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代数推理 发展理性思维
——以“有理数的乘法(1)”的教学为例
2022-09-02陈世文张宗余
陈世文,张宗余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与代数领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观念,发展几何直观与运算能力.特别强调,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要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理解逻辑推理在形成数学概念、法则、定理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对于一些简单问题,能通过特殊结果推断一般结论;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初步形成逻辑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如何在代数教学中,尤其是运算法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理能力,发展理性思维,是我们需要实践与思考的一个话题.下面以“有理数的乘法(1)”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1)”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的第3节,是学生经历数系扩充后学习的又一种运算.前面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经历了“从生活实例抽象—从数学角度推理—抽象归纳法则”这一学习过程,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中,生活中很少有学生容易理解的两个负数相乘的实例,其发现、推理的过程比较复杂、抽象,需要经历从“生活—数学”“数学—数学”的二次抽象,以及“数”与“形”的多角度推理表征.因此,这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对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这也是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
二、制订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标准》指出,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达成.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培养相关核心素养的作用,要注重建立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教学要求中,要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基于以上理念和课程内容,针对本节课,制订如下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发展运算能力与推理能力.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算式,通过对数学算式的关联类比、抽象、推断出一般结论与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从“数”与“形”多角度探索“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代数推理,发展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
(4)理解逻辑推理在形成数学法则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初步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三、教学过程设计
1.情境引入,现实抽象
图1中显示的是位于三峡白鹤梁的用做水位测量标志的线刻石鱼.
图1 三峡白鹤梁线刻石鱼
(1)假设水位按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上升,经过2小时后水位上升多少?
(2)假设水位按每小时3厘米的速度下降,经过2小时后水位下降多少?
师:若把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由此你能得到怎样的算式?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可知:第(1)小题中,水位上升了6厘米,据此可得算式3×2=6;第(2)小题中,水位下降了6厘米,据此可得算式(-3)×2=-6.
追问:你还能列举出生活中类似的实例并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
学生继续从“盈利、亏损”“进货、出货”等生活实例中抽象出4×2=8,(-4)×2=-8,4×(-2)=-8和5×3=15,(-5)×3=-15,5×(-3)=-15等系列式子.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类似于3×2=6,(-3)×2=-6和3×(-2)=-6等式子,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自然地进行认知体系的再建构、再扩充,感受“正数×负数”和“负数×正数”的存在性与合理性.
2.探究缘由,尝试推理
师:刚才我们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了(-3)×2=-6和3×(-2)=-6,你能从数学角度解释所列算式(-3)×2=-6,3×(-2)=-6的正确性吗?
学生类比3×2=3+3=6或3×2=2+2+2=6,推理得出(-3)× 2=(-3)+(-3)=-6,3 ×(-2)=(-2)+(-2)+(-2)=-6.
【设计意图】回归乘法的意义,类比3×2=6,推理得到(-3)×2=-6和3×(-2)=-6,注重知识的类比推理,使学生初步感受代数推理的方法,形成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师:刚才同学们从“数”的角度解释了(-3)×2=-6和3×(-2)=-6,你还能从“形”的角度解释一下吗?
学生类比3×2=3+3,是从原点出发向右移3个单位长度后,再移3个单位长度,那么(-3)×2就是从原点出发向左移3个单位长度后,再移3个单位长度,所以(-3)×2=-6,用数轴表示如图2所示.同理,3×(-2)=-6就是从原点出发向左移3次2个单位长度,用数轴表示如图3所示.
图2 用数轴表示(-3)×2
图3 用数轴表示3×(-2)
【设计意图】从3×2=6出发,从“形”的角度继续类比推理(-3)×2=-6和3×(-2)=-6,从“数”到“形”,在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正数×负数”和“负数×正数”运算的合理性.
3.关联类比,抽象结论
师:观察前面抽象得到的三组算式,每组算式的后两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的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1)3× 2=6,(-3)× 2=-6,3×(-2)=-6;
(2)4× 2=8,(-4)× 2=-8,4×(-2)=-8;
(3)5×3=15,(-5)×3=-15,5×(-3)=-15.
教师引导学生从因数和积的符号变化观察思考,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当改变其中一个数的符号时,其积就变为原来的相反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数×负数”“负数×正数”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然后与“正数×正数”进行关联类比,从而抽象、推理出数学的一般结论和方法.在数学结论的抽象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运用结论,再次推理
师:根据你发现的结论计算下列式子,并说明理由.
(1)(-4)×(-2)= ______;
(2)(-5)×(-3)= ______.
学生运用刚发现的结论“两个数相乘,当改变其中一个数的符号时,其积就变为原来的相反数”,从(-4)×2=-8或4×(-2)=-8出发,推理说明(-4)×(-2)=8.同理,从(-5)×3=-15或5×(-3)=-15出发,推理说明(-5)×(-3)=15.
追问: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4)×(-2)与(-5)×(-3)吗?
因为(-4)× 0=(-4)×(-2+2)=(-4)×(-2)+(-4)× 2,所以0=(-4)×(-2)+(-8).所以(-4)×(-2)=8.同理,可推导出(-5)×(-3)的运算结果.
【设计意图】基于“正数×负数”或“负数×正数”的运算结果,引导学生运用“两个数相乘,当改变其中一个数的符号时,其积就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和“数系扩充,保持原有的运算律”,从多角度推理“负数×负数”的运算结果,大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使学生感受运算的合理性与一致性.
师:你还能从“形”的角度解释一下(-4)×(-2)=8和(-5)×(-3)=15吗?
通过“正数×负数”和“负数×正数”的数轴表示,学生发现乘上一个负号(改变其中一个数的符号),意味着将该数在数轴上所在的点绕原点逆时针旋转了180°(数轴上的反向运动),那么(-4)×(-2)就是把(-4)×2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80°,用数轴表示如图4所示.同理,(-5)×(-3)就是把(-5)×3绕原点逆时针旋转180°,用数轴表示如图5所示.
图4 用数轴表示(-4)×(-2)
图5 用数轴表示(-5)×(-3)
【设计意图】进一步类比“负数×正数”,从“形”的角度推理“负数×负数”的运算结果.这样,也与数系的再次扩充及“形”的再表征紧密联系起来了.之后随着虚数单位i的加入,使原有的实数系更新至复数系,乘以虚数单位i,意味着旋转90°,很好地体现了运算的一致性和思维方法的连贯性.
5.法则抽象,尝试运用
练习1:根据前面的推理,试写出下列各算式的结果.
(1)3×7= ______;
(2)(-3)× 7= ______;
(3)3×(-7)= ______;
(4)(-3)×(-7)= _____;
(5)(-4)× 5= ______;
(6)(-4)×(-5)= _____;
(7)0×7= ______;
(8)0×(-7)= ______.
师:观察上述算式,你认为两个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这两个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积的绝对值呢?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正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0×正数”“0×负数”等,整体建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从而自然归纳、抽象出乘法法则.
练习2:用“>”“<”或“=”填空.
(1)(-3)+(-4)______0;
(2)(-3)×(-4)______0;
(3) 3×4 _____0;
(4)(-3)+(+4)______0;
(5)(-3)×(+4)______0;
(6)(-3)× 0 ____0.
练习3:计算下列各式.
【设计意图】通过有理数的乘法和加法运算的关联类比、运用辨析,使学生感受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与加法法则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一步熟悉、内化法则.同时,在运算过程中要求体现法则、说明算理,在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其理性思维.
四、对加强代数推理路径的思考
在传统的认识中,人们往往忽视“数与代数”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作用和价值,常常把培养推理能力的任务交给几何.事实上,几何证明中的演绎推理,并不是数学推理的全部,代数中也需要推理.在初中数学运算法则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数与代数”对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作用与价值,寻找和发现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途径.在运算法则的发现、探究过程与运用过程中融入推理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蕴“理”于数学抽象,感悟推理之意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建构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于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从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再从数学问题到数学结论的抽象过程.例如,“情境引入,现实抽象”环节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算式;“关联类比,抽象结论”环节与练习1中,通过对数学算式的符号运算、关联类比、抽象出数学的一般结论和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地通过特殊结果推断一般结论,感受推理之意.
2.强“理”于法则推理,习得推理之术
在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中加强代数推理,从回归乘法本原,对“正数×负数”进行推理,然后运用“两个数相乘,当改变其中一个数的符号时,其积就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对“负数×负数”进行推理,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严谨性,逐步养成重论据、合乎逻辑的思维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数学史表明,几何表征比代数表征早了1 800年,因此乘法法则的推理不只是体现在抽象的“数”方面,还可以呈现在直观的“形”上面.例如,“探究缘由,尝试推理”和“运用结论,再次推理”环节,体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与相互转换,升华了学生对代数推理的认识,发展了几何直观,促进了学生对乘法法则的理解和代数推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习得推理之术.
3.重“理”于法则运用,夯实推理之基
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运算本身是严格的演绎推理,能够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形成规范化思考问题的品质,养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运算的每一步都是根据运算律或运算法则进行的,在法则运用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会算,而且要明确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即要知道算理,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例如,通过练习2和练习3,在运用法则过程中强化算理,同时通过关联、类比、辨析、拓展等,注重引导学生对法则的深度理解和整体建构,在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促进推理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