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技术在高速铁路施工过程中的综合应用

2022-09-06霍建利齐旭燕

建筑施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交底放线可视化

霍建利 齐旭燕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100073

本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相关研究及现场施工,过程中针对工程的特点和难点,从场布、图纸会审、复杂节点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工程量复核、钢筋下料、4D施工进度模拟、管道数控加工等BIM技术应用开展了研究。本文总结了各项BIM技术在现场实际应用的要点及现场实际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1-6]。

1 工程概况

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工程JBSG-2标(图1)是京雄铁路的一部分,起自封闭式路堑U形槽DK40+150,终至北京新机场南侧一期建设红线DK46+092,线路全长5 942 m。自北向南包含封闭式路堑U形槽(550 m)、机场1#隧道(2 200 m)、新机场站(机场代建结构1 288 m,本标段结构施工773 m)、2#隧道(机场代建结构50 m,本标段结构施工1 131 m)及本标段内无砟轨道板工程。工程总造价为12.5亿元,工程开工日期为2017年5月21日,开通日期为2019年9月26日。

图1 线路示意

本工程路堑、隧道及新机场站地下结构均为明挖工程,基坑深度为1.5~22.0 m。隧道结构形式为拱形明洞,衬砌厚度为850~1 000 mm。新机场站为地下2层车站,总建筑面积115 379 m2。其中,地下1层面积22 875 m2,层高5.7 m;地下2层面积92 504 m2,层高9.2 m(图2)。主要装修做法:地面为水泥人造石地面、花岗岩地面;墙面为铝板+背漆玻璃墙面;吊顶为蜂窝铝板+穿孔不锈钢镜面板吊顶。

图2 线路断面分布

京雄城际铁路作为北京至雄安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及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建设“精品智能京雄”的总体要求,为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化、工厂化”的目标,大力发展及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在全路智能化、信息化建设方面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要将京雄城际铁路2标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将大兴机场站建设成精品智能客站,为此项目部组织开展了智能京雄信息化综合技术的研究。

2 前期准备

2.1 团队建设

项目BIM系统管理团队由项目经理牵头,与项目总工等领导作为领导指挥层,项目BIM小组为技术设计实施层,负责各专业BIM模型、技术优化等工作,并按照BIM管理制度、实施计划和设计细则的要求,进行技术信息审报,形成或支持正式施工图的出图。

领导指挥层全面负责BIM工作的指挥和决策,调配BIM应用课题的各类资源,确定BIM应用的总体目标、计划以及各层级职责和权限,协调甲方、监理、设计等对外关系和配合。

技术设计实施层分为土建、装修、安装及创新应用这4个小组(图3)。负责对总平面进行建模和优化,根据平面计划调整和现场实际布置,调整总平面模型。负责各专业模型、数据的建立和优化,并按计划要求按时报送BIM应用数据,审核通过后,形成正式施工指导图,并协调本专业生产管理人员,对BIM数据形成结果在现场加以实施。为组建项目BIM团队,项目部组织建模及应用类软件培训3次,公司组织大型BIM技术专项培训2次,通过培训考核的形式提高员工的BIM技术水平。通过多次培训,团队4名成员顺利通过BIM高级建模师资格考试。

图3 团队架构

2.2 软件配置

BIM各软件配置详见表1。

表1 BIM软件配置

2.3 硬件配置

项目于2017年12月1日成立信息化中心,配备6台高性能台式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配备2个液晶显示器;配备移动工作站及彩色打印设备各1台;配备放样机器人及无人机各1台。

3 方案确定

为更好地开展BIM工作,项目部制定日常的BIM工作管理制度、BIM建模应用规范标准、合理的BIM应用策划及实施方案。采用欧特克Revit软件搭建,以LOD400的精度分区域进行监理模型,后期主要利用链接方式合模。基于BIM模型的建立,根据项目特点,分为铁路工程BIM技术应用及房建工程BIM技术应用两大类开展应用。

1)铁路工程BIM技术应用点:图纸会审、方案深化、复杂节点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工程量复核、钢筋下料、4D施工进度模拟、施工组织优化。

2)房建工程BIM技术应用点:方案模拟、可视化技术交底、管线优化、疏散模拟、仿真漫游、智能放样、数控加工、VR虚拟仿真。

4 方案实施

4.1 BIM技术现场应用

4.1.1 施工场布

现场施工纵向跨度大、施工场地狭小,应用广联达场布以及Revit软件进行现场布置模拟,使临建布置更加优化、合理、紧凑,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场地利用率。开工以来,共对7处施工场地进行了场布规划。

4.1.2 图纸会审

对建模及碰撞检测过程中发现的设计问题进行汇总,加快图纸会审速度,避免因发现图纸设计问题不及时,导致工程返工、拖延工期、增加成本等现象。自项目开工以来,发现并解决图纸问题180余项。

4.1.3 方案优化

1)结构方案优化。使用Revit软件对复杂节点部位进行建模,通过建模→排版→对比分析→优化等提高施工方案的可实施性及施工精度。自项目开工以来,共优化施工方案25项。

2)装修方案优化。新机场站站厅层地面采用水泥人造石面层,在旅客进站主通道上引入“凤栖梧桐”设计概念,并设参数级变化的图案。地面拼花图案采用BIM设计建模、激光雕刻工艺,确保拼花加工精度,并进行模具化拼花(图4)。

图4 装修施工方案优化

4.1.4 复杂节点模拟

项目部通过对复杂施工区域(如下穿河道、复杂断面、新工艺等)进行施工方案模拟,使方案更具有直观性,不但确保了方案的合理性,也提高了现场交底的质量。自开工以来,制作复杂节点模拟220个(图5)。

图5 复杂节点模拟

4.1.5 可视化技术交底

通过对精准模型的整合形成动画,并配以相应解说,形成可视化交底,增强现场施工人员对图纸的深入理解,自开工以来,针对分项工程制作可视化交底14项(图6)。

图6 可视化交底

4.1.6 工程量复核及下料

使用Revit软件搭建模型,并利用软件自身明细表功能提取工程量,在BIM应用阶段对工程量进行统计分析,为材料加工生产及成本结算提供依据;使用鲁班钢筋软件对复杂结构节点进行翻样建模,并导出相应的钢筋工程量及下料表,提高下料速度及精度。

4.1.7 碰撞检测

新机场站随航站楼外形布置,结构复杂,管线间及管线与装修间交叉频繁,同时,受净空限制(其中结构净空高4.3 m,装修高度4.0 m)。通过综合碰撞检测和放样机器人优化管线排布及其与装修间的衔接,加强深化设计与施工联系,以保证施工精度。自开工以来,共计查找并解决各类碰撞点4 600处(图7)。

图7 管线碰撞检测

4.1.8 地下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模拟

新机场站内施工工种及工序多,地下空间有限,装修及安装工程、无砟轨道交叉频繁,装修材料、轨道板、混凝土等运输组织困难,结合施工组织及进度计划,制作物料及人员综合运输动画,确保材料倒运高效进行(图8)。

图8 无砟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运输通道施工模拟

4.1.9 疏散模拟

新机场站为地下站,位于航站楼下方,地下疏散路线复杂,且现场施工人员复杂。为保证及时疏散,利用Parthfinder软件制作疏散模拟动画并进行交底,增强作业人员对逃生路线的了解(图9)。

图9 地下站疏散模拟

4.1.10 仿真漫游

通过Fuzor软件进行仿真漫游,动态反映三维建模效果,提前并加快模型审查,避免BIM应用中出现问题,提高BIM应用的实际效果(图10)。

4.2 BIM技术创新应用

4.2.1 基于BIM的管道预制加工技术

1)风管预制结构模型搭建及机器识别码转化。通过Revit软件按照LOD400标准建立BIM模型,并进行图纸审核和碰撞检测。首先,在BIM模型基础上进行深化,预制标准管段长度为1 410 mm,为匹配机器的生产规格,在软件中将所有管件预制为1 410 mm(图11)。

图11 建立模型管段分节

预制以区域为单位,在模型中筛选预制管段进行数据导出,在Revit软件中以MEG格式导出异形管段模型至转换软件。以最大化利用钢板为原则,在软件中对加工模型进行自动排料,选择写入五线风管生产机器可以识别的NC码,导出文件格式为TXT。通过U盘与设备连接后,五线风管生产机器便可自动批量生产预制风管。

2)机器批量加工过程。选择合适厚度的铁皮,并裁剪成需要的规格尺寸,将裁剪好的铁皮输送至工作台,工作台对铁皮进行深度加工,形成风管管段(图12)。

图12 管段加工

4.2.2 BIM+放样机器人智能定位放线

1)模型绘制及放线基点设置。在Revit软件中,按照施工蓝图在模型中绘制综合支吊架及管线,通过插件选择放线的族和放线的点位后,便可对所有相同族进行点位设置,同时在模型中对固定的结构柱设置放线基准点,通常距离为300 mm(图13)。

图13 模型建立放线基点设置

2)现场放线准备。将已建立模型转换为DWG格式,导入天宝机器人手持平板中,在现场找到设站结构柱,按照与模型相同位置设置的基准点进行设站。对棱镜杆、RTS设备及手持平板中的气泡进行调平,手持平板中显示设站误差范围小于0.005 mm为最佳(图14)。

图14 基准点设站仪器调平

3)放样测量。天宝机器人车站内采用激光模式,在手持平板中选择放线点位进行自动放线,RTS771设备测距误差为1 mm,满足现场放线及测量要求。

4.2.3 BIM+VR虚拟样板技术

1)模型绘制及信息添加。在Revit软件中,按照设计方案对大兴机场站装修方案进行模型建立,根据不同方案将不同的材质、尺寸、功能等信息添加至模型。

由于每个构件以及构件的分解单元都含有与现实相符的材质属性,因此为方便VR平台读取且保证可编辑性,BIM模型建立时需保证每个构件与现实材质名称一一对应,不同材质构件的材质参数名称不可混淆,也不可用系统默认材质参数。现实中,相同材质的构件用同一种材质名称。

2)格式转换并导入VR平台。采用中间格式导出器将模型转换成VR处理平台可读取的FBX格式文件,并导入VR处理平台。

3)样板选型。工程师利用VR设备进入虚拟样板场景,根据不同样板方案的效果以及信息展示,初步确定样板方案,细化后进行现场样板实施(图15)。

图15 样板选型

4.2.4 BIM+GIS

1)BIM模型与3DGIS系统数据转换。将IFC中与GIS模型相关的语义类型进行分析、筛选,利用形态学算法和布尔运算提取出了模型的外壳,并赋之以正确的语义,将IFC模型转换为GIS数据中定义的多个细节层次(LODs)的建筑模型,实现不同比例下各LOD等级模型转换,为铁路管理平台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

2)京雄建设管理“一张图”研究。运用BIM、GIS图层分类、逐级展示、统一编码、数据权限控制技术,实现GIS数据与BIM数据统一存储管理和多源多主题异构时空数据在“一张图”上的集成展示,实现时空对象的多角度、多维度、多尺度、多时相的综合可视化描述和分析(图16)。

5 结语

通过BIM技术对施工场地进行三维布置,确保施工场地规划的合理性,保证施工顺利进行;使用4D施工进度模拟,提高了进度计划的可行性及合理性,通过对进度计划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保证施工进度;对机场2#隧道衬砌结构、拱形结构、新机场站矩形结构满堂支架及模板方案、施工方案进行模拟,以此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对隧道分体台车与整体台车2种方案、分体台车与“侧墙定型模板+满堂支架”2种方案进行比选,选用最科学的施工方案;通过碰撞检测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管线与结构、管线与管线产生的碰撞,及时调整优化,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交底放线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输电线路放线滑车施工过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国内首次!智能牵张放线在南荆长特高压跨越施工中应用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施工交底标准化探讨
施工中技术交底的探讨
卷线大盘放线机构的成功开发
探析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