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二烯三胺与三乙醇胺混合胺溶液CO2吸收剂研究

2022-09-03张欢汪丽叶舣赵兴雷

发电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溶剂黏度速率

张欢,汪丽,叶舣,*,赵兴雷

(1.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市 朝阳区100029;2.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北京市 昌平区102211)

0 引言

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现象日益加剧,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影响,这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1]。温室气体中CO2所占比例高达77%,造成了目前60%以上的温室效应[2]。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巴黎协定》,其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 ℃以内[3]。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化石燃料作为一次能源的主体,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4]。尽管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的供应正在增加,但它们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取代化石能源[5]。因此,制定大幅减少高CO2浓度固定源(供热与发电厂)和直接从空气中捕集CO2的战略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6],学术界和工业界努力寻找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7]技术被认为是一项具有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技术,到2050年将贡献约14%的减排量[8]。

CO2捕集是CCUS技术的第一步,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几种碳捕集技术包括吸收法、吸附法、膜法、生物质法和低温蒸馏法[9]。上述捕集方法中,基于有机醇胺溶液的化学吸收技术最成熟、商业化程度最高,也是从化石燃料燃烧后烟气(主要是燃煤电厂烟气)中捕集CO2最常用的技术[10],其本质是利用CO2与醇胺溶液发生可逆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在低温下正向进行,吸收CO2;高温下反应逆向进行,CO2被释放出来,吸收剂得以再生循环利用[11]。根据与氨基氮原子相连的氢原子数,将有机醇胺分为伯胺、仲胺和叔胺。伯/仲胺与CO2反应遵循Caplow于1968年提出的两性离子机理(Zwitterion Mechanism)[12],叔胺结构中由于氮原子没有与氢原子直接连接,在和CO2反应时不能形成两性离子,无法像伯/仲胺一样与CO2直接反应。实验研究发现,叔胺在反应过程中起类似催化的作用[13],即游离胺与水溶液之间形成的氢键增强了水与CO2的反应,从而促进了CO2的水化。

在燃煤电厂烟气捕集中,使用单乙醇胺(MEA)进行捕集的方法最先工业化,其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高、黏度小、成本低[14],是应用最广泛的吸收剂之一,并被视为评估各种吸收剂捕集CO2性能的标准,但其再生能耗高,容易发泡及降解变质,设备腐蚀严重[15]。为解决传统吸收剂存在的技术难题,新型高效溶剂的研发及捕集工艺改进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目前,除了MEA,人们对其他的单组分胺类吸收剂,如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N-甲基二乙醇胺(MDEA)、2-氨 基-2 甲 基-1-丙 醇(AMP)、哌 嗪(PZ)、羟乙基乙二胺(AEEA)和二乙烯三胺(DETA)等,也有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伯/仲胺(如DEA 等)具有高吸收容量和吸收速率,但反应热和腐蚀性较高,再生性能差[16-17];叔胺(MDEA、TEA 等)有较低的反应热、较好的CO2吸收容量,不易降解且再生性能好,但缺点是吸收速度太慢,无法单独用作吸收剂[18-19];空间位阻胺(AMP、PZ等)的腐蚀性和反应热都比MEA小[20-21],也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但CO2吸收容量较低;多胺类(DETA、AEEA 等)分子结构具有多个氨基,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和明显高于MEA 的净循环容量,再生温度比MEA 低,更耐热和氧化降解[22-23],但黏度比MEA高且再生速率较慢[24],因此其应用前景也受到制约。

Guo 等人[25]进行的溶剂筛选实验表明,使用由2 种或2 种以上的有机胺组成的混合吸收剂,比单一溶剂具有更优异的CO2捕集性能。叔胺具有较高的平衡容量和较低的反应焓,能大大降低混合胺的潜热和显热,使得再生能量大幅降低,减小了汽提塔中所用溶剂再生造成的能耗损失[26],伯/仲胺的快速动力学可以让复配吸收剂同时具有较快的CO2吸收速率、较高的CO2吸收容量[27]。

为了减少体系的再生能耗,提高捕集性能,同时降低经济成本,克服单一有机胺溶剂的缺点,本文选用多氨基结构特点的DETA 作为主体吸收剂,能催化再生过程的叔胺TEA 作辅助吸收剂,按不同质量分数复配成混合胺吸收剂,同时将传统单组分吸收剂质量分数30% MEA 作为参考标准,对DETA+TEA 两组分有机胺吸收剂的吸收−解吸和黏度性能及解吸能耗进行系统的研究。

1 实验简介及流程

1.1 实验试剂

实验试剂成分为:w(MEA)≥99%,w(DETA)≥99%,w(TEA) ≥98%,w(CO2)1>99.99%,w(CO2)2=15%,w(N2)>99.99%,w(O2)>99%,w(SO2)=3%。

1.2 实验仪器

吸收−解吸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黏度测试采用Anton Paar 的SVM 3000 型全自动黏度密度测量仪。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Fig.1 Experimental setup diagram

1.3 吸收解吸实验流程

实验步骤如下:

将DETA+TEA 溶解于去离子水,分别配置5组150 mL二元复配溶液,溶液中DETA和TEA的质量分数配比分别为30%+0、25%+5%、20%+10%、15%+15%、10%+20%。

取150 mL配置好的吸收剂经加液口加入反应釜,设定搅拌器转速为300 r/min,调节恒温油浴温度为40 ℃。

开启氮气瓶,用N2吹扫体系(防止杂气干扰),待反应釜内吸收剂温度与油浴温度一致时,开启CO2(分析纯,99.9%)气瓶,利用流量计控制N2流量为3 L/min,CO2流量为0.47 L/min(保证混气中进气口处CO2的质量分数在14.25%左右(模拟烟道气)),点击气体分析仪的开始计数键,过程中气体分析仪会实时记录釜内出气口的CO2气体浓度,每秒自动记录在电脑端,醇胺吸收剂吸收CO2的量可通过气体分析仪记录的CO2浓度计算得到。

待实验吸收饱和后(当吸收后气体中CO2浓度达到95%进气浓度时),点击气体分析仪计数结束按钮。关闭CO2进气阀,等待N2吹扫(吹出管路中残留的CO2气体)至CO2浓度为0。在吹扫的过程中关闭油浴锅的循环,将饱和醇胺溶液冷却到40 ℃。

待上一步骤中气体吹扫干净,温度也降至40 ℃,开始解吸。调节流量计控制N2流量为1.5 L/min,关闭CO2进气阀,打开油浴升温,点击气体分析仪的计数开始按钮,开主路,关旁路。待反应釜中吸收剂的温度达到100 ℃之后,调节油浴升温按钮,使吸收剂温度在100 ℃恒温1 h。解吸出的CO2量也可通过气体分析仪记录的CO2浓度计算得到。每个样品测试5 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4 循环稳定性测试

实验将原本由CO2/N2组成的模拟烟气改为CO2/N2/O2/SO2混合气,调整各自的流量使w(O2/SO2)=1%,w(CO2)=14.25%,剩余为N2,其他操作流程和参数设置与吸收解吸过程一致。

1.5 黏度测试流程

使用SVM 3000型全自动黏度密度测量仪,设置其初始温度为20 ℃,终点温度为80 ℃。每次取2 mL测试样注入进样口,每个测试样完成后使用去离子水清洗黏度仪腔室,N2吹干后进行下一组测试,每个样品也测试5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6 解吸能耗计算

化学吸收法CO2捕集工艺解吸能耗计算公式[28]为

式中:W表示吸收剂单位CO2解吸能耗(解吸总能耗与解吸的CO2比值);Qads为解吸反应所需反应热;Qrs为富液升温显热;Qg为富液汽化潜热;nCO2为解吸出的CO2的量;c为吸收剂的比热容;Δt为富液再生升温幅度;M为有机胺的相对摩尔质量;ψ为吸收剂质量分数;Δx为吸收剂的CO2负载量;ΔHads为解吸单位CO2所需反应热;qg为解吸单位CO2时水的汽化潜热。

2 实验讨论

2.1 吸收性能比较

本文以质量分数为30%的传统吸收剂MEA作为参考标准,在温度为40 ℃下,通过测试吸收容量和吸收速率,研究总质量分数为30%的DETA+TEA的5组不同复配吸收剂的CO2吸收性能。图2和图3 展示了不同溶剂单次吸收过程CO2负载量(吸收量)和吸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反应初期,胺溶剂吸收CO2以化学反应为主,此时吸收剂过量,反应速率较快,负载量从0开始增加;随着反应进行,负载量逐渐升高,溶液中有机胺被逐渐消耗,化学反应速率随之减慢;直至溶液中有机胺分子与CO2完全反应后,吸收速率逐渐趋于平缓,此时吸收以物理缓慢吸收为主,当尾气CO2浓度达到95%进气浓度时,吸收饱和,吸收速率趋于0。

图2 不同溶剂吸收过程CO2负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Fig.2 Variation of CO2 loading with time in absorp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solvents

图3 不同溶剂吸收过程吸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Fig.3 Variation of the absorption rate with time in the absorp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solvents

如图2、3所示,不同溶剂吸收过程CO2饱和负载量及吸收速率的关系为:30%DETA>25%DETA+5%TEA>20%DETA+10%TEA>15%DETA+15%TEA>10%DETA+20%TEA>30%MEA。由于MEA 分子量小,水中溶解度大,且分子结构只含有一个伯胺,与CO2反应到终点的时间较短,DETA分子结构中包含2个仲胺和1个伯胺,与CO2具有更高的反应活 性[28],MEA 理 论 吸CO2收 量 为0.5 mol/mol,DETA 理论吸收量为1.5 mol/mol,DETA 和MEA的摩尔质量分别为103.17 g/mol和61.08 g/mol,故对于同体积、同质量分数的胺吸收剂,DETA 饱和吸收量高于MEA。引入的辅助吸收剂TEA不涉及氨基甲酸盐的生成反应,只促进CO2的水解,效果远远低于发生化学反应的伯/仲胺,因此总质量分数一定的情况下,复配溶剂中DETA 含量越低,饱和负载量和吸收速率越低。

2.2 解吸性能比较

除了吸收性能,解吸性能也是评价吸收剂能否工业应用的重要指标,解吸过程就是富液经高温将吸收的CO2释放再生变为贫液的过程。图4为不同溶剂解吸过程CO2负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4 可以看出,所有溶剂再生都不完全,这是因为吸收过程醇胺溶剂与CO2反应生成的氨基甲酸盐在高温下,部分盐会变质生成恶唑烷酮和咪唑啉酮[29]等物质,咪唑啉酮稳定不易再生,因此再生不完全。解吸时间关系为:10%DETA+20%TEA>15%DETA+15%TEA>20%TEA+10%TEA>25%DETA+5%TEA>30%DETA>30%MEA,在相同解吸温度下,DETA再生时间比MEA短,说明在同一再生温度下,DETA 比MEA 更容易再生。相同含量下,复配溶剂与单组份DETA 相比,随着TEA 含量的增加,解吸时间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叔胺与CO2反应生成的碳酸盐/碳酸氢盐不稳定,高温易再生,能缩短再生时间和提高CO2再生量。

图4 不同溶剂解吸过程CO2负载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Fig.4 Variation of CO2 loading with time during desorp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solvents

解吸过程不同溶剂解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5 所示,分为3 个过程:1)解吸初期反应釜内除了富液,还有部分CO2气体没有吸入到溶剂,残留在剩余空间,在打开反应釜进行解吸的一瞬间会随着N2排放出来,造成尾气CO2浓度短暂偏大,解吸速率存在一个小峰值,随后恢复正常;2)随着体系温度快速上升,富液中的CO2快速解吸,速率达到最大值;3)剩余牢固结合的CO2开始缓慢解吸,速率缓慢下降直至解吸结束。结果显示,DETA 系列溶剂解吸速率均高于MEA,且复配溶剂的最大解吸速率随TEA含量的升高而增加。10%DETA+20%TEA 的最大解吸速率最高,为2.18 mmol/(L⋅min),比30%DETA 的1.85 mmol/(L⋅min)提高了17.84%,相较于30%MEA的0.716 mmol/(L⋅min)提高了约2倍,说明TEA能提高复配溶剂的再生性能。

图5 解吸过程不同溶剂解吸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Fig.5 Variation of desorption rate with time in the desorp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solvents

2.3 循环性能比较

吸收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完整吸收−解吸过程的饱和负载量、解吸量、解吸率及多次循环稳定性。富液的CO2负载量即溶剂的饱和吸收量,贫液的CO2负载量即溶剂的残留量,吸收量与残留量的差值即为该溶剂的解吸量。解吸量与吸收量之比为解吸率。(为了方便画图,分别用Ⅰ、Ⅱ、Ⅲ、Ⅳ、Ⅴ、Ⅵ表示吸收剂30%MEA、30%DETA、25%DETA+5%TEA、20%DETA+10%TEA、15%DETA+15%TEA、10%DETA+20%TEA。

图6展示了不同溶剂的解吸量和饱和吸收量,吸收量和解吸量最高的3 个溶剂为30%DETA、25%DETA+5%TEA 和20%DETA+10%TEA, 与30%MEA 相比,其吸收容量分别提高了48.5%、43.1%、34.5%,解吸量分别提高了44%、48.9%、46.1%。30%DETA 的饱和负载量最高,但解吸量却低于其他2 组复配溶剂,所以TEA 的加入可以调节溶剂的解吸性能,接下来要进一步确定复配溶剂的最适配比。

图6 1次完整吸收−解吸过程CO2负载量Fig.6 CO2 loading of a complete ab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

图7 展示了不同溶剂的解吸率。通过前面对吸收解吸容量的比较初步确定了3 组溶剂,30%DETA 的解吸率为0.85,低于基础溶剂30%MEA,不考虑。20%DETA+10%TEA 的解吸率为0.96,比25%DETA+5%TEA的0.92高,所以通过综合考量认为,20%DETA+10%TEA 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新型CO2吸收剂。

图7 1次完整吸收−解吸过程CO2解吸率Fig.7 CO2 desorption rate of a complete ab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

有机胺溶液多次吸收−解吸循环稳定性是评估吸收剂能否工业应用的一个重要参数。考虑到实际电厂烟气中除了CO2外,还混有一些杂质气体(主要是O2和SOx,占烟气质量分数的1%),其对吸收剂吸收解吸循环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考察其影响效果,将通过前面实验筛选出的最优配比的复配溶剂20%DETA+10%TEA 通O2/SO2杂气,与未通杂气的吸收剂进行20 次吸收−解吸循环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未通杂气的吸收剂经20次循环,第1次与第20次的解吸量分别为3.55、3.48 mol/L,20 次循环稳定性为98%,通O2/SO2杂气的吸收剂第1 次与第20 次解吸量分别为3.41、3.2 mol/L 溶剂,稳定性为90.6%,解吸量和稳定性均有一定程度降低,这是因为杂气会与一部分胺吸收剂反应生成一些不可逆的氨基酸盐,使得与CO2反应的胺活性组分降低,于是循环解吸量也会降低。但经过20次循环,其稳定性仍能高达93.8%以上,仅比未通的吸收剂低4%,说明20%DETA+10%TEA具有良好的吸收−解吸循环稳定性。这是因为杂气虽对胺吸收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实际烟气经脱尘、脱硫等预处理后浓度能降到10−5,与CO2含量相比甚微。

图8 20%DETA+10%TEA 的20次循环解吸量对比Fig.8 Comparison of desorption volume in 20 cycles of 20%DETA+10%TEA

2.4 解吸能耗比较

富液解吸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来提供能量进行再生,在醇胺法CO2捕集工艺中,再生能耗是整个工艺最重要的部分,占工艺能耗的70%~80%,所以开发新吸收剂的能耗必须低于基础溶剂MEA才具有开发意义。一般以单位CO2解吸能耗来表示吸收剂能耗。

表1 给出了基准吸收剂30%MEA 和目标吸收剂20%DETA+10%TEA 的解吸能耗的各项热力学基础数值及解吸能耗计算结果,得到了20%DETA+10%TEA 的单位CO2解吸能耗为160 kJ/mol,相较于30%MEA降低了21.2%,进一步印证了该复配吸收剂的应用潜力。

表1 解吸能耗数据Tab.1 Desorp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data

2.5 黏度性能比较

黏度是流体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在醇胺溶液吸收CO2工艺中,吸收剂的黏度与吸收剂在塔内和管道中的流动及传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醇胺溶剂的黏度对吸收/再生塔及管道等工艺设备的选取和工艺流程设计十分重要。

图9 显示了未负载CO2的30%MEA 及30%DETA 在20~80 ℃内黏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吸收剂的黏度随温度上升呈指数型下降,30%DETA 的黏度均高于30%MEA,其差异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变小。当温度从20 ℃升至80 ℃时,30%DETA黏度从5.6 mPa·s降至1.08 mPa·s,降了近80.7%;30% MEA 降了近80.2%,说明温度对吸收剂的黏度影响非常大。由于CO2捕集工艺中吸收温度一般为40~60 ℃,解吸温度较高,一般在100~120 ℃,因此黏度主要影响吸收剂的吸收过程,选择合适的吸收温度对CO2捕集工艺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图9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Fig.9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viscosity

本吸收解吸实验的吸收温度为40 ℃,所以研究了在40 ℃下不同CO2负载量对吸收剂黏度的影响,如图10所示。当温度和质量分数一定时,吸收剂的黏度随着负载量的升高而增加,30%DETA吸收剂的黏度均高于30%MEA。30%DETA 溶剂黏度由负载量α=0时的3.39 mPa·s升高到α=1时的7.6 mPa·s, 增 大 了 约 124%; 30%MEA 从1.33 mPa·s 升高到2.87 mPa·s,增大了约115%,说明负载量是影响吸收剂的又一重要因素。降低主体吸收剂的质量分数会降低其CO2负载量,导致吸收解吸循环时吸收剂用量增大、富液再生过程蒸汽量增大,进而导致解吸能耗升高,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质量分数的吸收剂和温度,得到适宜的黏度。

图10 40 ℃下负载量对黏度的影响Fig.10 Effect of loading on viscosity at 40 ℃

在实验室t=40 ℃下,对不同溶剂未吸收CO2的贫液和吸收饱和的富液进行黏度测试研究,如图11 所示。结果发现,随着TEA 含量的增加(无论是贫液还是富液),复配吸收剂的黏度下降。通过前面实验筛选出的20%DETA+10%TEA 吸收剂黏度为3.1~6.882 mPa·s,较30%DETA 低9%,相较于30%MEA增加了约1.5倍。

图11 40 ℃下不同吸收剂的黏度Fig.11 Viscosity of different absorbents at 40 ℃

在工业中试时,被输送液体黏度增大,会导致塔内和管道流体流量减小、吸收/解吸塔的换热传质效率降低、吸收塔贫液与烟气的液气比降低,从而使再生能耗变高。所以当新型溶剂的黏度高于标准溶剂时,可以通过增大管道直径和管壁内光滑度,提高流体管道流量、塔内传质效率等,降低再生能耗。但工业上对醇胺溶剂黏度的研究较少,还没有一个工业运行的黏度标准,只能通过对标准溶剂和新型溶剂黏度的探究,从而改进捕集工艺,对工业中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3 结论

实验测试了5 组DETA+TEA 质量分数配比为30%、25%+5%、20%+10%、15%+15%、10%+20%的混合胺及传统吸收剂30%MEA的CO2吸收−解吸性能及黏度参数,其中20%DETA+10%TEA吸收剂综合性能最好,结论如下:

1)该吸收剂的饱和吸收量为3.71 mol/L,初始吸收速率为2.5 mmol/(L⋅min),与30%MEA 吸收剂相比,分别提高了34.42%、12.6%。

2)该吸收剂的最大解吸速率为1.94 mmol/(L⋅min)、再生量为3.55 mol/L,再生率为0.96,解吸能耗为160 kJ/mol 与30%MEA 吸收剂相比,分别提高了170%、46.1%、9.1%、21.2%。

3)经过20次吸收−解吸循环,该吸收剂的解吸量为3.48 mol/L,与第1次相比仅呈现轻微的降低,循环稳定性高达98%。

4)该吸收剂使用黏度为3.1~6.88 mPa·s。

5)结果表明,20%DETA+10%TEA不仅具有较高的CO2吸收容量,而且具有优异的再生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和较低的再生能耗,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新型高效CO2吸收剂。

猜你喜欢

溶剂黏度速率
浅谈氧化铝溶胶制备中溶胶黏度的变化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用水吗
测试条件对橡胶改性沥青黏度的影响分析
内燃机油黏度特性和分类标准
干洗是什么
浅谈大型榨油厂地下溶剂库选型
盘点高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大考点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考点分析
通过提高心理速率改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