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全周期下的广义交通安全设施纵横向优化措施研究

2022-09-07王恕超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标线标牌护栏

王恕超

(昆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江苏 昆山 215300)

2019年,长深高速江苏无锡发生“9·28”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其中之一认定“个别护栏的波形梁板厚、立柱定尺长度、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安全设施产品质量管控。”2021年5月,江苏某地发生因施工围挡倒伏造成的过往机动车驾驶员受伤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几万元。交通安全设施的相关问题(以下简称“交安设施”)引发关注。随着以人为本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交安设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固定交安设施概念,现逐步拓展到施工临时交安设施领域。同时对其管理也不再止步于工程完工,它将持续地体现于整个使用年限中,并把设计、施工、建设以及管养运等相关单位紧紧联系于工程建管养运体系中。

1 概念扩展

1.1 广义交安设施

当前的交通安全设施概念不具有全面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广义交通安全设施的概念。广义交通安全设施顾名思义是相对于狭义而言的。从狭义上来讲,交通安全设施是指为保证行人和行车的安全,使人、车之间影响最小而设置的一系列设施的统称,主要指固定的一些安全设施,其寿命与工程使用年限同步。就交通项目而言,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机非隔离栅、导向标、路灯以及防眩设施等。其中,常见的护栏型式很多,包括混凝土护栏、石质护栏、波形护栏以及钢管护栏等。广义交通安全设施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临时安全设施,如施工中的一些施工车辆与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如基坑围挡;施工工地和社会行人与车辆的交叉安全,如施工围挡;施工周围道路过往车辆、行人的规则安全,如移动式信号灯;在施工出入口,为社会车辆提醒与施工车辆存在可能交汇点的安全,如爆闪灯,,,其寿命与工程建设年限同步。无论是固定的或者是临时的交通安全设施,都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需要设置得当、维护及时。

1.2 全周期深化

全周期深化的概念是在工程建设期(项目开始之日起到交工结束)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试运营期(工程交工一年、竣工结束)、运营期(试运营结束到使用年限)等很长一段时间内,针对社会用户反映的设施不完善、设计深度不足、路权不明等问题,相关单位对项目的交安设施组织后评估,开展深化设计再提升,保证它在整个工程使用期限内发挥作用。后评估深化提升包括优化改善、设施纠正以及明确路权等。

2 全周期溯源

全周期共分为前期、中期以及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主要指工程建设期,由各个参建单位共同参与,不断完善交安设施的设计。中期是指工程试运营期,即项目交工到竣工期间,主要由建设单位组织参与,在初次评估的基础上再次深化交安设施的设计。后期是指运营期,主要由管养单位负责,在后评估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交安设施的设计,保证使用期内人与车辆通行安全。

2.1 质量监督

固定交通安全设施作为工程的收尾部分,有其短、平、快的特点,质量监督行业管理介入的相对较少,主要的监管手段仅体现在交工检测上,如护栏钢材、实体检测,再辅以交通安全设施的外观检查等。而在综合督查、专项检查中对这一单位工程的关注度较少,相关的质监要求也不多。对于标线的原材料检测也没有涉及。在对波形护栏外的其他护栏型式规范、设计要求缺少的情况下,对设计单位并未提出相应要求,所测的试验数据仅作为参考,无法给予判定。临时安全设施作为施工中的施工安全保障是各个参建单位关注的重点,由于交通项目线长面广、流动化等特点,其常态化的巡视、日常维护较为困难,往往会出现一查就改、屡查屡犯的情况,安全隐患不能一次根除。

2.2 源头设计

设计主要涉及固定交安设施。交安设施真正起作用,设计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原本安全的设计理念就会充满危险因素。

(1)设计理念不清晰

一是为行车安全而设的限高架,如果提示标牌设置过低,实际净空不足,过往车辆预判偏差引发危险。二是设计思路遵循“宁滥勿缺”,信息繁冗不清晰,甚至出现10 m范围有3~4块标志牌,令过往司机应接不暇;另外,数块标牌前后摆放,很多信息无法完整显示。三是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在不繁忙的路段,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道闲置,其他车道排长龙。

(2)人性化设计不足

一是盲道成为设计标配,然而盲道缩水,中国式“盲道不帮盲”(图1)。二是部分人行横道线被绿化带等市政设施阻挡,困扰行人与车辆(图2)。三是人性化提示缺失,如限高、桥梁限载信息等。四是在重型车辆转弯频繁的路口,车辆内轮差导致盲区,危险区域提示设计缺失。

图1 盲道被树坑阻挡

图2 人行道端头被绿化阻挡

(3)内部协调不到位

一是不同专业设计分工协调性差。如桥梁、路基之间护栏连接处预留有较大空隙,成为安全缺口。二是理解不同导致实体差异。如对设计标高的理解不同,桥梁、路基护栏高度也不相同。三是细节设计不到位。在技术规范缺少相关要求的情况下,设计单位未给出设计指标、设计偏差。如混凝土作底基层用时的混凝土厚度,钢管护栏的尺寸、壁厚,碎石土的检测方法以及判定依据等,成为监管盲区。

2.3 施工工艺

固定、临时交安设施都是施工中的关注重点。固定交安设施对应设计图纸,临时交安设施体现于施工方案,均应严格遵循。

(1)固定交安设施关注度不高

固定交安设施往往成为最滞后、不受重视的收尾工作。一是标线与路面施工不同步,标线处的路面清理不干净,引起标线开裂、脱落。二是项目边施工边通车增加标线保护难度。三是标牌违规使用再生钢板、不合格材料,影响显示效果,造成设施锈蚀。

(2)临时交安设施长效性不强

临时交安设施日常维护不力,更新速度慢。一是部分保通道路临时标线缺失,双向通车道路标线指示不对,临时标牌没有随工程实际更新;二是施工围挡、水马等临时设施倒伏,造成伤人事故。尤其在开放交通路段,水马等临时设施未及时撤离引发交通事故。三是施工场地内基坑围护、临边防护等维护不当,引发高空抛物。

2.4 建设统筹

有的建设单位将交安设施与主体工程分开招标,一旦衔接不当,大量车辆在缺失安全设施的道路上飞驰,给安全运营带来挑战。建设单位在交安设施未安装到位的情况下通车,新建道路车速快,出入口标牌缺失,易酿成惨剧。

建设单位对试运营交安设施的初评估相对缺失,设计方的不足未及时纠正,设计质量与道路实际无法更好拟合,如标线在匝道口的导向设置,潮汐车道的具体引导设置等。

2.5 养运管理

项目竣工后的运营工作由养运单位负责。一是使用中车流量发生变化,交安设施完善提升不及时。报道称因维护不善护栏存在缺口,导致三一大道主干道上行人横穿马路被撞飞。二是将半幅人行道作停车位使用,非机动车掺杂于车辆之间(图3)。三是标线优化时处置不当,清洗深度过大,路面造成破坏。清洗不彻底,使路权不明确。四是在道路局部维护时,划线工作被忽视,带来安全隐患。

图3 行人与车辆存在交叉影响

3 相关建议

3.1 明确全周期主体

周期划分为建设期、运营期和试运营期。周期主体有组织、深化以及实施主体。各地经费来源不同,深化、实施主体在运营期协商确定。交安设施的评估基于社会用户反馈进行,试运营期进行初评估,运营期进行后评估(表1)。

表1 不同阶段各参与主体

3.2 以设计为问题导向

一是要强化交安设施设计,注重设计的系统性,防止出现设计盲区。二是要明确路权,增加人性化的路权强化措施。三是尽量使拥堵点外移。设置一定过渡区域,使车辆在交汇前提早调整车速,缓解车辆在交汇点过于聚集的情况。四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科学分析车流变化,使交安设施设置更合理。

3.3 强化按方案施工

一是注重临时交安设施的标准化,使之与内业方案一致,同时对交通组织方案反向验证。二是注重临时交安设施的灵动性,当道路导改或者方案调整时,应及时跟进。三是注重临时交安设施的长效性,及时维护。当遇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应派人24 h值班,加大巡视频率,确保工程停工,巡视不止。

3.4 探索亮点做法

简洁醒目使交安设施可能成为一道城市风景。例如浙江镇海率先试点,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横道分离,真正实现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并在路口的四个角落分别设置“等候区”。长沙试点“错位式”的人行横道线,合理规划非机动车等候空间。

3.4 强化评估管理

在明确全周期主体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强化初后评估管理。工程建设引起周围道路车流变化,需要对交安设施及时优化。如在人行密集区设计礼让行人标线;在事故多发区设置护栏、震荡线;在右(左)转车辆较多、直行车辆较少的路段增加直左或者直右车道;当标牌距离较近或被树木遮挡时,调整标牌位置;灯光设计带来驾驶人员视觉效果欠佳时对灯光重新设计。

4 小 结

对交安设施的管理不仅要体现其纵向性,还要体现横向性。要将临时的施工安全措施同样纳入交安设施管理中去,同时还应体现交安设施的后续动态管理。在建设期应更加注重临时交安设施的完善以及日常维护,确保临时设施不临时;并将固定设施的重要性真正落实到实际施工中,做到固定设施不拖后。

猜你喜欢

标线标牌护栏
暑假打工记
热熔标线施工必备『神器』
暑假打工记
打工记
设置雨夜道路反光标线的必要性及其选用分析
公路交通标线应用选型研究探讨
基于Arduino单片机的智能多功能护栏设计
不要跨越护栏
3D视觉标线在道路交通中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辽宁省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