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
2022-09-02刘春
刘 春
(新疆巴州沙依东香梨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为了推动自身健康、长期的发展,应当致力于优化财务内控工作,这不仅对国企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层要加大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解决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现代化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风险产生的根源大多是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内控管理实施力度不足、有关人员对风险防范的认识淡薄等,这些问题都会给企业长期、稳健的经营发展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国有企业在新时期下需要提高对财务管理优化的重视程度,落实财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意识,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对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全面提高国企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控能力,从而使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工作中,财务内控管理的主要内涵是根据企业生产运营活动流程中,根据已有的财务关系和财务活动特点所形成的体系,是以实现企业资源价值最优化为目标的一种综合性系统工程。根据成本项目和责任部门的职能差异性,进一步地进行成本管理。而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将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划分为不同的集群,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企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模式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调整,不仅要完成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还需要调控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问题。通过科学化的管理策略支持企业后续的决策,使企业能够朝着新的方向不断进步。并且,在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严格的管理制度做好风险的有效预警,之后再根据不同的风险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可行性控制措施,规避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管理目标方面,需要将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互匹配,保证企业内各个部门能够明确自身工作重点。将财务风险管理落实到不同的业务环节中,为国有企业的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国企当前的整体发展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大多数信息是依靠人工的方式进行收集和整理,财务信息和实际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准确反映国企内部财务的相关信息,导致财务管理工作存在数据不真实的问题,无法为企业的科学规划提供重要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需要通过财务风险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果,并且能够快速发现企业在发展中所存在的矛盾问题,提出更加科学的优化方案,推动国有企业在新时期下的稳步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不足
(一)企业内部缺少良好的工作作风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环境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条件之一。企业内控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实施有效性。国有企业在企业内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改革的同时,应充分保证企业内部制度环境的正常发展,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然而,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改革并没有做到全面深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企业内部人员没有较强的内控意识,许多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工作职责并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缺乏互相牵制,不同职务既不能有效分离,又缺乏后续的有效监督。一旦出现利益驱使,非常容易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导致国有企业的企业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证,最终造成企业财产流失,使得企业整个财务系统处于失控状态。
同时,国有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也是影响内控管理工作推进的一项重要因素。由于传统治理结构在国有企业中已经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快速、高效的转变,企业的管理层重视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对企业内部的治理体系建设却没有重点关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内部控制与内部治理结构并不匹配,内控体系无法准确定位,企业内部就内控管理难以达成共识,造成内控管理实施难度加大,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二)国企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财务内控的实践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来支持财务内控工作的实施以及长效内控机制的形成。从当前国有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即使是制度体系相对健全的大型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财务内控风险与经营风险问题。大多国有企业在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中,只重视表面的制度建设与执行,对风险的管理体系建设并不重视,导致企业全面化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在现阶段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企业管理层的不重视,企业员工对财务风险管理方面认识不足,相关财务工作人员在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时,会因为专业能力弱、风险防范意识差、风险识别能力差等原因,导致体系设计不科学、不合理,无法兼顾企业实际业务发展需求和具体经营环节侧重点,从而导致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并且,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缺陷,企业的各项业务缺乏监管,监管人员不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无法及时发现企业实际经营环节中潜在的财务风险,极易给企业造成财务损失。
(三)各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程度低,信息不够客观
信息系统建设是国有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平台能够通过数据信息共享辅助财务内控工作的实施,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及时、全面、完整的决策信息。随着现代化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新型科技产品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经营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日常经营业务活动中引入先进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使得信息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比如信息化系统的引入与企业实际业务活动需求不相符,缺乏财务内部控制和计算机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在实际运用财务信息化软件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个人操作失误,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但是,使用信息化技术软件的一大弊端在于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能不够高。如果企业内部财务系统软件的安全性不高,容易导致财务信息数据的泄露、丢失,从而给企业造成更多困扰。信息系统不健全会影响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落实进程就会严重受阻。因此,企业要提升财务内控效果,就必须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然而,具体实践中不少企业存在信息化发展缓慢的问题,导致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受阻,降低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造成企业信息沟通效率低下,使财务内控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四)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及监督管理不到位
内部监督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保障,由于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国企内部财务管理的执行情况没有进行细致的监督和检查,不能及时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作出评估,使得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没能充分发挥,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其实施效果也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在进行财务内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的动态管理,并将财务内控渗透于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环节中,同时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建立相应的财务内控监管机制,保持相关部门监管职能独立。
大部分国企尚未形成健全的财务内控监管机制,相关部门监管职能不独立。一方面监管部门职能的发挥受集团上层领导的主观意识约束,导致监管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企业注重事后监管,而不重视对事前、事中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监管,监管部门职能发挥有限。受人员综合素质及财务内控管理内容的影响,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财务内控管理内容较多,监管人员难以独立完成监管任务,从而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完整性产生巨大影响。
三、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优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内控氛围,提高全体人员内控意识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实现,离不开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内控制度的有效贯彻和落实同样依赖于内控环境的保障。在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对国有企业正常开展其经营生产活动具有积极作用。在进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做好内控环境建设,以形成良好的企业经营风格和文化氛围。国有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明确制度落实的具体方法,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还应积极调动工作人员的参与性,鼓励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深化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
第一,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应提高自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积极学习先进的内控知识,不断充实和巩固自身原有的内控管理观念,为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其次,在单位内还可以进行有关内控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活动,注重对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拓宽员工的专业知识储备,以提高企业现有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二,国有企业还要根据权责划分,合理设置机构和部门,明确岗位分工,不断优化和调整内部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层级,保证单位职能结构最优化,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相平衡,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根据COSO内控框架,企业建立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首先要创造完善的内控环境,从思想观念上渗透财务内控,企业管理者与各部门员工要明确财务内控价值,认识到全员参与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其次,做好风险评估与控制。就投资而言,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意味着企业要具备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对于投资风险,企业无法从客观上避免,这就需要企业从主观上改善自身经营管理,尽可能减少企业内部中投资风险的驱动因素,从而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从当前的企业新闻中可知,人为因素是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为避免人为因素对投资的消极影响。企业可加强绩效考核,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与赏罚机制,规范、约束员工行为,并拓展其自我价值创造的渠道,从而稳定企业内控水平。最后,企业应注重统筹兼顾,既要强调风险识别与控制体系的完善,也要重视组织机构的调整,以及工作程序的规范,从而保障相关管理体系的有效执行。在此过程中,企业结合实际经营管理需要,对现行组织机构进行有效调整,并按照内控体系建设不同环节的职能需求确定各组织机构权责范围与工作职能。
(三)将财务内控体系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相结合
企业财务内控工作的有序实施,离不开信息沟通与交流。针对当前企业信息沟通与交流问题,提出以下两点优化措施:第一,国有企业应拓展信息获取渠道,尽可能地做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对称;第二,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沟通平台,控制信息传递时间,强调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在信息化的发展背景下,为促进信息沟通,不少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运用了ERP系统,不仅信息沟通效率能够得到提高,企业的财务内控风险管理水平也随之提升,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企业要建设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加强信息沟通机制建设,必须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例如,对于风险评估可建立风险测评系统,对风险进行及时的辨识、判断和监测,同时规范风险信息传递流程,增强风险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为保障风险评测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需要设立专人专岗,划分相关管理人员权限。
(四)构建科学有效的内审监督机制与评价程序
国有企业要想确保内部监控体系的高效实施,就必须完善内部审计监察职能,以优化对企业的监督管理。首先,国有企业一定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绝对权威性,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将其融入企业的职责范围之中,对所有阶段的工作实施监督审计,并随时掌握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进度。同时,国有企业还应设置相对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或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以提高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避免了由于企业内部人员社会关系的复杂,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障碍。
其次,我国国有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的审计组织,建立一支高效率、高质量的内审团队,以此来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人员的制约和监管。同时,要重点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强化,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团队成员形成自我约束力,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使内部监督审计制度得以顺利推进。最后,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反馈机制,对企业关键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并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时刻关注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国企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层在决策时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还能降低国企在经营中遇到的财务风险,为国企的健康、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需要充分意识到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健全的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并做好对国企财务管理内部制度的监管工作,以此来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