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研究

2022-09-06刘艺青

科教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贝叶斯概率学习者

刘艺青

(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50)

伴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创新和普及,在全球范围内,移动设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众多移动设备中,智能手机及相关设备也因技术的变革,经历着急速发展。其功能不再仅仅是打电话、拍摄视频、浏览社交网站、聊天等这些娱乐和社交功能,它同样也承担着助力英语学习者发展语言能力的任务。

20 世纪60 年代,科技的进步为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学习的空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包括计算机辅助、开放教育、远程教育以及电子学习在内的新的教学模式,都支持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两种教学模式。从1991年至今,由技术支持的学习,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个人电脑的普及,Web 2.0 时代,E-learning 和移动技术。

1 移动辅助语言学习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早在1996 年Chickering 和Ehrmann 首次提出了MALL 这一概念。MALL 是指在语言学习中使用移动技术,特别是在移动设备所提供的便携优势下进行语言学习。MALL作为技术支持学习项目(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的一个分支,应用于多种形式的学习,例如:面对面教学,远程教学和在线教学。MALL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正经历着快速的演化。研究表明,无论课堂内外,它均能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真实、合作的交互体验。这是因为移动设备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为学习者传送语言学习资料,能够让移动的学习者加入活动中。MALL 同时鼓励实时互动,助力语言学习者每天的沟通需要和文化体验的深层融合,并有助于新获取的语言技能的利用和保持。

那何为“移动学习”?学术界目前对其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主要基于对“移动”一词的诠释,到底是技术的移动性还是学习者的移动性? 为了便于文章的展开,我们借用下述定义:移动学习是人与人之间或者是人与个人的互动技术之间,通过沟通跨越多种语境获取知识的一个过程。

本文以调查问卷为主要研究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对学生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再利用贝叶斯定理来研究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将已知概率代入公式进行计算,从而推导出未知概率,预测不同学习模式和学习目的,学生所喜爱的呈现方式。研究结果对今后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的外语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研究过程

2.1 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广东省内某所民办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学英语教学部的5 位教师发放电子问卷,以匿名方式从网络平台回收,以此降低被调查对象的心理顾虑。正式发放调查问卷455 份,剔除规律性作答、乱答以及雷同问卷,最终收获387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85.05%;男生占比22.22%,女生占比77.78%。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问卷调查进行量化研究并结合贝叶斯定理(Baye’s theorem)进行概率分析。按照学生每天主动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时长,我们将调查对象分为四类,分别是:A 类使用频率低(不清楚)66 人,17.05%;B 类使用频率适中(30 分钟以内)185 人,47.8%;C类使用频率高(30-60 分钟和1-2 小时)129 人,33.33%和D 类使用频率很高(2 小时以上)7 人,1.81%。研究主要针对B 类和C类两类人群进行分析,分别通过贝叶斯定理来研究调查问卷中两两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从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Q12)和喜欢的呈现方式(Q18)这两个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常用的学习类APP(Q13)和喜欢的呈现方式(Q18)这两个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预测学生在使用移动设备获取英语学习的资源时,面对不同学习目的,以及不同的学习模式,学生更倾向于哪一种呈现方式。

2.3 研究结果和讨论

对于移动设备的选择,智能手机仍是学生在进行移动学习时的首选,占比59.69%。学生选择移动设备进行学习,主要是基于其便捷性(87.86%)、资源丰富(86.56%)、互动性(65.63%)、真实语境(22.22%)的特点。

通过贝叶斯定理来研究两个条件概率之间的关系

贝叶斯推断作为推论统计的一种常用方法,遵循了贝叶斯定理,描述了在给定已知信息的条件下,对所面临的未知前景作出的一个最优决策。贝叶斯统计根据先验概率进行推演,且持续更新后验概率以降低实验者的主观判断和估计的不确定性,从而达到增强实际研究中实验结果的精准度。首先,贝叶斯概率可以帮助研究者减小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通过模拟产生出新的数值以得到实验重复的概率,使主观概率趋近于客观概率从而加大了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其次,贝叶斯方法属于更系统的统计推断。贝叶斯统计分析把任何具有不确定性的参数都使用概率分布进行描述。在数据的驱使下,贝叶斯统计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探究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更好的估计效果。

为了探究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时,针对不同学习模式有着不同程度偏爱的呈现方式。我们将利用贝叶斯法则,为了精确定义从而引入以下常用符号:

白丽筠回头斜睨了我一眼,嫣然一笑,然后继续迈步走向厨房,背对着我说,你怎么不反过来说,咖啡虽苦,可它是香的。

其次,A 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的集合,且B为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时学生喜欢呈现方式的集合。

P(A)表示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的先验概率,为不考虑呈现方式时的一个基本概率判断;P(B)表示在使用移动设备学习英语时学生喜欢的呈现方式的先验概率,为不考虑学习模式时的一个基本概率判断;

P(A|B)则表示为在某种呈现方式的条件下,我们对英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选取的概率重新评估,称为A的后验概率,概率项中的竖线(|)表示条件概率;P(B |A)则表示为在某种用于学习模式的条件下,我们对呈现方式进行概率重新评估,得到B 的后验概率。

我们以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作为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模式类型,以及选取文本的呈现形式来举例说明。

P(B={文本}|A={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表示在选择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的条件下,喜欢以文本呈现的概率。P(B={文本})表示主要研究对象的314 人中喜欢文本呈现的概率,即喜欢文本呈现的人数除以总样本数314。调查问卷数据显示,314 人中有156 人选择了喜欢文本呈现的方式,因此P(B ={文本}) = 49.7%。P(A ={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表示主要研究对象的314 人中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的概率。调查问卷数据显示,314 人中有214 人选择了使用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模式,同理P(A = {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 = 68.2%。P(A={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B={文本})表示选择以文本呈现方式进行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的样本量,占以文本作为呈现方式的概率,因此P(A={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B={文本})=75.6%。按照

数据显示,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其中基于在线课堂形式的移动学习,学生倾向的资源呈现方式前两位依次是:视频(81%)和图片(68%)。基于手机软件APP的移动学习,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1%)和图片(65%)。基于在线浏览的移动学习,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78%)和图片(70%)。基于实时交互软件的移动学习,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0%)和图片(70%)。基于手机短信、微信、QQ 的移动学习,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1%)和图片(67%)。基于多媒体邮件的移动学习,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5%)和图片(74%)。由此可见,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尽管采取的学习模式不同,但是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均为:视频和图片。

数据显示,使用APP 进行英语学习时,英语考试和考证类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1%)和图片(71%)。背单词类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79%)和图片(61%)。英语词典类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0%)和图片(64%)。英语口语练习类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4%)和图片(71%)。英语学习阅读类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3%)和图片(76%)。英语学习视听资讯类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80%)和综合(67%)。英语互译类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77%)和图片(64%)。

由此可见,使用APP 进行英语学习时,对于英语考试和考证类型的APP,背单词类的APP,词典类APP,口语类APP,阅读类的APP 和互译类APP,这六类APP 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和图片。对于视听资讯类的APP,学生倾向的前两位资源呈现方式依次是:视频和综合。

根据多媒体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听觉工作记忆区加工语音材料,在视觉工作记忆区加工图像材料。因为“两个工作区是相对独立的,人的信息加工系统可以同时处理语言信息和图像信息,并建立有效的参照联结。”在设计相关学习任务时,如何有效地利用不同感官通道,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哪种材料呈现方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哪种顺序的呈现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3 结论

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移动学习的感知和态度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愿意继续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占总人数的74.94%。由此表明移动学习是一种较受欢迎的技术增强型学习方式。基于学生喜欢的移动学习模式,学习内容以及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一定要考虑到相关因素,在任务设计环节也要充分结合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认知特点,考虑学生的专注度时长,喜好的任务呈现方式以期更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义学习,搭建一座连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桥梁。

3.1 认知原则

分析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把握学习者的认知特点,适应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选择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的外语教学材料以促进学习者意义学习的形成。

3.2 推拉机制

有效使用移动设备的推拉机制(push and pull mechanisms)。拉动机制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使用移动设备去获取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被灌输。相比之下,推动机制则是教师将信息推送给学习者,例如使用智能手机,通过短信、QQ或微信的形式或是其他一些通讯应用程序为载体。但是推送的同时要注意界限,例如:学习者希望何时收到提醒以及提醒的频率等,这些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3 简明原则

尽可能使移动语言学习活动和任务简短明了。将较长的任务或活动分成较小的,连贯的部分。Elisa 基于Herrington和Mantei 提出的11 种用于移动学习的一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灵活使用原则”,即将内容打包成小块。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曾做过一项通过提供简短的学习模块来利用移动学习者高度分散的注意力的实验,研究表明,学习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为30 秒至10 分钟。因此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考虑到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注重时间的把控,采用打碎的方式,将学习的内容分解为小的模块,将系统的知识切块化处理,化整为零,细化知识点,同时还要保证它们的关联性。

3.4 高效原则

面对网络触手可及的庞大信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微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获得大量书本以外的信息,但是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3.5 适应原则

移动技术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对于空中课堂如何掌控,对教师而言这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哪些是适合教室学习的,哪些是适合课外学习的。让语言学习任务适合技术和环境,让技术和环境适合任务。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时,不论采取何种学习模式或者出于何种学习目的,资源的呈现形式均应优先选择视频和图片。

3.6 个性化原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性、个性化和社会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学习,自主掌握学习进度,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成为自己学习的主控者。

4 结语

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趋势,应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筛选以及挖掘教学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学情,引导学生总结最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贝叶斯概率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统计(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贝叶斯网络概述
贝叶斯公式的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