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村人口“两化”问题的研究

2022-09-02孙献忠

时代商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老龄化人口战略

孙献忠

(唐河县乡村振兴局,河南 南阳 473400)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产业、农民、土地等多个子系统作出了细致筹划,也对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严格要求,致力于解决国内“三农”问题,但所有内容的起始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人”是一切经济活动和治理活动的主体,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还是“人”,没有人力资源的基础支撑,乡村振兴无从谈起。农村人口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落实的关键要素,而农村人口状态则是决定乡村振兴战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着力点。当前农村人口已经不存在数量过多问题,农村人口“空心化、老龄化”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村人口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人口管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针对农村地区,根本目的是解决“三农”问题,整体战略目标均围绕并助力农村发展,与之相关的多项政策也主要针对农村人口。比如,生活富裕的重点是保障农村人口生活富裕,若乡村战略的实施脱离了对农村人口问题的管理和研究,则广大农村农民的生活富裕目标无从实现;此外,农村人口也是农业发展、农村生活的基本要素,各类农产品生产缺乏劳动力、农村治理缺少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便成为一纸空谈;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也需要人员维护和建设,各项惠农政策的最终着力点同样是农村人口。总体来看,农村人口注定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落实无法离开农村人口的参与支持,需要对农村人口进行深入研究管理,才能更好地制定乡村振兴战略。

(二)农村人口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力量

农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农村生活富裕的主要前提,产业发展的重心在于实现农业供给侧改革,全面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水平。而推动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专业人才,而且是爱农业、懂农业、熟悉市场变化的复合型人才,是大量的身体素质高、受教育程度高、符合新产业发展要求的农村人口。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老年人和留守儿童成为农村主要人口群体,劳动技能和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复合型人才匮乏的现状,成为制约新型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由此看出,现行阶段,培育扶植由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和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构成的农村人口基础,无疑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保障力量。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两化现状

(一)老龄化

在推进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国内农村人口发展面临一定的影响,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人口少子化、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

1.人口“少子”化趋势出现

农村深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农村人口生育水平居高不下,创下了可观的人口红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但是,在现代化发展速度加快、城乡结合、生育政策等等因素影响下,农村人口生育率大幅度回落,农村新生儿人口数量也不断减少,大多数农村地区已经步入“少子”化状态。少子化趋势的出现,为人口结构老龄化埋下伏笔。

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2020年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23.81%,65岁以上人口占比17.72%,而对比2010年,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13.26%,65岁以上人口占比8.87%。从数据方面来看,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究其根本,可以发现造成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底部老化,农村生育率在现代化进程冲击下已经发生本质变化,快速降低的生育率加速“少子”化,而“少子”化在“亚人口”作用下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②腰部老化,近几年外出务工限制条件减少,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进入城市,农村人口流失,导致农村总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③顶层人口老化,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出生的人口步入老年阶段,而且老年人的寿命延长,农村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加,从而导致老年人口比重提升。

(二)空心化

农村人口问题除了“老龄化”之外,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空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传统村落文化意识消失。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国内农民工总数为29251万人,同比增长2.4%。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安家落户,脱离农村户籍。还有部分务工人员长期生活在城市,虽然户口在农村,但是实质上已经与农村脱离。在人口大量流失环境下,农村人口“空心化”成为常态,农村土地耕种主体发生逐步“老龄化”的根本性改变,人口“空心化”和“空心村”现象的出现,促使中国传统的村落文化逐渐消失。这些都直接影响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缺少必要的劳动力支持。②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来看,农村地区负责农业产业和管理的人员约91.7%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农村地区高等教育入学率低于50%,90%左右的农村人口其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学历,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且留守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农村人口低教育水平程度。③农村人才短缺。在人口流动影响下,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儿童留守农村,导致农村人才结构失衡。同时,在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影响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促使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农村教育资源急剧萎缩或向城镇转移,农村中学甚至小学教育逐渐减少,而农村地区缺少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回归机制,进一步造成农村人才洼地现象。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出现无人可用的风险。

三、农村人口“两化”问题带来的风险

(一)恶化乡村振兴人口结构

农村人口“两化”导致乡村振兴人口结构基础快速恶化。目前,在农村现有人口结构基础上,劳动力人口将进入老年阶段,尽管少儿人口即将进入劳动年龄阶段,由于劳动力人口外流趋势的影响,也难以弥补农村劳动力缺失的现状,“少子”化又增添了农村劳动力人口优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农村劳动力减少且无法及时弥补,农业生产人才缺乏,将使农产品面临减产风险,不利于实现农业产业振兴。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人口“两化”问题分别从人口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恶化乡村振兴人口结构基础。

(二)不利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农村人口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下,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城市吸收了大量的教育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等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农村人口组成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农村地区缺乏有文化、高技能的劳动力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失去了人才基础,农村产业创新发展不会理想,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成功完成构建文明乡村、生态宜居环境等任务,无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造成较大的阻力,预期的乡村振兴目标实现进程将会放缓。

(三)不利于乡村振兴成果的拓展

乡村振兴战略针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向和办法,根据当前形势可以预测,在各项政策支持下,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后,农村地区的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将大幅度提升,农村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生活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但是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来看,在政策红利不断增加的环境下,由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范围内容较多,政策扶持已经难以满足维护战略成果的要求,农村地区需要自力更生,进行自我发展,进而维护和拓展乡村振兴成果。而农村人口“两化”问题,无疑增加了乡村振兴成果拓展的难度,甚至出现反噬已取得成果的态势。

四、乡村振兴下农村人口“两化”问题优化原则、思路及策略

(一)优化原则

关于农村人口“两化”优化问题,原则上应当定为“城乡融合”。长期以来,国内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现象,农村人口城市化特点突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阻力和风险增加。换言之,重城轻村原则下造成的农村人口“两化”问题,严重阻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就目前的城市与农村关系来看,农村地区一直是工业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城市的繁荣必须与农村繁荣发展正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与城镇化战略并无冲突矛盾,而是需要实现联动,相互影响和制约,达到互利共赢局面。因此,关于农村人口“两化”问题优化,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注意优化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过程中强调城乡融合是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必要原则,平衡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战略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并且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期间必须关注农村人口问题的隐蔽性,政策适度向农村人口问题倾斜。

(二)优化思路

农村人口“两化”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执行带来较大的阻力,“空心化”“老龄化”人口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比如“老龄化”人口问题,“少子”化促使老龄化进程加快,并且改变农村家庭结构,进一步放大“老龄化”人口问题对经济发展、养老等的负面影响。而且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减少、生养成本增加、加速人口“质-量”代替,推动“少子”化进程加快。再比如,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扩大腰部老化作用,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通过分析农村人口“两化”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发现国内农村人口问题的复杂难控性,且优化难度较大。根据以往解决农村人口问题的经验来看,许多碎片化治理措施效果不明显。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农村人口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分析人口“两化”问题的内部关联性,基于乡村振兴对人才资源的需求,着力于降低人口生育成本、提高农村人口出生率、深化农村人才留用顶层制度设计等深层问题,破解农村人口“两化”难题,督促各级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农村人口问题优化工作。

(三)优化策略

1.建立人才回归机制

首先,建立引导农村青壮年人口回乡、留乡发展机制。政府部门需要提供政策红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增加新型农业产业投入,吸引农村青壮年人口留在农村搞建设。针对具有高文凭且工作实力强劲的青壮年人口,当地政府可提供创业基金和发展机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鼓励青壮年人口回到农村发展创业。同时打通农村职业发展道路,建立农村高技能人才国家人事优待管理制度,优化农村工作待遇,吸引城市人才建设农村,逐步协调城乡人口资源配置。农村地区政府可制定多项举措留住人才,比如打造特色产业,利用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开发产业项目,若是交通便捷、水资源丰富、农渔业产业化基础良好的农村地区,可打造水禽养殖项目、有机稻米栽种、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等,通过产业融合加强农村产业链,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农村、建设农村。

其次,建立有利于人才留任、回归的选人用人机制。比如,借鉴移民搬迁和易地搬迁扶贫经验,以农村传统村落、重点中心村或小城镇建设为突破点,整合农村居住环境和土地等生产资源,打造农村居住精品社区,配套优质生活、教育设施,创造良好产业、就业发展机遇,丰富传统村落文化建设内容,吸引人才回归;建立原籍公务人员、高等教育人员返乡留任政策机制,为基层留住人才;重启基层教育事业发展机制,向基层农村政策性分派教育从业人员,为基层培育人才;同时,还可以借鉴我国古代官员、名人告老还乡机制,鼓励回归乡村并发挥余热,重塑传统村落文化和落叶归根思想文化等等。

最后,在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环境下,低生育率是导致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去平衡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低生育率的关键原因是生养成本高,鉴于此,政府可针对二胎、三胎生育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体系,优化生育环境,有效减少农村生育成本。

2.加强农村人才培育

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准确落实的重要基础条件,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为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可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措施:第一,从外部引进人才,提高农村工作待遇,并且保证待遇水准在同类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解决留乡、回乡人才的后顾之忧。第二,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培训农村人才,国家委托高校定向培养农村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农村地区政府部门可从本地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对其进行五到十年的管理培训,建设乡村振兴团队。第三,紧守基础教育大关,在法律层面明确家庭承担的符合学龄的家庭成员受教育责任和义务,确保农村地区的所有学龄内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中央提出的第十九个指导“三农”工作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强农重农的决心,为农村地区群众送来政策福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期间,农村人口发展中表现出的“两化”问题应当得到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必须全面认识“两化”问题,多部门联合协作共同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整合多个部门的资源,从全局出发,优化人口问题。良好的农村人口结构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的必要基础条件,农村地区政府应当深入分析农村人口“两化”问题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考量农村人口问题隐蔽性特点和优化政策缺位因素,权衡乡村振兴战略和城镇化发展战略需求,制定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案,持续改进农村人口状态,夯实乡村振兴战略执行基础。

猜你喜欢

老龄化人口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健康月历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