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证分析
——以银川能源学院为例
2022-09-02程淑杰王重玲马晓霞
程淑杰,王重玲,马晓霞
(银川能源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银川 750001)
随着“互联网+”各行业交叉的发展,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面在线教学趋势,使传统教学模式在多个维度发生了改变。工程经济学课程在前期开展了大量的线上教学实践,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了技术和资源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及互联网驱动下,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态,能够混合网络学习的个性化与班级授课制群体学习的优势于统一的整体。与本文相关的主要是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的混合,即学生既有线上学习行为,也有线下学习行为。
已有研究以搭建翻转课堂、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践“三位一体”教学平台,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在分析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任务实施、考核方式和成绩构成比重。随着线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化和在线教育的进一步公开化,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日益增多。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进行专业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沈利玲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在分析教学理念及师生分工的基础上,针对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为什么要融混合、如何混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益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总体来看,混合教学模式思路多样,实施步骤迥异,考核方式多样。从教学实施阶段上多分为:课前(线上)、课中(线下+实践)、课后(线上+线下);从实施内容上来看,多围绕教学大纲,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从考核结果来看,都表现出注重过程性考核的特点;此外,在教学内容上又以融合思政要素为授课亮点。
一、银川能源学院线上教学背景为混合式教学提供契机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妥善安排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银川能源学院组织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结合校情学情,实现“线下课程”到“线上课程”的融合和迁移。在此背景下,工程经济学课程采用线上混合线下的授课模式完成了2020—2021 年(1)学期的授课任务。
二、工程经济学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一)工程经济学课程现状分析
工程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要素、经济指标在工程实际问题中的理解、计算与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工程经济要素、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范畴的基础上,掌握工程经济指标在工程选取中的作用和具体计算、设计与施工方案的经济分析、不确定性指标在工程项目中的计算及如何提高工程价值的相关知识。课程遵循“学生中心、能力本位、职业导向”原则,培养学生具备从事项目工程前期调研、可行性报告撰写、工程项目经济比选与风险评估、工程项目预算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工程经济学授课现状分析
借助SWOT 模型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传统授课角度和线上授课四个方面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详见表1。基于以上现状,项目拟以工程经济学课程为试点,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
表1 “教师—学生—传统教学—线上教学”的SWOT 分析矩阵
在综合分析该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模式”,主要是因为混合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①多种反馈渠道。面对面的交流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学生的反馈,但考虑到课堂的时间限制,或者个别同学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想法都可以通过匿名的弹幕后私信获取或生成词云等方式,增加课堂的活跃度和互动成效。②多元化、精细化、实时化的考核机制。工程经济学课程在讲授过程中,知识点琐碎,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点的考核和考核成绩的记录,线上平台完美地实现精细化管理考核成绩这一功能。③“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多种资源、新技术在传统课堂中的应用,让师生彻底感受科技改变课堂、科技提高学习绩效的神奇功能。④不受地域、时间限制的无限次回看功能。以往授课过程中,工程经济学核心章节的知识点,总会有部分同学跟不上进度,导致教师要多次反复讲解同一个知识点。本次课程改革中,线下授课结合线上平台的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无限次回放。学生可以针对不懂的知识点,多次回放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三、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工程经济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思路: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地采用雨课堂结合慕课。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从线上资源的准备、课堂的及时反馈及课下的巩固方面展开。
课前的所有教学工作通过线上雨课堂平台完成。表现为给学生推送教师自己录制或从各类网站录制的视频与微课,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检测题目和指定的作业练习。课中的教学主要在线下的课堂中完成,主要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展开讲解与答疑,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下完成笔记以及多次观看学习的需要,线下的所有讲解与答疑过程同样在雨课堂平台完成。此外,讲解结合课堂翻转与任务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的问题解决中。课后,学生需要在雨课堂平台完成相应的检测题目,教师通过线上平台给学生提供辅导、答疑。教学过程中,注重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融入,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深入挖掘教学过程数据,测度混合式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一)构建线上教学资源
线上教学资源的建立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在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以及该课程已有教学改革成果基础上,工程经济学课程线上教学资源构建方法主要有:作者录制与录播线上已有的教学视频。其中,线上录播资源平台主要有中国慕课网、智慧树和建筑云课等。为了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效率,在录制的线上课程中间穿插了知识点检测、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构建好线上学习资源之后,在雨课堂平台上给学生发放课前预习内容与检测题,考核学习时长、检测分数和互动频率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时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
从学习的心理规律看,在初步了解和理解新知识之后,学习者还需要经历知识建构,先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互作用,再到新知识与真实情境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线下采用小班教学,为学生消化吸收线上知识提供最优化的支持。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体系构建尤为重要,工程经济学还构建了“情景化教学、线上平台、影音资料、视频录制、话题辩论、案例驱动”六位一体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传统的讲授课堂转变为以答疑、组织讨论、任务汇报及知识点拓展学习为主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绩效。
(三)思政教育在混合式教学中的融入
专业课是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的隐性环节。通过案例、互动讨论、课堂翻转和视频演示等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知识点,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认同。例如,在“价值工程”内容讲解中,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发问学生“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人生价值?”让学生自觉地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讲解国民经济评价时,给学生讲解生态价值评价的重要性,进而讲到生态文明,给学生展示“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的照片,讲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讲解时间价值时,让学生珍惜时间,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等,正面引导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工程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混合式教学效果,结合“工程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调研,学生的作业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随堂测试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一)平时作业完成情况
平时作业上交率基本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85%以上,得益于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有了更多时间和学生进行试题的讨论和讲解;线上平台能够迅速反馈学生的考核成绩,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针对性地辅导;过程性考核成绩比重由传统的30%增加到40%,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过程性学习中。
(二)随堂测试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
在混合式教学改革中,教师每节课课前、课中和课下都会有随堂测试题。对每种测试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具体结果如图1 所示。在测试题的完成率方面,课中的完成率大于课前大于课后,主要因为课中教师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完成测试,并对答案进行讲解,使课堂参与度最高;正确率与章节内容以及出题的形式高度相关,且以非计算类章节的正确率最高,课后习题正确率明显高于课前和课中,且课中和课前的正确率值差别不大,主要是由于课前考核题目较为简单,且每个检测题目紧跟在对应的知识点讲解后;课上的练习题难度相对较高,加之计算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投入度不高,使正确率与课前测持平;学生在经过了课前课中的知识点学习之后,大部分能较好地完成课后检测题,正确率较高。
图1 各章节“课前—课中—课后”检测题的完成率与正确率分布图
此外,同样的知识点与难度,在期中测试中,成绩普遍低于章节测试,主要是因为期中测试前没有组织系统复习,部分学生对较难知识点有遗忘。如:在资金的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章节测试中,超过80 分的学生占比低于30%,而在价值工程和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章节测试中,50%的学生成绩超过80 分。这一点在期末测试中很好地得到了反映,期末测试前,教师对课本所有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梳理,对重难点内容进行了串讲,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期末成绩表现较好。
(三)工程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直观指标,对教学效果评价往往是多元的,文章主要从学生过程性学习效果、终结性学习成果和混合式教学效果满意度问卷三部分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过程性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中,课前,教师活动为上传学习资料、发布试题和任务布置,学生活动为自主学习、完成测试和任务准备;课中阶段,教师活动主要为难重知识点的针对性讲解和汇报点评与小结汇总,学生为问题导向性学习;课后环节中,教师为辅导答疑,学生为针对性测试复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完成测试情况、任务情况及作业反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2.终结性考核成绩效果评价
为了更好地检验混合式教学效果,教师设实验班级1 班,对比班级2 班。1 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 班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通过对比两个班级的总评成绩和期末成绩,验证课程改革的成效(图2、图3)。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过程性学习成绩和课堂笔记成绩”组成。
由图2 中可知,1 班和2 班的整体考核效果较高,高于80 分的同学占比分别为83%和69%。由图3 可知,两个班级的总评成绩和期末成绩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1 班总评成绩和期末成绩高于80 分的频数均低于2班。低于70 分的人数均高于2 班;此外,两个班的总评成绩人数均高于期末成绩人数,可知学生的过程性成绩比较好,其中,1 班80~85 分的学生总评成绩远低于期末成绩,最主要是因为学生参加线上学习及检测,使过程性考核成绩高于2 班,整体的考核效果较2 班更好。注重过程教育是高校考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可知,混合式教学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过程性学习中。
图2 1 班、2 班总评成绩百分占比
图3 1 班、2 班总评成绩与期末成绩人数分布
3.混合式教学满意度调查效果评价
调查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授课模式的满意程度,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对参与混合式教学的学生发放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共发放问卷62 份,回收有效问卷58 份,有效回收率为93.55%。由于工科专业男女比例较大,其中男生45 份(77.59%),女生13 份(15.96%)。满意度调查主要为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料质量、教师教学技能、混合式教学检测题、提交作业方式、课程思政、是否参加过课堂翻转及满意度程度”的调查问卷。总体上来看,学生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具体如图4 所示。
图4 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
整体来看,有超过80%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学生对“线上教学资料质量、教师教学技能、混合式教学检测题、提交作业方式、课程思政”的满意度均超过了60%;参与课堂翻转、汇报的同学有91.38%,其中有60.34%的同学非常满意这种教学形式,有39.65%的同学比较满意。在对学生的开放性问题“希望教师在后期教学中做什么改善”的调查中,学生的关注度普遍集中在“知识点讲解能结合工程案例展开,更多可能地贴近实际应用、教师和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以及丰富课前和课后学习方式”。
五、总结与反思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有效整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各自优势,为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获取更多学习资源提供可能。但是如何组织“课前学习资源的建设、课中针对性教学环节的组织以及课后的有效性考核”成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下面临的一个挑战。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教师要在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学生学习数据,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开展多样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混合式教学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