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书法
2019-05-08王硕嘉那海峰
王硕嘉 那海峰
书法,是我国一大文化艺术瑰宝。“瘦金体”为宋朝皇帝——宋徽宗赵佶所创作的一种字体,个性极为强烈,不同于长期以来传统书法多以圆润、藏锋内敛之美,他所创制的瘦金体以独特的铁质筋骨之感,似破竹般用笔力道的削劲,写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铁画银钩结构——瘦硬用笔。即笔法成刀法,形态纤细俊美,充分展现了君王的自信与权威。但正因瘦金体对字体结构要求的严格,想要练好瘦金体必须要有极强的书法功底,除笔锋不应偏差外,还需要气度和风骨、才能练就。那么如何写出较为标准的瘦金体呢?
首先在进行创作之前应明确一点:宋徽宗赵佶能写出如此特有的字体,与其在工具的选择使用方面也密不可分。宋徽宗使用长锋狼毫勾线笔,硬度是书写笔画轻重分明却不失力度的关键。易用偏熟的宣纸以吸水,“瘦金体”的执笔也与传统书法较大区别,因其字体笔笔独特,瘦削却钢筋,需侧锋用笔,内紧外松,加强笔画形态上的视觉特征,对于较长的横、撇、竖钩、斜钩、竖弯钩,其笔画中段或主体均细长纤瘦,细若牵丝,与明显的顿笔一起形成线面的对比,从而也构成其獨特的篇章面貌。此外,尤其应掌控出锋收锋用笔的起收力度,应似草书般流畅。
熟悉了瘦金体的用笔规律,应试着临摹一些有特色的字,对比体会瘦金体的特点。笔力瘦劲虽然一脉相承,但结构和笔画却没有必然联系。后人若只亦步亦趋,不观察字体间严谨的部分,单纯的临摹也只是无用之功。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瘦金体很出名,但它并为成为书法的主流贴选。一是因为瘦金体虽好看但无论笔法和章法皆难以练习,大部分人只是学到型而无神。二是因为瘦金体没有受到大众的认可,脱离大众审美趣味倾向,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中不喜欢锋芒毕露,而是提倡内敛。普通大众认为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王献之这些名家书法才是传统意义的圆润、严谨之美。欧楷融通南北,但瘦金体其凌厉、刚劲的神韵唯有小众专家才赞美有加,选其为贴而临摹的人更是极少数。三是瘦金体没有进行广泛地传承,发展受限,这是瘦金体最大的问题——过于封闭。瘦金体的整个法度是收敛的,掺杂不了任何其他书法元素进去。这样的用笔和结构或许过于单一,艺术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即无法溯源,也无法创新。
竹枝柳叶,劲韧清峭。瘦金体为唐朝薛稷、褚遂良所创,但是由宋徽宗发扬光大,独具魅力。如考究薛稷、褚遂良等人的字,和赵佶瘦金体的差别还是极大的。瘦金体,是皇家气质、艺术天赋、独特审美以及浑厚艺术修养的产物,它让笔画变无可变,推崇到了巅峰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