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奶牛场O型口蹄疫疫苗抗体消长规律研究
2022-09-03黄剑锋
黄剑锋
延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南平 353000
0 引言
口蹄疫是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和其他家养、野生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动物达70 多种。临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性疹。该病传播途径多、速度快,曾多次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政治、经济损失。鉴于此,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口蹄疫主要为O、A、C三型及ZB型(云南保山型)。犊牛需通过母源抗体及后续疫苗免疫来获得抵御病毒的能力,而母源抗体又会直接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好坏,因此了解犊牛体内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可以准确地掌握疫苗免疫的最佳时机,为犊牛提供有效保护。本文选择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的2 个规模奶牛场,对40 头犊牛的母源抗体、免疫抗体进行持续监测,掌握其消长规律,以建立适合该场犊牛的口蹄疫疫苗常规免疫程序,同时探索延平区现阶段广泛应用的口蹄疫疫苗的抗体产生时间和免疫持续有效性,建立有针对性的免疫程序,为控制口蹄疫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动物和材料
1.1 试验动物
选择在延平区12 家规模化奶牛场中具有代表性A场和B场母牛及犊牛各20 头。
1.2 试验材料
1.2.1 疫苗
A场常年免疫中牧实业有限公司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批号:2007005;B场常年免疫内蒙金宇宝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批号:20137019。
1.2.2 试验器材
一次性5 mL采血器、酶标仪、低速离心机、1.5 mL离心管。
1.2.3 检测试剂
试剂盒由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批号:20210107103-4。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则
随机在A、B场各选取犊牛20 头及对应母牛20 头,在出生当天、4 周龄、6 周龄、9 周龄、12 周龄检测母源抗体水平,根据母源抗体的消减情况确定首免、二免时间(首免的时间以母源抗体合格率低于50%确定,首免后以免疫抗体合格率低于50%确定进行二免),免疫剂量参照各试验厂家产品使用说明书[3]。
犊牛分别在出生当天、4 周龄、6 周龄、9 周龄、12 周龄和首免后的3 周、4 周、6 周和二免后的4 周、8 周、12 周各进行1 次抽血检测;采集血样、分离血清,进行抗体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免疫时间。
2.2 采样方法
母牛采用尾静脉采血,采血时举起牛尾,在尾根10 cm左右中点凹陷处消毒后垂直进针采血,每头牛采血不少于3 mL。结束后,消毒止血;犊牛采用颈静脉采血,将犊牛头部左侧保定,在采血部位下方,压迫静脉血管,使其充盈,如水管状,触摸有波动感,在进针部位,剪毛、消毒,与皮肤成45°角进针,见血流出后即可采集血样,每头牛采血不少于3 mL。结束后,消毒止血[1]。
2.3 血清制备
将采好的牛血清垂直静置2~3 h(主要视环境温度而定,温度越高时间越短),采血器中有血清析出后,用1.5 mL离心管分装,个别无血清析出或分装时有血细胞混入的,采用低速离心机4000 r/min,离心2~3 min,取上清液,分装并做好标记,填写完整采样单。采血应在饲喂完成后,有饮水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出现血清蛋白冻[2]。
2.4 判定标准
O型抗体(母源)免疫合格率判定,根据抗体试剂盒说明书的判定标准:病毒抗原对照4 孔,去掉最高和最低OD值,计算剩余两孔的平均OD值,再除以2,即得到50%对照值,该值为临界值,表示阻断50%反应的对照OD值。
ELISA抗体效价与免疫动物攻毒保护关系:牛、羊抗体效价≥(1∶128),99%以上保护;抗体效价在(1∶90)~(1∶22)之间,50%保护;抗体效价≤(1∶16),不保护。根据《延平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2021—2025年)》文件,口蹄疫血清学监测使用液相阻断ELSIA试验抗体效价≥(1∶128),判为合格;抗体效价<(1∶128),判为不合格,存栏家畜的抗体合格率≥70%时,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4](表1)。
表1 口蹄疫O型抗体效价判定
3 结果
3.1 产后当天母牛与犊牛的抗体结果
从表2中看出,A场产后当天口蹄疫O型抗体效价合格率达100%,B场产后当天口蹄疫O型抗体效价合格率达95%。
表2 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结果
3.2 母源抗体消涨情况
从表3中看出,A场犊牛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合格率4~12 周分别为(100%、90%、65%、50%);B场犊牛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合格率4~12 周分别为(95%、75%、55%)。根据试验要求,在9周龄时对B场的试验组犊牛进行首次免疫,12周龄对A场的试验组犊牛进行首次免疫[5]。
表3 犊牛在不同周龄时口蹄疫O型母源抗体检测结果
3.3 首免后抗体消涨情况
从表4中看出,A场犊牛首免3~6周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5%、75%、55%);B场犊牛首免3 周免疫抗体合格率为28%。B场犊牛有2 头因腹泻淘汰退出试验组,根据试验要求,A场于首免后6 周开始二免,B场首免后3 周开始二免。
3.4 二免后抗体消涨情况
从表6中看出,A场犊牛首免4~12周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5%、95%、90%);B场犊牛首免4~12周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4%)。
表6 犊牛二免后4~12周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母源抗体对犊年的影响
A场母牛产后当天18 头口蹄疫免疫抗体效价在(1∶256)以上,2 头为(1∶128);B场母牛产后当天2 头母牛免疫抗体效价为(1∶1024),17 头在(1∶256)~(1∶128)之间,1 头为(1∶64),由于母源抗体不稳定,同时采样和检测、饲养状况及犊牛个体差异等,影响了犊牛母源抗体效价维持情况,使母源抗体效价B场没有达到A场的维持效果[6]。
表5 犊牛首免后3~6周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结果
4.2 B场首免后时间维持较短的原因
在B场中使用的是金宇宝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疫苗,根据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首免后21 日龄是需要进行二免,所以B场首免后3周口出现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不理想是有可能的,同时疫苗免疫在操作中是否出现失误,也是其中关键因素。因此,在养殖场疫苗免疫过程中,有效的免疫操作,是否出现漏免,无效免的情况,也是至关紧要的[7]。
4.3 如何更好的确定首免时间的建议
从此次试验结果来看,犊牛何时进行首免,应根据各场免疫、饲养、个体情况而定,首先应考虑到母牛的免疫时间,免疫抗体效果在产前是否达到可保护的范围,应考虑在产前对其进行抗体检测,并进行适当的补免,确保提供足够的母源抗体;其次在首免前对犊牛的个体差异、饲养和体质状况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可考虑在免疫前进行一次群体抗体检测后,再确定首次免疫时间[8]。
5 结论
根据此次试验结果,对A场的犊牛免疫程序设计为:犊牛出生后12 周开始首免,首免后第6周开始2 免,以后每4 个月免疫1 次;B场的犊牛免疫程序设计为:犊牛出生后9 周开始首免,首免后第3周开始2 免,以后每4 个月免疫1 次。通过随后对A、B两场犊牛的两次口蹄疫免疫抗体抽检结果表明,重新设计后的免疫程序是有效的,能较好的对两场犊牛提供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