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教育模式指导下小学体育社团的构建研究

2022-09-05曹贤锋

关键词:技战术社团阶段

曹贤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士小学)

一、运动教育模式用于体育社团活动的可行性分析

运动教育(Sport Education)主要来自游戏理论(Play Theory)和游戏教育(Play Education),是达尔·西登托普(Daryl Siedentop)教授提出的一种教育模式,其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的”运动者、“有运动素养的”运动者和“有热情的”运动参与者。Grant 认为一个运动教育模式的运动季的时间跨度不应少于20 次课,这种模式将整个教学单元看成一个完整的运动季,并指出这种超大单元的形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某一运动项目的认识与理解,习得熟练的运动经验。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运动素养,让运动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参加体育社团的同学,一般是对自己所参加的项目有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他们通常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和比赛,而且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来获得同伴的认同。相对于枯燥的学习和训练而言,比赛的方式对他们更具吸引力。比赛能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此外,学生进行社团活动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将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延伸到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之中,则能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的力量,以点促面,让社团成员带动其他同学锻炼,确保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二、运动教育模式指导下社团内容的安排

运动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6 个方面:运动季、团队联盟小组、正规比赛、最终比赛、成绩记录和庆祝活动。为了方便社团活动的开展,本文将运动教育模式的特点与体育竞赛和教学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将整个活动分为准备阶段、赛前阶段、比赛阶段和赛后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将“赛”的理念贯穿整个活动之中;赛前阶段和比赛阶段是活动的重点所在,教师要围绕每次课安排的内容进行设计和比赛,并做好比赛成绩记录;赛后阶段则是对社团活动的总结和对活动效果的检验。从参与社团的学生的能力水平来看,小学阶段体育社团活动可以安排一些基本的动作技术、组合技术、简单战术和基本规则的学习,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根据活动周期和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可将社团活动各阶段的内容和任务安排做出以下构想(见表1),不同的体育项目可以以此为参考,并做出适当调整。

表1 社团活动内容安排构想

三、运动教育模式指导下社团活动的构成部分

社团活动内容的确定,从宏观层面上给我们提供了方向和指导,但要具体到每一次活动的开展上来,则还需要进一步探索。Sport 教育模式提供了三种主要的课程类型:第一种课程类型是以学习和练习为主,通常在赛季的开始之初,也可以在赛季中出现;第二种课程类型是以练习和比赛为主;第三种课程类型是正式比赛。这三种课程类型给社团活动的安排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和学练的实际情况选择课程类型。结合体育课的构成部分,可以将社团活动课按照四个部分来进行,即开始部分、基本部分、比赛部分和结束部分。首先,在开始部分可将基本的课堂常规和热身活动贯穿其中;其次,在基本部分可以加强基本技战术的学习,并以小组为单位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准备;第三,在比赛部分可以将所学的内容设计成游戏或比赛的形式,组织团队进行各种比赛;最后,在结束部分可以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比赛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表现优异的同学予以鼓励和表扬。为方便理解,我们以表2 为参考:

表2 社团活动的构成部分

表2 在遵循人体生理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将准备部分的时间安排为占总活动时间的15%,以保证充分的准备活动时间,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在结束部分的时间安排占总时间的10%,以便在活动结束后能够充分放松身心。考虑到所处赛季的不同阶段,内容和任务都有所不同,在时间安排上做了相应的调整。在赛前期,主要是以技战术的学习为主,因而在基本部分安排的时间占总时间的65%,比赛部分安排10%用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在赛中期,既要巩固技术动作,也要提高在比赛状态下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基本部分安排的时间占35%,比赛部分的时间占40%;在赛后期,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技战术,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基本上形成了动力定型,重点是能够在比赛中有好的运动感觉和运动表现,因此在基本部分安排了15%的时间,比赛部分占60%的时间。当然,在各部分的练习内容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四、社团活动比赛的设计和组织

在活动过程中,比赛并不一定完全采用正规比赛的规模和形式,所以要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形式的比赛。由于在每次活动中学生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因而比赛的设计要适合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保证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通过比赛发展技战术能力,并有所提高。我们可以从比赛方式、比赛形式、参赛人数、比赛范围、比赛规则等方面入手,结合项目特点和技术特性来设计相应的比赛活动。

在赛前期,一般是安排以学习技术动作为主的比赛,可以针对某一技术动作来设计比赛,比赛可以是单人、双人、多人或者是全员参与。此外,在同场对抗性比赛项目中,还可以以无防守、消极防守和积极防守等方式展开比赛,还可以采取一对一、一对二或一对多的形式增加比赛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在赛中期,主要是提高技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能力,可以安排各种技术动作组合的比赛,并在比赛规则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比赛的范围可以是组内比赛和组间比赛。在赛后期,主要是进行统一规则的比赛,注重比赛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可以采取的方式有淘汰赛、循环赛、擂台赛等,还可以根据需要以预赛、半决赛、决赛等形式进行,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的比赛,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全体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将运动教育模式运用到社团活动之中既能够保证社团活动的完整性,在实际教学中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本文仅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思考方向,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以期取得更大的突破。

猜你喜欢

技战术社团阶段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基于大数据的足球技战术特征分析——以上海上港队为例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社团少年
第12届全运会击剑比赛技战术运用分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