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
2022-09-06郭弦麟
文_郭弦麟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的一种字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极具个性和美学意味,是书法史上的独创。本文对瘦金体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瘦金体所蕴含的美学韵味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瘦金体书法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总的来说,虽然人们对瘦金体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瘦金体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后世的学习者在学习瘦金体时,不应仅追求其外在特征,更应把握其内在韵味和精神内涵。
宋朝是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期,其中宋徽宗的瘦金体极具个性与张力,与传统的书法字体有很大的不同。其特点鲜明,金钩银画,游丝不绝,瘦不见肉,细极露骨,运笔转折柔韧,风姿绰约,可谓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宋徽宗的瘦金体代表作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帖》《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等,无论是对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积极探讨瘦金体的渊源及其美学韵味,对瘦金体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瘦金体的历史渊源
宋朝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新阶段,流派众多,产生了诸多中国书画名作。宋朝的文人在艺术创作上多注重对意境的表达,探究文化的内在韵味和精神气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绘画代表人物,如宋徽宗、黄庭坚、苏轼等。宋徽宗融合了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书法风格,集百家之所长,并在不断的临摹和学习之中创造了神采刚劲、气势如虹、清新脱俗的瘦金体。此外,宋徽宗具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和较高的控笔能力,使瘦金体在形态上更为纤细、秀丽、挺拔,颇具美学意味。宋朝书画佳作众多,宋徽宗能够纵览历代书画佳作,艺术素养较高,在艺术环境的熏陶下自成一派,创造了别具一格、个性强烈的瘦金体。此外,宋徽宗在位期间,将绘画作为科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了宫廷画院,培养绘画人才。他对绘画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瘦金体的产生与发展。
北宋 赵佶 牡丹诗帖34.8cm×53.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 赵佶 秾芳诗帖27.2cm×265.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瘦金体的美学韵味
(一)字形赏析
虽然瘦金体在字形、结构等方面与大众以往的审美习惯有所出入,但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美感毋庸置疑。首先,在字形上,瘦金体的字形特别注重疏与密的关系,具有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的特点,看似奔放不羁,但是不失法度,耐人品味。其次,在结构上,瘦金体的结构表现为中宫紧缩,四面张开。中宫紧缩使得瘦金体的字体内部紧凑,四面张开又让瘦金体显得奔放飘逸,二者相结合使得瘦金体显得张弛有度,结构巧妙而合理。最后,在笔法上,瘦金体不同于以往字形圆润、端正的样式,其结构更为紧实,起笔时笔锋明显,显得清新脱俗。以“翠”字为例,在收笔时,宋徽宗喜顿笔,笔画形态也独具特色。以往的字体偏向于行笔流畅、粗细自然过渡,但瘦金体却经常在字的撇捺上突然加粗,让字体多了一种支撑感和重量感,也让字体显得更加舒展有力。
(二)意境赏析
瘦金体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强烈的意境特征。用心体悟瘦金体,可以感受到一种飘逸洒脱、不落凡尘的超然意境。这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宋徽宗本人的情感体验息息相关。首先,当时宋朝的社会情况与唐朝的盛世有所不同。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十分强盛,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全能王者,而宋代在徽宗时期已呈现出由盛转衰的迹象,整体上更像个风度翩翩的文弱书生。在宗教上,宋朝十分推崇道教,受道教的影响,人们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偏向于追求超脱、飘逸、自在的人生价值。而瘦金体刚劲有力、笔锋利落、清新飘逸的骨感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宋徽宗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追求。其次,宋徽宗十分喜欢仙鹤,仙鹤在古代被视为祥瑞之物,地位仅次于凤凰,象征着长寿与福寿绵延。同时,仙鹤性情随和,举止高贵优美,仿佛自带仙气,给人一种超脱自然、不落凡尘、高贵典雅之感,深受人们的喜爱。瘦金体深受其影响,笔画细劲尖峭、刚劲挺拔,让人不禁联想到一种仙气飘飘、居高临下的整体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仙风道骨、不落凡尘的超然与洒脱,也更加能够体会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及作者的心境。
(三)绘画与书法融合之韵味
瘦金体书法和绘画结合,无论是对书法史还是对绘画史,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宋徽宗一生精于书画,创作了大量杰出的书画作品,并大力推动官方画院的形成与发展,还建立了相关的考试制度,把天下最优秀的人才吸收至画院,培养了一大批丹青之才(如王希孟、张择端等),极大促进了绘画与书法的融合。宋徽宗本人精通工笔花鸟画,擅长工笔画的勾线技术。他的心中仿佛有一种铁线般的力道,让力量在笔画上显露出来,将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形成了不同以往的清新姿态,其独创的瘦金体的美学意义也在于此。
三、瘦金体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一)瘦金体的历史地位
宋徽宗所开创的瘦金体虽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味,但人们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首先,有人认为瘦金体字体纤细,容易给人以疏散之感,不够圆润饱满,缺乏端庄大气,并将瘦金体视为轻浮之字体。因此,很多人将瘦金体纳入“美术字”的范畴。很少有人将瘦金体用于对联、书信书写中。其次,人们学习瘦金体时,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和专门的理论书籍,杰出的瘦金体作品较少。且瘦金体当时属于御笔,平民百姓接触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学习时往往较为困难。瘦金体学习难度较大,很多人在临摹时往往只得其形,而未得其风骨,导致作品貌合而神离,缺乏美学韵味,制约了瘦金体在民间的广泛传播。最后,作为帝王的宋徽宗虽然在书画艺术上颇具艺术造诣,但在政治上却难有突破、碌碌无为,经常忽略治国理政,因而遭到了人们的反感,且瘦金体“尖”“薄”“硬”“瘦”的特点均与国人所秉承的“温”“厚”“柔”“敦”相背离。而过于纤细的线条会给人一种柔弱之感,让人觉得缺乏内涵、底蕴不足。线条过于锋利,有一种刻薄之感;线条过硬则易折,难以长久。这一切均不符合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很少有人主动学习瘦金体,甚至有人称瘦金体为“亡国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瘦金体的传播与发展。
(二)瘦金体对后世的影响
宋徽宗利用皇权,创办宫廷画院,使宋朝的绘画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创造了个性鲜明的瘦金体。瘦金体虽然笔画纤细,但有金石之感,看似无肉,却骨中带肉,看似鲜有变化,却字字妙趣横生。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字与字之间,画与画之间,看似独立,却皆有牵连,给人一种干脆利索、轻巧有力的感觉。而且瘦金体十分难写,后世很多书法大家都很难写好瘦金体,仅仅是得其形,而难得其意。从当代书法家启功老先生自创的“启功体”上也能够看到瘦金体的影子:干净、清秀,筋骨分明。此外,后世的许多工笔画家,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看起来清新脱俗,也常用瘦金体来题画,为作品增光添彩。著名书法家张大千也对瘦金体有所传承和发展。瘦金体流传了近千年,一直为世人所喜爱,不管是懂书法的,还是普通人,都能欣赏得来瘦金体。
结语
瘦金体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虽然流传下来的杰出作品不多,学习者也较少,但它仍然给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参考的范本。在学习和临摹瘦金体时,应注重培养扎实的基本功,注意线条的流畅性,体现字体的精、气、神,突出其人文底蕴和深厚内涵。综合来看,瘦金体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及深远的影响,值得后世学习临摹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