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双导师制”的探索

2022-09-06叶云洋林志源

科教导刊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导师制胜任导师制

叶云洋,林志源

(温州理工学院智能制造与电子工程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27)

2020 年11 月,我国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出台了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强调各本科高校要“围绕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发展需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强化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这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而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共同的特征就是具有高职业胜任力,因为职业胜任力包括了从事工作所需的知识体系、操作技能、做事态度、个人特质和社会角色等。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培养应用型人才本质上就是对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育,那么如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就成了当前高校研究者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纵观各方面因素,师资力量是制约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的最大瓶颈,一是因为高校大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需要,特别是有部分刚走出校门的青年教师更不太可能胜任这样的工作;二是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务相当繁重,教师投入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当前教学体制下,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单纯依靠校内教师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引入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校外工程师与校内教师组成“双导师”,制订“双导师制”,从而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2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双导师制”的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高校研究“职业胜任力”培养和“双导师制”模式关系的文献、论文不多。2018 年,贵州的胡佳佳研究了如何在实习环节实施“双导师制”提高师范生的教育胜任力;2019 年,江苏一所本科高校的金礼舒基于胜任力理论探索了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育方式、队伍结构和激励机制;2021 年,深圳的刘婧玥根据胜任力理论提供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考核的标准。从以上文献可知,目前的大部分文献主要是基于职业胜任力分析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胜任力,而将“双导师制”模式应用于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研究很少,更鲜有文献关注职业胜任力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培养。因此,为了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校企双方通过“双导师制”实施专业课程的全方位改革,无疑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次突破。

3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双导师制”的研究方案

3.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专业学生目前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资源共享理论、人才理论和后现代课程理论等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访谈法、问卷法等方式,构建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程的“双导师制”模式,系统分析企业和学校实施“双导师制”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双导师制”的作用机制及其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实施路径。本论文的研究方案如图1 所示。

图1 研究方案

3.2 研发方法

问卷调研法,就是给本项目的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进行职业胜任力情况调查,并且采用多种数据模型分析企业、学校和学生对双导师制的支持力度。

行动研究法,在制订和实施“双导师制”过程中,我们以解决专业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渗透职业胜任力为中心,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改进。

专家评价法,在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邀请专家对收集到的学生职业胜任力数据进行分析、判定,并及时修正问卷量表,保证量表的合理性。

对比研究法,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课程重构前后以及与对照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改革成效信息。

4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双导师制”的研究内容

4.1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实施“双导师制”的有效性研究

以国家、省、市相关的“校企合作”政策为依据,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际情况,选取2-3 门专业课程,制订出完善的专业课程“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企业(用人单位)、学校的数据有效性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课程实施“双导师制”的策略,并改进协作机制。

企业认可度分析。为了明确企业对“双导师制”的认可度和参与度,我们调研了一些电子技术企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是否了解“双导师制”、是否愿意实施“双导师制”、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施“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对企业的帮助、“双导师制”实施最大的难点、“双导师制”对学生有哪些方面的帮助等,通过调研分析可知,80%以上的企业对“双导师制”表示认可,特别是很多大中型企业支持自己公司的工程师参与到学校的学生培养,而企业之所以支持“双导师指制”的根本原因是希望高校毕业生能够去该企业工作、并且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

学校认可度分析。相对于企业,绝大部分高校更希望与企业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希望企业的工程师能够直接参与到学校人才的培养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核心竞争力,但也存在不少难题,比如“双导师制”执行的资金问题、“双导师制”的合作模式、如何对“双导师制”进行质量监控等。通过对部分高校领导和学生进行调查,85%以上的高校管理者都表达了对“双导师制”的支持,同时很多高校都愿意为参与“双导师制”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提供政策和一定的经济支持;而98%以上的学生非常愿意尝试“双导师制”,很希望能够得到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双重指导,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既可以给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又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因此,校企双方具有共同的切合点,只要有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一些经费的支撑,实行“双导师制”既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4.2 职业胜任力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实施“双导师制”的实现路径研究

根据职业胜任力的“冰山模型”,“冰山以上部分(外显性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数据对比来验证。而“冰山以下部分(内隐性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等,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测试和调研数据直接得出结果,需要综合各方面的数据才能做出有效判定。

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专业课程为载体,校企双导师分工合作,对接职业标准、导入岗位项目、开展技术合作、打造教室车间、建立技能考核等,重构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教学资源、实训设备、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将学生职业胜任力培养贯穿到各环节中去,从而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目的,“双导师制”在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实现路径如图2。

图2 双导师制在专业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校企“双导师”共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重构知识体系,实现课程标准职业化。校企“双导师”共建教学资源,引入企业项目,加强项目实践,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校企“双导师”共研实训设备,打造研发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实现实践教学真实化。校企“双导师”共施课程教学,建设教学车间,促进工学结合,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校企“双导师”共评专业学生,建立考证体系,融入职业素养,实现教学评价多样化。

5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为中心,通过“双导师制”将课程内容与企业项目相结合,对专业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将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丰富了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理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就业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导师制胜任导师制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试析落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的要素和模式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