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模型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2022-09-07刘素彤张丽慧顾亚娇刘鸣昊赵晨露赵文霞
刘素彤, 张丽慧, 顾亚娇, 刘鸣昊, 郭 敏, 赵晨露, 赵文霞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肝胆科, 郑州 450000
随着肥胖的流行和代谢综合征(MetS)患病率的迅速增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健康体检肝脏生化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临床干预的关键节点,若此阶段未加干预,有进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风险。目前,尚无治疗NASH的特效药物。化痰祛湿活血方是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教授的经验方,其治疗NASH临床疗效确切[2],前期动物实验[3-5]表明,化痰祛湿活血方可降低NASH大鼠肝酶、调节脂代谢、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反应,防止肝细胞发生坏死和凋亡。但尚缺乏以线粒体超微结构为切入点,探讨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将以高脂饲料诱导NASH大鼠模型,以临床常用药易善复为阳性对照药。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探索化痰祛湿活血方在亚细胞水平上的作用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D 雄性大鼠48只,SPF级,体质量(150±10) 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动物合格证号:11400700116588;许可证号:SXYK(豫) 2015-0005。
1.2 实验药物 化痰祛湿活血方颗粒剂: 泽泻,批号: 15120135; 丹参,批号: 15060138; 海藻,批号: 15070027; 郁金,批号: 15060128; 决明子,批号: 15090036; 山楂,批号: 15060020;柴胡,批号: 15070208;水飞蓟,批号: 15070223; 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 赛诺菲( 北京) 制药有限公司,批号: 5JD070。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高脂饲料: 普通饲料(84%)、猪油(10%) 、蛋黄粉(5%) 、胆固醇(1%) 。饲料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加工而成。透射电镜(FEI,美国),倒置荧光显微镜(奥林巴斯,日本)
1.4 分组、造模及给药 48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第2周分组并开始造模及给药。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易善复组,化痰祛湿活血方组(简称中药组),每组12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另外3组给予高脂饲料。依据人与动物剂量折算法:化痰祛湿活血方等效剂量为1.26 g/100 g体质量,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等效剂量为0.014 18 g/100 g体质量。模型组灌胃0.9%氯化钠溶液,易善复组灌胃多烯磷脂酰胆碱混悬液,中药组给予灌胃化痰祛湿活血方颗粒混悬液,1次/d,连续10周。
1.5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肝脏超微结构及定量分析 实验步骤:灌胃10周结束后,用电子秤称取鼠重,大鼠予10%水合氯醛麻醉,迅速取出各组肝组织,修成1 mm×1 mm×1 mm的小块,置于4℃,2.5%的戊二醛固定,4℃、1%锇酸后固定。以乙醇及丙酮脱水,环氧树脂包埋,制成1 μm厚的半薄片,用钻石刀切制成70 nm厚的超薄切片,铀铅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数量及其他细胞器等超微结构。定量分析: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细胞立体计量学点分析法,对实验各组选择2只动物,每只动物取3块肝组织,每块组织观察5个细胞进行定量测定,测定肝细胞内脂滴和线粒体的指标为体密度。
2 结果
2.1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2.1.1 空白组表现 电镜下可见大鼠肝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膜完整,细胞核较大居中,核膜完整,核仁清晰,胞内有大量丰富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高倍镜下可见结构清晰完整的线粒体及大量内质网(图1)。
2.1.2 模型组表现 低倍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有大量脂滴积累,占细胞面积1/2~2/3,部分肝细胞核被脂滴挤压变形或挤向细胞边缘。线粒体较正常组体积增大,脂滴与线粒体互相挤压;内质网数量明显减少。高倍镜下可见线粒体周围围绕的内质网数量明显少于正常组,结构不清晰;线粒体结构被破坏,双层膜模糊或消失,与胞质分界不清晰;线粒体嵴排列紊乱或数量减少(图2)。
注:a,空白组大鼠肝细胞形态正常(×5000),箭头为脂滴;b,放大倍数后可见清晰完整线粒体及大量内质网(×50 000),箭头为线粒体。
注:a,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内大量脂滴积累(×2500),箭头为脂滴;b, 放大倍数后可见线粒体结构破坏、内质网数量减少(×50 000), 箭头为线粒体。图2 电镜下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Figure 2 Ultrastructure of rat liver cells in model groupunder electron microscope
2.1.3 中药组表现 低倍镜下可见细胞内脂滴沉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线粒体、内质网数量较模型组增多,且结构较清晰。高倍镜下可见线粒体形态明显较模型组好转,双层膜结构较完整(图3)。
注:a,中药组大鼠肝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2500);b,放大倍数后可见线粒体膜较完整(×50 000),箭头为线粒体。
2.1.4 易善复组表现 低倍镜下可见大鼠肝细胞内脂滴沉积,数量较模型组减少,占细胞面积1/3 以下;线粒体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内质网减少,线粒体结构清晰。 高倍镜下可见大部分线粒体结构完整,双层膜清晰,线粒体嵴排列整齐,少数线粒体双层膜破坏,或双层膜结构完整,但线粒体嵴被破坏(图4)。
2.2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影响的定量分析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脂滴面积明显增多,线粒体减少,体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药物干预后,易善复组脂滴面积减少、线粒体数目增多,与模型组体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药组较易善复组脂滴面积减少更多、线粒体数目明显增加,体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表1)。
注:a,对照组大鼠肝细胞内脂滴减少(×2500),箭头为脂滴;b,放大倍数后可见线粒体结构较完整(×50 000),箭头为线粒体。
表1 各组大鼠脂滴和线粒体体密度比较Table 1 Lipid droplet and mitochondrial body densitywere compared in each group
3 讨论
线粒体是肝脏脂肪酸β氧化最主要的细胞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初期肝细胞内脂滴沉积,诱发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大量游离脂肪酸转变成脂酰辅酶A,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6]。脂质贮积增多,肝脏对游离脂肪酸摄取的增加使线粒体β氧化速度代偿性增加,进而增加活性氧(ROS)的产出,当超过抗氧化物质的清除能力导致ROS蓄积时,此时ROS与生物膜的磷脂、酶和膜受体相关的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侧链及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反应形成有毒的脂质,从而使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并破坏线粒体膜的稳定性,引发肝细胞程序性死亡,通过亚致死性和致死性应激效应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因此,维持肝细胞线粒体结构、数量、功能的正常,在NASH治疗中不可忽视。
NASH病因与饮食不节、形体肥胖、多卧少动密切相关,脾气亏虚,运化失职致肝失条达、痰湿内停、瘀血阻络是本病的主要病机[7]。患者过食肥甘厚味、劳逸失度、情志失调,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湿炼为痰,痰阻气机,气滞血瘀,“湿、痰、瘀”交阻肝络而发病。探索“痰湿瘀”的病理生理物质基础,进一步阐明针对痰、湿、瘀的“化痰祛湿活血”干预NASH形成的微观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依据NASH“痰湿内停、瘀血阻络、肝失条达”的主要病机创立了化痰祛湿活血方(泽泻、丹参、郁金、海藻、决明子、山楂、水飞蓟、柴胡)。前期研究[8]已证实化痰祛湿活血方可显著降低NASH患者血清ALT、胰岛素抵抗,提高肝/脾CT值,降低甘油三酯、BMI,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笔者的基础研究[3,5]也发现,化痰祛湿活血方能够降低NASH模型大鼠相关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从而改善肝组织炎症损伤及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良好的抗NASH作用。
本研究发现,电镜下模型组的肝细胞线粒体形态较正常组大,定量分析发现线粒体体密度减少,说明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器水肿。 经化痰祛湿活血方干预后,线粒体数量增加,形态明显好转,肿胀减轻或消失,双层膜结构较完整,膜密度增加。说明化痰祛湿活血方有减轻线粒体肿胀、改善线粒体膜通透性、恢复线粒体形态的作用。 经过化痰祛湿活血方干预后,NASH大鼠肝脏内脂滴明显减少,提示该方可能通过减轻肝细胞脂质沉积来降低胞内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减轻线粒体功能的损伤。本研究还发现化痰祛湿活血方组内质网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分布广泛,提示本方有改善内质网应激、增加其数量和改善其结构的功能和作用。 易善复可以增加膜稳定性,修复膜功能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本研究发现,易善复组大鼠脂滴数量较模型组减少,线粒体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大部分线粒体结构完整,双层膜清晰,线粒体嵴排列整齐,少数线粒体膜结构破坏。提示在使用化痰祛湿活血方同时可以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增加有修复生物膜作用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亚细胞水平观察了化痰祛湿活血方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为中医药防治NASH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后续还会开展针对线粒体损害导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面探究化痰祛湿活血方的作用靶点,为该方的临床使用提供更多实验证据。
伦理学声明:本研究方案于2016年7月经由河南中医药大学审批,批号: DWLL15010018,符合实验室动物管理与使用准则,通过河南中医药大学动物伦理审查。
利益冲突声明:本研究不存在研究者、伦理委员会成员以及与公开研究成果有关的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赵文霞负责课题设计;刘素彤负责资料分析,撰写论文;张丽慧参与收集数据,修改论文;刘鸣昊负责拟定写作思路;顾亚娇、郭敏、赵晨露负责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