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与斑块稳定性指标、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2022-09-07李娜杜莉娟常亚伟王海燕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颈动脉冠脉硬化

李娜,杜莉娟,常亚伟,王海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狭窄及闭塞引发的心血管疾病,老龄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群发生率较高,同时也是导致老年患者残疾及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1]。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冠心病的病情存在一定关系,不稳定斑块易发生裂隙、破裂和血栓形成,进而引起急性心肌缺血[2]。颈动脉超声是评价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和粥样硬化进展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3]。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与斑块稳定性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相关性,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9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均符合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疾病的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恶性肿瘤、其他脏器系统严重病变、其他类型心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以及临床资料不全等患者。研究对象包括男性108例,女性84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9.26±4.97)岁,病程1~22年,平均病程(13.47±2.86)年,根据冠脉CTA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74例)及三支病变组(49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检测方法和观察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查。两组研究对象取使用彩色多普勒超仪(Logiq E9型号,美国GE公司)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做横向扫查和纵向扫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IMT),计算Crouse斑块积分。研究对象根据CA-IMT值进行如下分组:内膜正常组(CAIMT<1.0 mm)、内膜增厚组(1.0 mm≤CA-IMT<1.5 mm)和斑块形成组(CA-IMT≥1.5 mm)。斑块稳定性指标检测。所有患者均空腹状态下采集3 ml静脉血,取血清后,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 K)、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ⅠCT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及MMP-9等斑块稳定性指标,Hcy指标检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血清Hcy指标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三组间指标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指标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指标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冠脉病变组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和Hcy的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组间颈动脉超声特征、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和Hcy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支病变组患者CA-IMT值、Crouse斑块积分以及血清Cat K、ⅠCTP、MMP-1、MMP-9和Hcy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冠脉病变组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和Hcy的比较

2.2 不同CA-IMT组患者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和Hcy的比较根据CA-IM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内膜正常组(51例)、内膜增厚组(97例)和斑块形成组(44例)。不同CA-IMT组间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和Hcy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斑块形成组患者血清Cat K、ⅠCTP、MMP-1、MMP-9和Hcy水平均高于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内膜增厚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CA-IMT组患者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和Hcy的比较

2.3 研究对象颈动脉超声特征与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Hcy的相关性研究对象CA-IMT值与血清Cat K、ⅠCTP、MMP-1、MMP-9和Hcy指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16、0.499、0.438、0.424和0.563),Crouse斑块积分与血清Cat K、ⅠCTP、MMP-1、MMP-9和Hcy指标也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485、0.460、0.407、0.398和0.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研究对象颈动脉超声特征与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Hcy的相关性(n=192)

3 讨论

老年人群由于血管原有功能逐渐丧失,表现为血管僵硬度增加、管壁弹性变差以及血流不畅等,且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进一步造成动静脉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其中冠脉易发生硬化、狭窄和阻塞,导致血液灌注和心肌需求之间的平衡紊乱,进而引起冠心病的发生[5,6]。颈动脉超声作为检测体表动脉粥样硬化最直接的检查方式,具有简便易行、无创性以及可重复性等优势,因此老年人对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接受程度较高[7],其中CA-IMT和Crouse斑块积分是颈动脉超声检查最为有代表性的指标,可有效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病变程度,同时也是临床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8]。本研究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组CA-IMT值和Crouse斑块积分均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并且双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超声指标也均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与郭华涛、李睿等[9,10]以往研究结果相符,二者均发现冠脉病变支数与患者CA-IMT值存在明显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预测老年冠心病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参数,CA-IMT值和Crouse斑块积分等参数随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恶化趋势。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的脂质、纤维蛋白以及血小板等大量沉积和聚集,造成血管斑块形成,促使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腔狭窄、堵塞,其中不稳定斑块很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11,12]。Cat K、ⅠCTP、MMP-1和MMP-9均为斑块稳定性指标,其中Cat K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与血管内膜损伤有关,影响动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13];ⅠCTP是动脉粥样硬化纤维斑块中纤维帽的降解产物,是评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指标[14];MMP-1和MMP-9均为MMP家族成员,参与降解斑块纤维帽和细胞外基质,导致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增加[15]。Hcy作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可诱导体内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大量生成,导致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并可增加不稳定斑块和血栓形成的机会[16]。本研究发现,三支病变组患者上述血清斑块稳定性指标和Hcy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患者上述指标也均显著性高于单支病变组,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7,18],说明Cat K、ⅠCTP、MMP-1和MMP-9等斑块稳定性和Hcy指标的异常增高,会加重机体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动脉管壁血脂沉积增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在评价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同时本研究还发现,斑块形成组患者血清Cat K、ⅠCTP、MMP-1、MMP-9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和内膜增厚组,内膜增厚组患者上述指标也均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并且老年冠心病患者CA-IMT值和Crouse斑块积分分别与血清Cat K、ⅠCTP、MMP-1、MMP-9、Hcy等指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刘旭帮、南格利等[19,20]研究结果相符,前者发现随着患者CA-IMT严重,血清Hcy水平逐渐增高,后者发现冠心病患者CA-IMT值与血清Cat K、ⅠCTP及MMP-9等斑块稳定性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说明了颈动脉超声特征和斑块稳定性、Hcy指标存在密切关系,上述所有指标相互作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共同影响易损斑块的不稳定性,导致老年冠心病的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老年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加重,颈动脉超声特征及斑块稳定性、Hcy指标均存在明显恶化趋势,且颈动脉超声指标与血清Cat K、ⅠCTP、MMP-1、MMP-9和Hcy水平存在相关性,共同参与老年冠心病的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颈动脉冠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