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痴呆照料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022-09-03朱越琪邵益峰邵亦娟方文燕
朱越琪,邵益峰,邵亦娟,方文燕
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心身科1、精神科2、护理部3,浙江 建德 311612
阿尔茨海默症又名老年痴呆,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痴呆患者不断增多,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多数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低,目前临床上尚无治愈该病的方法,一般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大部分患者接受家庭照护[2]。研究指出,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多数未接受专业的培训,对日常的护理知识缺乏,无法正确识别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无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照顾,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持续降低,同时加重照料者心理负担,影响照料者的身心健康[3]。痴呆患者需长期的照料,照料者在经济、心理、体力等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且照料者的角色不可或缺,其心理状态的情况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照料者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的研究较少[4]。应对方式为个体在受到压力或挫折时对应激源的处理方式,良好的应对方式提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较好[5]。本文旨在探究社区老年痴呆照料者的焦虑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对照料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21 年9~10 月在东昌社区、西湖社区、府西社区选取符合老年痴呆诊断的60例患者的照料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痴呆诊断参照ICD-10[6]中标准;(2)执行主要照顾者身份时间在1 年以上,目前仍执行照料者身份者;(3)照料者无精神系统疾病;(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照料者为护工或保姆等;(2)照料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者;(3)经解释后,拒绝参与本研究者;(4)参与其他研究者。本研究经建德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进行问卷调查前,向研究对象充分解释各个条目的意义,填写问卷时调查对象单独填写,其他家庭成员不参与。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1)焦虑障碍状态:应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17[7]筛查痴呆患者照料者广泛性焦虑障碍状态。该量表共7 个条目,分为紧张焦虑、不能控制的担忧、过度担忧、不能放松、静坐不能、易激惹、不详预感,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每个项目0~3分,GAD-7 评分低于5 分为无焦虑;5~9分为存在轻度焦虑;10~14分为中度焦虑;≥15分为重度焦虑。(2)应对方式:应用简易应对问卷[8]评价痴呆患者照料者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2个维度,其中1~12 项条目为积极应对,13~20 项条目为消极应对,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每个项目0~3 分分别表示“从不、偶尔、有时、经常”,积极应对分值越高提示应对方式趋向积极,消极方式分值越高表明应对方式趋于消极。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痴呆照料者的焦虑评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痴呆照顾者焦虑评分的相关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老年痴呆照料者的焦虑评分比较 痴呆照料者的焦虑评分为(13.14±2.95)分。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状态、文化程度、是否与患者同住的痴呆照料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老年痴呆照料者的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1 不同老年痴呆照料者的焦虑评分比较(±s,分)
变量年龄(岁)≤30 31~39 40~49≥50性别例数焦虑评分F/t值19.052 P值0.001 6 10 24 20 7.21±2.05 9.84±2.36 14.50±2.65 17.94±2.71 4.485 0.001男女18 42 8.26±3.02 13.94±3.24婚姻状况未婚已婚/同居离异/丧偶工作状态离职在职退休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是否与患者同住9.521 0.001 4 38 18 6.84±2.11 9.54±2.64 13.64±2.70 37.062 0.001 18 10 32 16.24±2.30 12.24±2.05 8.10±2.34 13.322 0.001 12 14 24 10 14.49±2.41 11.64±2.01 8.14±3.21 5.68±1.69 2.086 0.046是否50 10 13.64±3.04 10.61±2.46
2.2 老年痴呆照料者的应对方式评分与国内常模[9]比较 老年痴呆照料者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常模,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老年痴呆主要照料者应对方式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s,分)
表2 老年痴呆主要照料者应对方式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s,分)
组别痴呆照料者国内常模t值P值例数60 846积极应对方式19.37±3.45 21.32±2.46 5.260 0.001消极应对方式15.89±2.74 12.75±2.17 9.694 0.001
2.3 老年痴呆照料者的焦虑评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照料者的焦虑评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08,P=0.029),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10,P=0.024)。
2.4 老年痴呆照料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 以痴呆照料者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状态、文化程度、是否与患者同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作为自变量,将痴呆照顾者焦虑评分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文化程度、积极应对对照料者焦虑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见表3、表4。
表3 赋值情况
表4 老年痴呆照料者焦虑状态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多数痴呆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需接受照料者长期照顾,随着痴呆患者病情的进展,还会进一步加重照料者的负担,干扰照料者的身心健康。研究指出,多数老年痴呆照料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且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程度降低[10]。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功能的损伤,多数因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饮食起居均需照料者照顾;此外,老年人群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系统疾病等,需长期服药和合理饮食运动,这对照料者要求会更高,照料者一方面需保证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需帮助患者康复锻炼、督促患者用药,并且需时刻警惕患者出现其他意外情况,如跌倒、走失等,不仅加重照料者负担,还会增加照料者焦虑情绪[11]。照料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在照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变差,甚至对患者不耐烦,进而影响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12]。笔者分析老年痴呆照料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原因可能为多数照料者未接受专业培训,缺乏护理常识,无法正确识别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表现,以及不能科学地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易发生激素分泌失衡,如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等的分泌持续增多,多巴胺、5 腔色胺等浓度降低,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引起。故在治疗痴呆患者时,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需密切关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状态、文化程度、是否与患者同住的痴呆照料者焦虑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照料者的焦虑情绪加重。照料者婚姻状态中离异照料者焦虑情绪最重,其原因可能为该类人群获得社会支持较少,照料的压力不断累积。不同工作状态照料者焦虑情绪存在差异,离职状态照料者焦虑体验程度最高,其原因可能为照料者缺乏经济来源,收入减少,经济负担加重,随之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13]。文化程度较低的照料者焦虑状态较严重,这是由于文化程度低的照料者在疾病知识方面获取的支持较少,对痴呆患者表现出的焦虑、妄想、异常行为等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更易出现焦虑[14]。
应对方式为个体在面对压力、挫折时为消除或减轻应激源的影响而采取的认知及行为上的改变,可分为消极和积极应对方式[15]。应对方式受个体的认知、性别、职业、经历、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16]。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照料者积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常模,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常模,表明老年痴呆照料者面对应激时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较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遇到的问题时,其抗挫折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较差。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痴呆的病程较长,且多表现为肢体瘫痪、精神行为异常等,暂无药物可以治愈,只能通过护理尽可能维持痴呆患者的社会生活功能,减轻精神行为症状有关,这就需要照料者的长期照料,这将对其身心、情感、社会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痴呆照料者焦虑情绪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积极应对得分越高,焦虑情绪降低,而与消极应对方式正相关,照料者消极应对分值越高,焦虑情绪加重,提示采取回避、屈服等应对方式更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加重照料者的精神压力。进一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照料者焦虑情绪的因素,发现性别、文化程度、积极应对对照料者焦虑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验证应对方式对痴呆患者照料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综上所述,社区老年痴呆照料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照料者应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其焦虑情绪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