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改革背景下“中药化学”一流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22-09-06卢汝梅廖广凤
李 兵,卢汝梅,廖广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的问题。会议中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及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思政教育对于医药工作者来说相当重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人们的思想与观念也随之改变,选择也变得多样化,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中,药学工作者应该始终坚持着纯净的心,要教育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药学工作者。因此,为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战略,中医药高等院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讲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使二者充分发挥其育人育德的作用。
“中药化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中药的临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药理作用等进行教学。从广西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成立中药化学教研室至今,培养了大批具有开展中药(民族药)化学成分提取、药效物质辨识、活性成分发现和结构修饰等关键问题的中药学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然而,中药化学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当前在如何讲授本课程专业知识方面、如何建设本门课程中、如何建设更高层次的一流课程以及如何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等方面,主要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方面:在授课中突出中医药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力度不够,如何深入辩证地看待当前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有效成分、无效成分、毒性成分之间的辩证关系,相互转换关系,结合具体研究实例分析还不够透彻,这使得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理解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二方面:研融于教不足,就无法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信心和热爱,缺少批判性的思维,就无法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中发现事物良好的一面,在困境中很难找到突破口,找到机遇,难有创新性发现。在教学中时常缺乏科学引导,难以开发学生的科研批判思维,使科研进程受阻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方面:在实现教学内容基础性与前沿性、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和谐统一方面不突出,在如何实现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的能力相结合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更要突出,以便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第四方面:医药圆融体现不足,中医药自古是“医靠药治,药为医用”,医与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二者的融合,将医和药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和教学,以治病救人为目的,提供优质的中药药品,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突出中药化学课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从中药药性核心知识方面去讲解中药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药,进一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因此我校“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在思政改革背景下要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化学一流课程体系,将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药文化与中药化学课程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药化学课程之余,感受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对中药化学课程的兴趣,对中医药的兴趣,进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民服务,为人类做出贡献。
我校“中药化学”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将围绕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学互动的高效性、教学方法技术的创新性及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的有效性,开展中药化学课程线下教学的再设计,并多向其他高校国家级中药化学一流课程学习。当前主要工作包括: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智慧树)开展线上交流与研讨;推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与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深入融合,引导学生申报创新项目;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实施多样化线下教学模式改革、线下教学考核方式优化;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聚焦立德树人,坚持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坚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同时强调线上和线下资源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等。
同时,在思政改革背景下,中药化学课程更要突出思政元素。思政要素的挖掘和凝练是基础,“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专业课教学中应适当开展“红色教育”与“红色体验”,例如积极开展红色影视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充分利用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在这些“红色体验”中,融入中药化学知识,分组讨论专题,融教于学,真正做到在授课之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进入学生的心灵,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挖掘与凝练思政要素中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品质的目的,再把这些精神与中药化学和中医药知识的传授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中医药的热爱。积极向上的思政元素,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将学习内容有趣化、故事化,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学生兴趣来查找资料,多找一些故事,穿插在授课中,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首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与实际教学模式结合,同时多参考国内其他高校一流课程的做法。科学设计是保障,通过科学的设计,灵活运用与掌握多种教学方式,始终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强调课程思政元素,倡导模块化和参与式教学,注重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重点进行中药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在课程再设计上,要把思政要素进行挖掘与提炼,比如在讲中药生源途径时,讲到中药的来源与变化时,要提炼出自信、砥砺前行,传承和创新等元素,让中医药的课堂从学习知识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精神的熏陶,使得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在讲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无效成分时,要运用科学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讲解,辩证认识两种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而不只是单纯的字面理解。讲到中药化学成分与中药的药性、功效与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相关,与植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通过成分与药性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亦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化被动为主动。
其次,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强调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传授,互动交流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使课堂生动活泼,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关键问题所在,从而达到教学效率得到充分提高。师生同向同行是结果,通过在中药化学课程中思政要素的引入,科学的设计教学方式,充分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得老师的教学得到改进与提高。在注重自身的中医药思维培养的同时,严于律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宝贵的精神品质,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拥有一个积极的榜样,使其能够勇往直前,无畏艰险,为国家乃至人类做出贡献。
最后,通过解析中药配伍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师讲出“中药味”。例如我国抗疟新药应抗疟新药的研究源于1967 年成立的五二三项目,历经380 多次鼠疟筛选,1971 年10 月取得中药青蒿素筛选的成功,2015 年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甘草调和诸药,大多数方剂中都含有甘草,甘草配伍后,与处方中其他中药成分之间的物理化学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讲解提出中医药的关键。以及结合我国古代医药化学辉煌成就和五味子丙素、石杉碱甲及系列衍生物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原创性成果,激发同学们对中医药的信心和对中药化学课程学习的探索欲望。
在实验课上,对于实验报告,教师要把学术诚信教育贯穿始终,学术不端的行为会对各人乃至对国家都会造成影响,近年来论文抄袭,数据作假等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弘扬和发展学术道德,杜绝为了使实验数据变得完美而造成的学术不端行为。中药化学实验报告要求进行原始记录的书写及规范性,这也是十分考究学生对数据记录的敏感性以及书写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还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某些有毒试剂的使用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为此也可以开展针对化学试剂绿色环保的使用课程,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节约意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为全球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一流课程模式建设探讨,将以培养具有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和传承创新能力的优秀中药人才为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首次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宗旨。《左传》中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则为三不朽之一,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都应从做人开始。立德树人要求我们以德育为先,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扣好人生中的第一颗纽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的过程,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重要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此同时立德树人也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即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学生的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实现思想品德修养、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
近年来学校经过对“中药化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讨和实施,从校督导、同行评价、医药企业评价、学生评价等方面来看,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的转变。实现由封闭性评价向开放性评价和小组互评结合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能更好地传授了中药化学知识,教学方式灵活多变,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研究思路及方法,掌握常见的提取分离技术,很好地为社会输送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中药学人才。随着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不断涌现,在理论课堂和实验教学中,还要不断引入各种新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