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圆桌筵席和英国条桌自助看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2022-09-03唐芊张柏杨柴莉莉蒋慧张静

海外文摘·艺术 2022年13期
关键词:筵席分餐制圆桌

□唐芊 张柏杨 柴莉莉 蒋慧 张静/文

本篇论文以中英饮食文化差异为中心,重点讨论了就餐方式上的差异以及和造成其差异的原因。中国的就餐方式主要是圆桌筵席,而英国的就餐方式主要是条桌自助。中国,大家围坐圆桌,座次讲究,氛围热烈;而英国,大家分坐两旁,安静优雅,氛围冷清。我们经过研究中英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从历史发展、经济形势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分析造成中英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

中国与英国在饮食文化上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中国人的就餐方式是圆桌筵席,而英国人的就餐方式为条桌自助。这一差异使我们对此项课题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现在国内外有很多关于中英饮食文化方面的研究,但是从二者不同的就餐方式这一角度进行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此次研究采用了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来深入探讨这一主题,通过对两国饮食差异的研究分析,来探讨他们的内在原因及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希望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跨越文化鸿沟,推动世界文化融合。

1 中英饮食差异的表现

中英饮食文化各有千秋,可以说都是世界饮食文化上最独树一帜的存在。我们主要列举了餐桌礼仪、食材和就餐方式这三个方面的差异。

1.1 餐桌礼仪的差异

在正式的宴席上,中国人讲究尊老爱幼的和谐氛围,比如长者给小孩夹菜,晚辈给老人夹菜;主人出于关心会劝客人多吃菜等。用餐时,晚辈不允许在长辈面前一直谈笑。这种尊卑观念还推动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敬酒文化。在餐桌上,为了调节气氛,人们划拳,赛酒是常事,餐桌的场面越热闹越好。

英国的餐桌一般为长方形。男女主人分别坐在桌子窄的两端,宾客列坐在长的两的侧。女主人的右手边是最尊贵的男宾客,左手次之,男主人的右手边则是最尊贵的女宾客。西方的餐桌上,男女岔开坐,以方便交谈。宾客身份的尊贵则视其与主人的远近而定,总体而言,离主人越近就越尊贵[1]。从用餐氛围上说,英国人在餐桌上则比较安静。英国有浓厚的宗教文化,大部分人在用餐前都会进行祷告。

1.2 食材的差异

中国作为亚洲东部的大陆国家,属于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根据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发展种植业比较适合。中国有着悠长的农耕历史,中国人以大米和麦类作为主食。另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大;得益于这些条件,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食物菜品极具多样性,这也是形成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和众多各具特色地方菜系的重要原因[2]。

英国受其自然环境的影响,其饮食文化更具有海洋性。英国为冬暖夏凉,常年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于是英国人主要栽种饲料作物并大力发展畜牧业与乳酪农业。受地理因素的影响,作为欧洲最大的岛国,英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渔产资源。但其一年只有干湿两季,几乎天天阴雨的气候中,又使其植物性食物十分匮乏。因此英国传统食物还是以渔产海鲜、牛羊禽类为主。

1.3 就餐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就餐方式以圆桌筵席为主,这与其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牢固的集体主义思想密不可分。中国人通常共同围着一张餐桌吃饭,举筷夹食同一盘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圆桌筵席”。

英国作为西方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就餐方式最突出的特征就是AA制和分餐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条桌自助”[3]。英国人用餐一般用公勺夹取菜品到自己的餐盘中再享用,讲究一人一份。这种就餐方式也与其在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强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有关。

本次研究将以就餐方式这一差异作为重点,将从历史发展,经济形势,意识形态三个不同方面着手,详细分析中英两国形成不同就餐方式的原因。

2 中英就餐方式差异原因分析

中英饮食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中英就餐方式的表现也多有不同,总的来说,中国是圆桌筵席而英国是条桌自助。中英就餐方式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2.1 历史发展

中国圆桌筵席和英国条桌自助这两种就餐方式的形成都与两国历史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就中国而言,氏族部落时期,各部落自治,一个部落中的人们共同打猎,然后平均分配食物,食物通过加工后按照人数平分然后各自进餐,这是最原始的分餐制,这种就餐方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4]。西周实行列鼎制度,鼎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人们吃饭的工具。秦朝统一中国,为社会物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人们饮食结构中肉食的比重增加,同时秦朝烹饪技术取得很大的进步,食品种类也增多,人们的饮食生活更加丰富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夷矛盾不断激化,战争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交融,由此圆形餐桌从游牧民族传入中原。隋唐时期兴酒肆,盛行享乐主义,流行举办宴饮,追求和谐热闹。到了宋代,封建士大夫阶层发展壮大,推动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走向高雅性和趣味性,人们对饮食极致追求,不仅对要求餐具精细贵重,在饮食上还实行了分餐制。明清时期尤其是15世纪郑和下西洋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水平提高,中英饮食文化交流增多,中国饮食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5]。

在英国,15世纪末,都铎王朝实现了对英国的专制统治。饮食上,统治者用“禁奢令”规定不同等级人们的饮食食材和数量,以此确立阶级之间的差异。16世纪,英国不断扩大殖民扩张的规模,因此也使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就餐时更倾向于选择个人而食的分餐制。18世纪,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迎来了大机器生产时代,中产阶级人数激增,上流餐饮餐具成为主流。世界大战期间,贵族们的财力和权力逐渐削弱,助长了个人主义,有利于分餐制的推行,同时味道一般而耐储存与方便的食品成为了英国菜的主流。

2.2 经济形势

中国和英国不同轨迹的经济发展状况对两国饮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带来了圆桌筵席和条桌自助两种不同的就餐方式。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远古时期就餐方式也曾是个人分餐制,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食物匮乏。人们常常多人配合进行打渔、狩猎和采摘,所以常常是群体在获取食物后将食物严格分割后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人,这样就形成了个人分餐制[4]。到了宋朝,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市井文化极其丰富,因而大量的食坊、酒坊和乐坊盛行。1005年,北宋和辽国缔结了“澶渊之盟”后,国家得以休养生息,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变革,集体共享制就逐渐形成并取代了个人分餐制,进餐时大家围坐圆桌,共享筵席成为了中国主流饮食方式,流传至今。

在欧洲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英国工业、市场经济都得到了发展,这使得中产阶级群体不断壮大,上流社会的餐饮礼仪因而逐渐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人们有了个人财产意识,个人主义文化也在英国因此发展起来,人们在饮食上也更加强调个人主义了[6]。分餐而食的就餐方式流行起来,做好的食物被提前分配到餐盘里,然后再端上桌,每人一份,供就餐者独自食用。英国经济发展使个人主义文化逐渐深入人心,从而让个人分餐制根深蒂固。由此可见,英国的个人分餐制是欧洲经济发展下的一个文化外层产物。因此,英国人就餐时虽也就座于同一张条桌上,但却一直遵循着各持一份,独自享用自己的食物的条桌自助就餐方式。

2.3 意识形态

中国重视集体用餐的就餐方式,其主要表现就是圆桌筵席,这种就餐方式注重宴饮时的热闹氛围。而英国人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这种价值观体现在饮食文化上就是以自助餐为代表的分餐制,英国人在吃饭时选择条桌自助,更讲究个体的舒适[7]。中英这种就餐方式的不同也源于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宣扬会餐制饮食文化,反映出的是汉民族的大团圆文化[8]。人们相互敬酒、让菜、劝菜,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互相尊重和礼让等一脉相承。“共食”产生的基础,除了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之外,还在于中国是人情社会,自宋朝以来形成的婚丧嫁娶“办桌文化”“酒席文化”在明清以后也延续了下来。合餐,代表着“平等”“分享”的社会理念,选择“合餐”其实是对过去阶级不平等的一种摒弃。而合餐到“共食”,则体现了中国人有食共享的优良品德。

英国崇尚个人主义,文艺复兴对西方的分餐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西欧各国摈弃中世纪的狭窄视野和生活习气,开始追求自由的个人主义,并慢慢形成了个人自主,各负其责的社会氛围。到了17世纪,人们的就餐方式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每个人有自己的餐具,食物则由专门的公共工具所分配,这满足了英国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新需求。英国的个人主义文化注重隐私,所以他们用餐时几乎没有人会越过旁边的人去拿桌子上的东西。

3 结语

中国圆桌筵席和英国条桌自助两种就餐方式背后蕴含着两国各自不同的文化差异,这两种就餐方式之间也各有优劣,我们在传承中国圆桌筵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注意公共卫生,特别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和英国甚至是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提倡公筷公勺既能保护传统圆桌筵席文化,又能提升人们的公共卫生理念;不聚集、少聚餐的倡议能够切断“传染病源”,防止疫情大面积的扩散传播。抗击疫情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应选择适当的生活方式配合防疫工作,不留下“病从口入”的隐患。

也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英国的分餐制对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说中国圆桌筵席的就餐方式就不可取,我们应该把中国由来已久的圆桌筵席饮食文化传承下去,既要保留圆桌筵席这种就餐方式的传统,又要使其适应当前新时代发展和疫情防控的需要。

从本质上讲,两国饮食文化不分良莠,各有千秋。当前,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的过程中,对彼此不同的饮食文化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研究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能够让我们尽可能多的掌握多元化的饮食文化习惯和背景,不断提升中英两国公民饮食文化交际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扬中英两国优秀的饮食文化,促进彼此饮食文化的交流,最终推动中英饮食文化的共同进步。■

引用

[1] 陈胜.浅谈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餐桌礼仪[J].校园英语,2012(7):131.

[2] 赵节昌,魏洁云.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发展路径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15):120-121.

[3] 管一博.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浅论.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4):90-91.

[4] 林海聪.分餐与共食——关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汉族饮食风俗变革考论[J].民俗研究,2015.(1):112-120.

[5] 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中华文化论坛,2015(5):176-180+192.

[6] 姜晓莉.西方分餐制和AA制的个人主义文化渊源及与东方相关集体主义饮食文化的对比[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0):17-22.

[7] 牛泽鹏.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J].林区教学,2014(10):67-68.

[8] 朱彩霞.浅议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与反思[J].理论学习,2008(11):59-60.

猜你喜欢

筵席分餐制圆桌
著名学者呼吁恢复中华“分餐制”
《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国家标准正式获批
石道圆桌(一)
晒黑是为了暗中保护你
圆桌讨论纪要
圆桌讨论纪要
圆桌讨论纪要
他却独来独往
阳城八八筵席有了制作标准
我们家的“分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