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动”画“静” 让想象飞起来
——以《妙用平移》教学为例

2022-09-02董文歆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多边形梯形线段

文|董文歆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笔者认为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中,利用图形的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通过图形的动态表现建立表象,进行适度的推理、想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下面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中,平移在多边形中的多种用途为例,谈谈想象力培养在图形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一、“面”的逐层变化,让想象不断生发

在四年级学生学习过图形的平移知识,在五年级运用这部分知识理解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实际操作或演示平移变化的过程,学生直观感受,易于理解掌握,但止于此,只能留给学生一个静态的表象认识,缺乏想象推理,不利于较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笔者在这节课的开始,借助学生已有图形平移的表象,先让学生看图想象,再动画演示,让学生在想象中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使想象不断丰富。

提问:本学期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请大家回忆一下,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我们一般采用哪些方法呢?(学生尝试回答:分、补、移)

1.初步尝试,直观想象。

师:(PPT 出示图1)一块长方形菜地被一条道路分割成两部分,种菜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哪种方法解决比较快呢?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

2.变化探索,丰富想象。

师:(PPT 出示图3)如果小路像这样还能平移吗?想象一下平移后的图形,与你想的一样吗?(PPT 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平移后小路都跑哪儿去了呢?

图3

3.深入探究,拓展想象。

师:如果这块长方形的菜地被两条道路分割为四部分(PPT出示图4)。你还会用平移的方法求种菜部分面积吗?该如何平移?平移后的图形会是怎么样的呢?

图4

小结:现实生活中菜地是不好平移的,但同学们通过比划、想象将多边形中的几部分图形平移到一起,拼成基本图形,化繁为简,化零为整,计算出面积。

通过三次图形的变化,三次想象,让学生经历从比划到观察,再到想象的过程,有梯度地加深问题难度,拓展想象空间,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尤其是第三个问题的出现,学生通过想象得出的想象结果有较大的不同,当引发学生的想象与认知相冲突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被调动、同时提升了学习的专注力,使课堂焕发生机。

二、“线”的多种移动,让想象继续生长

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学生将“面”与“线”的概念放在同一种问题情境中,容易发生混淆。在学生的认知中“面”的变化是明显的,容易掌握的,让学生感悟“线”的移动也是容易掌握的,但因“线”的移动引起“面”的改变,对学生来说仍是学习难点。一是学生的观察角度增加了,二是两个概念的内涵同时辨析,思维难度也增加了,因此教师盲目地开展知识讲解弊大于利。“线”与“面”的关联应重在识图,必须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教学中动态的演示以及“长度”与“面积”区域的凸现,显得尤为重要,先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建立概念间的联系,为想象“铺路搭桥”,只有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时,才能让想象不断生长。

1.回顾旧知,激活经验。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所学习的课本知识中,有没有借助平移线段来解决问题的呢?

生:比长短。

生: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等。

图5

2.借助经验,解决问题。

师:也有许多因平移线段引发的实际问题。如:王大叔利用一面墙,用篱笆围成了一个养鸡圈(PPT出示图6)一个月后王大叔为了扩大小鸡的活动范围,平移了一边8米长的篱笆,养鸡圈的面积增加了40 平方米。王大叔是怎么平移篱笆的呢?还可以怎样平移呢?

图6

生:斜着平移(出示图7)。

图7

师:这时的5 米做了图形的什么?在这种方法的启发下,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还有不同的平移方法吗?

生:向斜上方平移。(出示图8)

图8

师:你能发现这一组图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同底等高。不管哪种平移线段的方法,都增加了40 平方米,改变了鸡圈的面积的大小。

师:需要多长的篱笆呢?再准备8 米够吗?

生:尽管面积一样,但周长不一样,至少增加10 米。

通过回忆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平移线段的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多种方法的比较中找共同之处,回归数学的本质。同时建立起线段的平移与面积变化的关联,从中观察比较得出周长与面积的变化规律,在变与不变中,领悟概念的内涵,探寻找规律的方法。

三、“点”的动态演示,让想象落地生根

动点问题一直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考查学生的运动变化的思想与方法的运用,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抽象,难度比较偏大。尤其在小学阶段,提及到此类知识,更要把握好度,如果学生能够对一些常见的动点形成的图形,有所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话,那么问题的解决会变得具体、形象、高效,思考方法会变得生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之适度想象,感受图形中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的变化规律,能让知识串联起来,揭示知识的本质,挖掘概念的内涵,在统整知识的同时,架构知识体系。

师:刚刚我们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带来的不一样感受,也就是有了面和线的平移,你觉得还会有什么的平移呢?

1.动态演示,建立表象。

师:在古老的时代,人们对梯形情有独钟,为什么呢?我们就结合点的平移一起来研究。

师:(PPT 播放视频)你发现哪个点在做平移运动?

师:请大家也用手势跟着比划一下,梯形右上角这个顶点的平移,同时观察图形的变化。

2.自主学习,探索规律。

师:请大家根据图形的变化完成《学习单》上的第一部分。

生:三角形的面积用梯形的公式可以写成:(0+a)×h÷2=a×h÷2(板书:S三角形——S梯形)

师:如果我们将数据去掉,用字母来表示,你又能发现什么呢?请大家完成《学习单》第二部分。

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古时候人们对梯形情有独钟了吧?

生:梯形的面积公式包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点的移动让我们将几个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了统整。

3.拓展练习,提升思维。

师:能用这个统整的公式,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师:(PPT 出示图9)下面五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另外四个图形的底是多少?

图9

师:如果老师将其中的三个梯形拖下来排个序,你能发现其中规律吗?

生:从左向右看上底逐渐变大,下底逐渐变小。。

师:图形像这样的不断变化,你能想到是图形上的哪些点向哪些方向平移的吗?

生:左上角的顶点向右平移,左下角的顶点向左平移。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平移的确用得广、用得巧、用得妙,还有用得神奇的地方。(PPT 播放大陆漂移学说的视频)

从课本知识到生活实际,从一维、二维再到三维的宇宙空间,多维度拓展学生视野,充分感受平移的神奇,激发学数学的兴趣。从动态的观察到静态的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能得到较好的训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扶”到“放”,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拓展练习中连续的追问,进一步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让知识生根,让想象落地。

猜你喜欢

多边形梯形线段
认识梯形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多边形的艺术
自卑的梯形弟弟
怎样画线段图
数线段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观察
等腰梯形的判定检测题
有关多边形边数问题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