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学生“改”的责任
——小学高段习作批改的实践尝试

2022-09-05盛文群

关键词:习作目标作文

盛文群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实验小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当前的教学,学生的习作负担并不轻:单元习作,考试习作,小练笔,日记……一个学期下来,写作总量不会少于20 篇;而教师也很忙,精批细改、全批全改,耗时巨大。虽然师生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学生的习作质量未见明显提升。

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困局,与习作教学中没有落实学生“改”的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笔者认为,对于学生,“改”不仅是权利,也是责任。学生不断地“练”,教师持续地“批”,但如果学生不“改”,改进就不可能发生。在习作教学中,落实学生“改”的责任,是习作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尝试在高段习作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改”的意愿、指导“改”的方法、提供“改”的实践等来落实学生“改”的责任,以期借此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我要改

修改习作难度颇大,考验着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驱,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搜集、交流修改文章的佳话

“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写作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托尔斯泰改了20 多个开头的《战争与和平》;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就的《红楼梦》……学生通过搜集并交流这些例子,能切身感受到修改文章的魅力,从而激发修改习作的兴趣。

(二)展示、交流修改后的习作

内驱力的激发,还需要享受修改带来的成就感。我们可以开辟多种途径展示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教室里的“弄潮儿”专栏,张贴的就是学生修改前后的对比作文;每周的习作欣赏课,各位小作者朗读佳作,畅谈修改文章的心得;钉钉群里的“向日葵”专栏,上传的是同学们的佳作,以及家长同学的夸赞与点评……这些展示,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激发了“我要改”的欲望。

二、我会改

叶圣陶说:“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但是作文的修改能力并非天生就会的,教师要尽到一个“帮助者”的责任,促使学生掌握“改”的技能,从而有效地落实学生“改”的责任。

(一)掌握习作的目标

要进行习作修改,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习作的目标。目标的制定,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元素,一是教材的年段及单元作文目标,二是学生的学情。在制定目标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共同参与。制订的目标要分层,可操作。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画老师》习作前,我与学生一起制订了如下目标,并让学生明确,习作修改也必须对照这些目标。

?

(二)提供“改”的示范

学生刚刚开始进行作文修改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些孩子甚至无从下手。每次习作后,教师要在浏览全班学生作文的基础上,搜集整理习作中的典型案例,借助电子白板或PPT,与学生一起探讨修改例文。在示范修改时,我们要教给学生关于修改作文的技巧与方法。

1.怎么改

通过示范批改,告诉学生批改作文可以遵循“读—批—改”的步骤,层层深入,有序进行。特别是要重视读,因为小学生的语感尚处在形成阶段,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容易出现错别字、病句,次序混乱,语意不清,而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来发现和纠正。

2.改什么

批改习作既要关注写作内容,也要关注文字表达;既要指出文章的优点,更要对例子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点评、修改。教师在对例文的示范评改中,要根据习作目标落实单元习作知识,帮助学生提炼出写作的密码。

3.用什么符号改

教师通过示范修改,告诉学生要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对习作进行增、删、调、改等。提醒学生使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修改,比如写初稿时用黑笔,修改用蓝笔,互改用红笔,从而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三)渗透“改”的技能

统编教材在单元编排中,每个习作的要素都会对应着一个阅读要素。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渗透“改”的技能,帮助学生落实作文要素。

五年级上册《_____即景》的习作要素是对景物进行动态描写。在单元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进行整体设计,使阅读教学中的读法与写法、评改方法相贯通。如学习了《四季之美》后,训练学生仿照课文,从视觉、听觉、感受这几个方面写一写印象深刻的某个景物,从而在阅读中训练写出景物动态美的习作技能。

三、我在改

“改”的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并非学生知道了一些改的方法技巧就能够很好地改。改的能力必然通过改的实践而发展,因此,习作过程必须提供多样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我在改”的实践,在改的实践中发展改的能力。

(一)对照目标,反复修改

习作修改目的在于使习作达成或更接近预定的习作目标,因此必须拿目标来对照才能发现需要“改”的地方。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照目标一条一条地加以修改。另一方面,要提供机会让学生根据目标多次修改:初稿时,边写边改;老师示范讲评后,细批细改;同学互改后,根据意见修改;誊抄前,针对老师的建议做最后的修改、整理。如此一文多改,学生方能改得扎实,改得有效。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充足的时间

修改习作是一个艰苦的脑力过程,也是一个积极的自我否定过程,在不断的否定中,达到高层次的肯定。为了高效地完成这个作业,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真实而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保证全体学生处于积极投入修改的状态之中。其次,保证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时间是修改质量的保证,也是强化学生的修改意识、树立良好的修改态度、培养良好的修改习惯的保证。

(三)重视教师的指导

学生习作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情感水平都影响着学生的习作能力。虽然学生明确了修改的目标,了解了修改的方法,但未必能马上转化为修改的能力。当学生遭遇困难、无处下手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帮助,指点迷津。教师及时地辅导,能够引领学生逐步提高修改的能力。

四、我们互相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互改非常重要,但是互改时不能放任自由,不能只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作为教师,要起到引领者的作用,精心组织互改活动的展开。

(一)进行合理的分组

互改方式多样:同桌互改,小组互改,自选对象互改等。多样的方式,能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批改欲望,但是切不可为新鲜而新鲜。教师在安排互改时,要注意学生能力的互补,以起到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作用。在批改时,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关注对方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由彼及己,反思自己习作中的问题。能力稍弱的同学重点关注同学习作中的精彩之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二)确定批改的内容

批改的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整体批改,也可以是专项的批改。限于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及思维特点,笔者觉得还是专项批改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例如在缩写民间故事时,把批改内容定为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目的是训练学生将语言概括得准确、通顺。在修改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时,以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和写出喜爱之情为批改内容,目的就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总之,要使互改有效果,教师就要根据习作的训练目标及学情确定批改的内容。

(三)关注批改的态度

身为小老师的学生们,批改同学习作的积极性很是高涨。教师要指导学生批改同学的习作时,态度要诚恳,要实事求是。对优点,要毫不吝啬地表扬、肯定;对问题,要语气婉转,指出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同学的批语。对同学提出的意见,要能基于自我评价学会判断,认同对方意见,要心怀感恩,认真修改。若有不同意见,则心平气和地展开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分文章七分改”,习作离开了修改,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终究难成佳作。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学生“改”的责任,提升学生修改习作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习作目标作文
习作展示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