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改革背景下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研究
2022-09-06甘黎嘉冯德万尚林伟
甘黎嘉 冯德万 何 淼 尚林伟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 404010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存在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1],部分高职专业如高职安全类专业在中职阶段没有前导专业等问题。在安全类专业领域,专业建设历史短,起步晚,专业建设经验欠缺,由于中职教育阶段没有安全类专业设置,中高职的安全类专业在招生衔接、人才培养衔接和专业衔接等方面的“断裂”失调现象更为突出。
一、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必要性分析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经济结构逐步转型,企业数量和规模逐年递增,国家对安全愈发重视,安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红线,安全管理方式从事故处理为主的制度化管理逐步向预防为主的精细化管理过渡,对安全类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更高的要求。中职和高职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保障安全类技术技能人才的稳定供给,加强安全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衔接,建立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高职教育“立交桥”,构建安全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不仅能实现安全类专业的中高职有效衔接,也是当前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构建安全类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人才资源总量达到860万人,与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具备安全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比例达到一半以上;高中初各级专业技术人才应达到10%、40%和50%;高技能人才中各级技师的人才比例应不低于四分之一。
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主要依靠职业教育,我国安全类职业教育长期处于发展失衡状态。教育部2015年新专业目录中,高职高专安全类专业有矿井通风与安全、安全健康与环保、化工安全技术、救援技术、安全技术与管理、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职业卫生技术与管理,本科安全类专业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抢险救援指挥与技术、安全防范工程,而中职层次缺少安全类相关专业,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脱节。
中等职业教育中安全类专业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缺乏与高职直接衔接的专业,只有煤炭类的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衔接牵强且效果并不佳,2019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中新增了安全技术管理和应急管理与防灾减灾两个专业,弥补了这一空白。2021年发布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安全类专业新增或调整为安全技术与管理、应急救援技术、防灾减灾技术、森林消防4个专业,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安全类专业相适应,打通了中高职安全类专业的政策壁垒,为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了基础保障,完善了安全类职业教育体系。
(三)完善行业人才结构的需要
随着现代产业体系的逐渐形成,企业安全管理方式逐步向精细化、过程化、智能化转变,企业需要大量安全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由于工作性质影响,高职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学生多数不愿去基层从事一线安全相关工作,致使安全类专业对口率不高,而现实安全问题确实需要专门安全人才来处理。与高职及以上学历层次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就业定位低,服从安排。但是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安全类相关专业长期缺失,导致具备安全知识和能力的中职学生一直空白,凸显了安全专业人才的结构不合理性。
为改变这一现状,2019年新增中职安全类专业2个,2021年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单独规划安全分类,并为安全类专业增补至4个,但由于时间过短,目前开设安全类专业的中职学校并不多,地方政策、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但不可否认,中职安全类人才这一短板正逐渐补齐,行业人才结构也愈趋合理,符合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及吻合度。
二、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可行性
(一)政策引领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把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2]。该指导意见对于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效构建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立交桥”具有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满足各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需求,服务一线劳动者的职业成长”。可见,搭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形成有分工、有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构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着尤为关键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意义[3]。
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安全生产人才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人才紧缺矛盾突出等相关问题。针对安全生产人才紧缺的矛盾,《规划》也提出了实施安全生产人才“推进工程”,鼓励安全类高校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201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强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应急产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2016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把安全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建立完善中小学安全教育和高危行业职业安全教育体系[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可见,国家层面十分重视安全类人才的培养工作,建设多类型、有梯次的安全人才队伍,以解决安全行业人才紧缺的矛盾。在中职院校开设安全类专业,培养具备安全行业知识和能力的中职层次安全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人才紧缺的问题。
(二)行业优势
当下我国恰逢经济社会转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小型企业不断涌现,传统与新型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并存。社会和公众对安全行业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为关切,完善安全人才结构和梯度,提升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故、防灾减灾、职业危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员工安全防护和自救互救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职业健康是满足社会经济对安全行业健康稳定的需求。
相比于其他行业,安全行业涉及面广,关系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安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大,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产业发展的首要资源,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向好的基础。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通过实施“科技兴安”和“人才强安”战略,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安全生产人才队伍,促进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好转。在中职院校开设安全类专业,培养具备安全行业知识和能力的中职层次安全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安全管理人员、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人才紧缺的问题。
(三)生源优势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教育部新政策发出,于2020年开始,会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比例,必须要达到5∶5,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高职院校生源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中职学校的生源则转为较为稳定,建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体系有利于解决高职院校生源问题。另一方面,中高职衔接有助于打通学历直通车,以解决中职阶段就业压力大,升学率不高等问题[5]。但由于中职安全类专业起步晚,开设学院并不多,出台鼓励性政策鼓励中职学院开设安全类专业尤为迫切,同时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方式处于摸索借鉴阶段,及时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是推动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首要任务。
三、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构建思路
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应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为导向,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注重分层分段式培养,促进教材内容、教学手段、实训环节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优化师资队伍配置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确立适应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中高职教育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在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方面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在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层次方面[6]。构建中高职教育“立交桥”,实现一体化培养模式,必须注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层次的衔接,在衔接好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要衔接好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立交桥构建应该是中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规格上,中职要培养服务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建设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熟练劳动者,而高职要培养的是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一线的应用型、管理型和技能型的技术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高职毕业生在知识面上应当更宽、更深,在能力素养方面高职教育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分层分段式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安全类专业在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可引入“1+X”证书制度分层培养,比如,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应急救援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职阶段对应五级应急救援员,高职阶段对应四级、三级应急救援员。结合应急救援员职业资格证书的理论和实操考核设置应急救援专业的专业课和实践环节,建设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实训室。
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分解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安全类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根据中高职学生学情特点和企业用工需求将课程体系分为两段式课程体系,即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从而有效规避中高职课程体系和内容重复严重等现象。中职阶段可与企业一线安全管理岗位对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比重,以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为主,加强隐患排查、现场安全管理和职业卫生管理能力,高职阶段应与安全主管岗位对接,教学过程注重理实结合,培养学生方案措施等文本编辑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
安全往往需要依托具体行业而存在,这就要求安全类师资团队懂安全理论和技术以外,还要懂行业,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打造“双师型”教师比其他行业更为迫切。高职院校定期委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跟岗顶岗锻炼,调研企业安全管理状况,运用专业能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教师为纽带,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提升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
但中职阶段课程任务重,与企业联系并不紧密,教师很难去企业专门顶岗锻炼,“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困难,以致师资队伍产生结构性矛盾。通过中高职衔接,发挥高职师资团队建设优势,以外聘、轮岗等方式弥补中职阶段师资队伍的不足,提升中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理实一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四)共享共建型实训条件
现代职业教育需要与行业、企业和产业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实训教学条件是保障课程体系运转的基础。由于中职学校在校生年龄偏小,在安全领域行业企业并不热衷与中职学校对接,致使其在实训教学、实训室建设等环节相对薄弱通过中高职衔接,借助高职办学优势,共享共建专业实训条件,间接打通与企业行业的沟通桥梁,降低专业开设成本,优化师资和实训室等资源配置,提高实训环节教学质量,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
结语
中高职衔接是满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拓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安全类专业领域,由于中职安全类专业长期缺失,导致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发展滞后。安全类专业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从一体化培养模式、分层分段式课程体系、双师型师资队伍、共享共建实训条件等方面探索安全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途径,以解决我国安全类专业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