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元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以“百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为例

2022-09-07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100010阚苗苗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17期
关键词:小云小华数数

北京市东城区培新小学(100010)阚苗苗 张 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培养数感是认数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百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相较于20以内各数,该内容中的数目增多、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各个版本教材都注重开展多元数数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了加强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笔者将从学情分析、教学实践、教学特色与反思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情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对任教的两个班(共74人)进行了课前测试,具体内容如下。

题1.先估一估有多少只小羊(如图1),再用你喜欢的方法数一数。

学生的估算结果如下:

人数百分比估数在60~80之间16 21.6%估数不在60~80之间58 78.4%

师:你是怎么估的?

生1:我估的是73只。我先找到10只羊,再用这10只去比对,大约有7个10只,还多3只,所以估73只。

生2:我估的是65只,我和他想的一样,也是先找到10只,再来估。

生3:我估的是100只,图中的小羊看上去特别多,所以估100。

学生数一数的结果如下:

人数百分比总人数百分比1个1个地数正确23 31.1%44 59.5%错误21 28.4%以10个为单位数正确27 36.5%30 40.5%错误3 4.0%

题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能够熟练地从18数到32。能力弱的学生在填29后面的30时迟疑了,数数的速度慢了下来,但最后还是能正确填出。

从课前测试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估数时大多是没有以一个标准进行估数,没有感受到计数单位“十”在数数中的作用。

二、教学实践

1.寓数于物,回顾旧知

师: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数数,请同学们估一估一辆小轿车能坐几人。

生1:小轿车能坐5人。

师:估一估一辆小巴车能坐几人。

生2:小巴车能坐17人。

师:估一估一间教室能放多少张桌子。

生3:一间教室能放38张桌子。

师(小结):这些数既有我们的老朋友5、17,也有我们没有深交的新朋友38。我们是从哪些方面认识这些老朋友的?

生4:意义、顺序、组成、几和第几、比大小、读写、计算、解决问题。

师:很好。你能数出5枚和17枚竹娃币吗?

生5:我可以数出5枚竹娃币。1、2、3、4、5,5枚竹娃币可以用5来表示,这是从意义的方面认识5。

生6:我可以数出17枚竹娃币。用1捆和7根小棒表示17,也可以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一颗珠子,个位上拨7颗珠子表示17,这是从组成上认识17。

……

师:今天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认识新朋友。

【设计意图:寓数于物,回顾旧知,使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基于生活经验来估数、数数,唤醒学生的数数经验及对计数单位“十”的已有认识。】

2.多元数数,理解概念

(1)数实物,体悟“十”的作用

师(出示100枚竹娃币):老师打算将这些竹娃币奖励给表现好的同学。你觉得这里有多少枚竹娃币呢?请估一估。

生1:80、90、100。

师(分出10枚竹娃币堆一堆):这里是10枚竹娃币,请你再估一估。

生1:100。

师:你是怎么估的?

生1:一堆是10枚,10枚10枚地数,可以数到100。

师:很好。那到底是多少呢?咱们就数数看。

生2:1枚1枚地数。(结果可能有不正确的)

生3:2枚2枚地数。(结果可能有不正确的)

生4:5枚5枚地数。(5枚一堆)

生5:10枚10枚地数。(10枚一摞)

生6:我数着数着就忘记数到多少了,需要重新数。

师:为了不忘记数到了多少,应怎么做?

生7:可以10枚一摞10枚一摞地数,这样不仅能数对,还能一眼看出数到几。

师: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10枚10枚地数更方便。

师:在古代,人们在狩猎中产生了数数的需要,于是产生了“石子计数”。但当猎物越来越多时,原来的计数就不再方便了,于是用一个大石块来代替10个小石子。这里的“一”和“10”有什么关系呢?

生8:10个一是1个十。

【设计意图:让学生数实物,初步体会“十”的作用,并结合“石子计数”领悟“10个一就是1个十”,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数,扩充计数单位。】

(2)数图片,理解“百”的含义

师:这学期,小云和小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不少的竹娃币,(出示两幅显示竹娃币的图片,图略)这两位同学分别有多少枚竹娃币呢?任选一幅图,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他们各有多少枚竹娃币。

生1:1枚1枚地数。

生2:2枚2枚地圈。

生3:5枚一圈。

生4:10枚一圈。

师:小云有多少枚竹娃币?

生5:小云有47枚竹娃币。

师:小华有多少枚竹娃币?

生6:小华有52枚竹娃币。

师:用小棒怎样表示47?

生7:可用4个1捆和7根小棒来表示。

师:4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8:47是由4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师:从47怎么变到52?

生9:47、48、49、50、51、52。

师:若继续添加,怎么表示?

生10:够10根,捆成一捆。

师:5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1:52是由5个十和2个一组成。

师:老师想得到100枚竹娃币,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2:在46的基础上数到100。

生13:在52的基础上数到100。

生14:把小云和小华的竹娃币合起来。

师:两人的竹娃币合起来是多少呢?

生15:99。

师:你们刚才表现得都特别好,现在奖励你们组1枚竹娃币。在99枚竹娃币的基础上再添1枚,就是多少了?

生16:100。

师:99添1是100,现在要怎么做呢?

生17:100根捆成一大捆。

师:100里面有几个十?

生18:100里面有10个十。

师:咱们现在给这100枚竹娃币排排队(PPT演示,散乱的100枚竹娃币变成10×10的矩阵),我们再来数一数。

生19:10个十是100。

3.数量结合,发展数感

(1)在不同量的比较中感悟数的价值

师(展示100枚竹娃币与100粒米的图片):看看这两幅图,你觉得哪个多?

生1:竹娃币多。

生2:同样多,都是100。

师:为什么都是100,给人的感觉却不一样呢?

生3:100枚竹娃币大,给人感觉多;100粒米小,给人感觉少。它们大小不同,看着感觉就不同。

师(出示100支铅笔与100根小棒的图片):铅笔和小棒分别是多少呢?

生4:100。

师:把它们拿在手里会有什么感觉?

生5:100支铅笔重一些,100根小棒轻一些。

师:100这个数多奇妙啊!不同材料的物品,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却都可以用100表示。

(2)在生活中寻找100,拉近学生与数的情感距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百以内的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100呢?

生6:人民币100元。

生7:我考试得了100分。

生8:这一本书有100页。

生9:跑道长100米。

……

(3)在自主创作中表示数,加深对数的理解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百以内的数,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百以内的一个数。

生10:我画爱心,够10个圈起来,一共3个十,还有9个一,合起来是39。

生11:我画苹果,够10个圈起来,一共4个十,所以是40。

生12:我画圆,够10个圈起来,一共4个十,所以是40。

师:生11和生12虽然画的是不同的物品,但是只要数量相同,都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

生13:我画三角形,够10个圈起来,一共6个十,还有6个一,合起来是六十六。

师:看来虽然都是6,但是在不同的数位上,就表示不同的含义。

生13:我画圆,够10个圈起来,一共9个十,还有9个一,合起来是九十九。

生14:我画圆,够10个圈起来,一共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

师:九十九添1是100,10个十是100,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100。

三、教学反思

1.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课始,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估一估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小巴车能坐多少人,一间教室能放多少张桌子,使学生感受数数与生活的联系,并基于生活经验来估数;借助5、17唤醒学生数数经验及对计数单位“十”的已有认识。

2.借助多元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充分挖掘学校特色奖励产品——竹娃币的作用和价值,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十进制,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使学生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百”。

本节课三次引入竹娃币,一次是让学生估一估一共有多少枚竹娃币,通过具体数一数,初步体会“十”的作用;二是让学生自主数一数小云和小华分别有多少枚竹娃币,再次体会“十个一圈”这种表示方法的优势,并通过合并,得出99添1也是100,使学生感受100个一是100;三是给100枚竹娃币排队,使学生理解10个十是100,在从多角度认识100的过程中,加深对“百”的认识。

3.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沟通联系

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100,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借助有趣的画画活动,使学生将内化的知识外显在自己的作品中,从中教师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记录学生的作品数据,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共同提高。

猜你喜欢

小云小华数数
遇见小华妈妈
极速大搜寻·一起来数数
数数歌
云彩大作战
变化的小云
爱数数的兔十一
卖 兔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怪怪公主过捣蛋节
打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