀首席的目的。其次,在丰富的活动中也可以使用类似于管理阶级一体化和升级管理方法来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乐团成员,得以提高乐队成员的和谐发展。
3.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平时排练和演出中的表现,每学期选出并奖励优秀的乐队成员,促进每一个学生对自身行为及专业的要求,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高管弦乐队的有效管理和发展机制。
(四)实施分层训练法,合理制定训练目标
在练习基本功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学生乐感,音乐理解等一些教育,制定详细合理的教学计划,训练目标,注重乐队成员的基本功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因学生入门时间长短不一导致基础不同,所以在平时常规训练中教师可以分层制定练习内容,使乐队水平逐渐达到统一。其次,在安排演出计划时,指挥应根据实际乐团成员的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品,并在此过程中对乐团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密集训练,提高乐队的整体水平;给学生讲解所演奏作品的音乐情感提高学生对作品的乐感及情感理解,让学生举一反三,当学生拿到新的音乐作品时可以自己理解并做出处理。最后,教师需合理地规划管弦乐队的排练时间,乐团也应有大量的展示舞台,固定的练习场所,合理地计划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任务,并进行有效的排练,达到有质量地完成每一学期计划内的音乐作品数量并进行展示的目标。
(五)完善软件、硬件设施
1.增加师资力量,合理配备阵容。
从招募到排练,管弦乐队组织工作琐碎、并缺少师资力量。因此,组建管弦乐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专业的教师群体。学校应该聘任大学专业和管弦类有关的音乐教师,并需为乐队配备一名管理型教师[3]。例如:管弦乐专业教师主要负责乐队日常排练、选曲、了解学生专业水平、制定训练计划等;管理型教师专门协调学生录取、训练时间、家长学校教师三方沟通、演出计划和其他活动组织等事项。
合理的师资配备将大大缩短组建乐队的时间,同时提升乐队的排练效率,其次,学校应组织丰富的指挥教师交流、培训活动,例如:邀请校外教师参加乐队排练,并且在排练中提出不同的指导建议及思想,不断提高、完善乐队的水平及融合,但完全依靠校外力量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作为一所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校园特色,做到与众不同,所以就需要优秀的指导老师,将管弦乐队作为校园文化特色发扬、传承。
2.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现今中国互联网作为时代发展的标杆,学校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就是硬件设施,作为艺术教育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经济条件也相对落后,因此,每一个中小学应为管弦乐教育提供一些最基础的硬软件基本设施。例如:学校提供乐器,学生循环利用,教师来制定使用规则;其次,在现代多媒体时代,可以安装适当的硬件,如利用多媒体和一些相关的录音、摄像机、投影机等,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电子设备支持乐队的排练且可以达到辅助乐队排练的效果;完善场地设施,组建及排练需要较大的场地支持,一定的空间容纳,并且场地需要具备较好的吸音及隔音效果,良好的设施环境可以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环境相对优越的排练厅会使排练及演奏时音响效果更加浑厚,学生用耳朵听到的音响效果会非常舒适同时也会使学生排练及演奏时心情更加舒畅;
(六)乐队相互交流,搭建展示平台
管弦乐队组建需要平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乐队之间相互学习。因此,组建管弦乐队的重点是使学生提高个人音乐素养同时达到丰富自己的个人艺术修养,为学生及老师搭建交流平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学校所在区域进行交流学习吸收其他校园管弦乐队的优点及时找出自身不足。
此外,管弦乐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形式,如果每天只靠学生各自练习是不可能大大提升乐队整体水平的。那么管弦乐队就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行动,比如:可以加强与其他学校乐队团体的排练和音乐会交流,定期邀请专家来指导学校管弦乐队发展、提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乐队成员及指挥老师的专业水平,最终达到稳步提高乐团排练效率的目的。
(七)组建小型管弦乐队
在没有丰富的资源条件下,人数、场地各方面都不达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状况进行人员布控,合理分配参与学生的声部,组建小型管弦乐队,达到精益求精的模式,使人数不再成为限制条件,反而成为有利因素,达到可以演奏出音色更加纯粹,演奏效果更加有趣的小型管弦乐队。小型管弦乐队可以演奏一些大众化作品,例如:大众经常听到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等合唱作品,既好听又相对简单,同时又可以激发参与学生的积极性、专注力,但这样简易的管弦乐队形式也会有弊端,每位成员都需要超高的技术水平,会使学生有挫败感,因此,教师应走近学生,参与排练、演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积极与学生家长和学校沟通
在中学管弦乐队最常见的问题如:学生有特长但家长不支持参加校园乐队;乐队成员排练时间和正常学习时间出现重叠等,从而导致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管弦乐队。因此,构建统一、高效的合作平台学校和家长必须达成共识,通过家长会,或定期沟通,教师可以及时和家长反映学生的成果及进步,达到教师和家长通力合作的状态。其次学校方面,指导教师应及时和校务、教务及参与学生班主任进行沟通,确认训练时间,减少学生无计划训练情况。
五、总结语
组建初中管弦乐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敬业的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理解。在组建管弦乐队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还需灵活运用训练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理念,以此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持续的努力将大大地提高组建中学校园管弦乐队的水平,改善发展状况,从而为组建更多的中学管弦乐队带来便利的条件及方法,达到以发展初中音乐特色校园为目标,培养学生音乐艺术教育为意义的中学校园管弦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