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与重构:任务赋能思维提升
——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任务群教学实施的研讨活动
2022-09-01徐琳琳等
文|徐琳琳等
主持人:徐琳琳
发言人:赵胤、季美、钱俊、蔡红玉、陈静茹
主持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的颁布,带来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多方面的变化。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对于小学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对语文课堂的重新认识。基于2022 年版课标精神,如何利用现有的教材实施学习任务群呢?
赵 胤:我们以五下第六单元为例,仔细分析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发现两者皆聚焦于“思维”,安排的《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哲人智慧凸显,习作“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在人物、场景、装备、险情的选择上也涉及思维能力,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提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在思辨性阅读中学习思维,在创意表达中理解思维,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思维,学生的思维力随着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必然能得到发展。联想到2022 年版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之“思维能力”,我们决定进行“指向思维能力发展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尝试。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组材的双线组元特点,为我们统整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提炼出任务群的总任务和大情境提供了便利条件:根据目标设定一个子任务,再围绕此设计出一个个子任务,又用一个个活动项目支撑起一个个子任务,“任务群”便建立起来。一般情况下,无论是阅读策略单元,还是习作单元,抑或常规单元,都可以抓住单元双线提炼总任务,但是分任务的确立和情境的创设确实需要精心的设计。
主持人:我觉得综合性学习单元就是典型的学习任务群,如五下第三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题目就是总任务和大情境的表述,在“遨游汉字王国”这个总任务之下,有“汉字真有趣”“我爱你,汉字”两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又有具体的活动,比如第一个子任务“汉字真有趣”有两个具体的活动项目:一是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二是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第二个子任务“我爱你,汉字”具体的活动项目就是针对汉字的调查,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我觉得教师如果对如何利用统编教材实施学习任务群有困惑,可以借鉴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学习。
回到五下第六单元,我们是如何设计学习任务群的呢?
季 美: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因此,我们紧扣“思维”这个主题,以“思维成长营”为大情境,确定了总任务“在思维中成长”,同时,围绕总任务分别设计了“读懂思维的故事、探究思维的密码、讲演思维的故事、创编思维的故事、点亮思维的火花”五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主持人:设定了以“思维”为主题的学习任务群,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与常规的按照一篇一篇课文的教学有什么不同呢?
钱 俊:首先在课时设置上是有变化的。因为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统整与重构,所以每个课时的划分不是以一篇一篇的教学课时来安排,而是根据子任务的目标进行。如任务二“探究思维的密码”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阅读三个思维故事的内容,感知人物形象;第二课时,比较三个故事中人物的思维特点,辨析人物的思维活动;第三课时,聚焦三个故事中人物的描写,感受思维的智慧。每课时的目标都是指向三篇课文的联读,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性学习。再如任务三“讲演思维的故事”,一至两课时,课时目标是: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尝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故事;搜集古今中外思维故事,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是把三篇课文的课后要求整合到了一节课上,学生的练习目标更集中,练习内容更丰富。
主持人: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突破了单篇文本的局限,单元统整,学生在多文本比较阅读中,思辨性思维得到发展。课时设置的不同,也带来了教学形式的变化,那是不是每个任务都是这样单元统整教学,不需要进行单篇教学了呢?
赵 胤:这要根据单元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而定。如在完成子任务“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们还是要一篇一篇地教学,因为三篇课文的体裁不同,篇幅不同,概括难易程度不同。针对学生能力的参差,我们的概括从易到难,从简单的《自相矛盾》,逐渐过渡到情节复杂的《跳水》。在指导概括故事时,以思维导图为支架,画一画对阵图,绘一绘“故事山”,让故事的过程清晰化,也让学生的思维清晰化,便于概括内容。实施单篇教学之后,我们再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比较,从而提炼出概括内容的方法。
钱 俊:2022 年版课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中,有“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任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所以我们在通读梳理课文时,就采用单元统整教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归纳的能力,设计了“古字今义探究”“易错字集中营”“四字词语联读”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分门梳理、归纳、理解、积累,形成字词自学单。还鼓励学生根据生字词音、形、义,自我设计“字词通关”测试题,在小组内练习交流。这样的单元生字统整学习,不仅极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还促进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思维能力的提升。
主持人:看来,无论是单篇独立教学,还是单元整合教学,都要从学习任务的目标设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根据2022 年版课标的要求,灵活整合。任务群的教学实施不仅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变化,也带来了教学评价的变化。2022 年版课标的评价建议中,特别指出过程性评价要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而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如何以作业评价促进学习进程、发展学生能力?
蔡红玉: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我们教学中作业的设计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与教学设计一体化,形成有机整体。
如在子任务“探究思维的密码”中,我们以任务为导向,教学中设计了相应的作业:1.阅读相关语段,推测船长的想法,完成思维图。2.连一连对阵图,列出孙膑这样做的理由。3.说一说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4.为故事中的智者写“颁奖词”。这样的作业设计,与学习过程密切结合,从三个人物的思维辨析,到对三个人物思维的评价,为学习的过程提供了思维的支架,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一方面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在借助作业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升自我思维的能力。
再如在子任务“讲演思维的故事”中,我们设计了两项作业:1.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中的故事。2.编写课本剧,与同学们演一演这个故事。两项作业均指向学生表达能力的评价。为使评价的目标更加明确,我们还设计了评价量表。
这样的作业评价,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同学、家长等,评价的指标也比较多样,体现了评价的灵活性、多元化。
季 美:我觉得在教学中,作业评价确实促进了学习进程,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自相矛盾》《田忌赛马》文字比较浅显,篇幅不长,我们借助作业单中的思维导图(见图1、2),让学生自主探究路人语言里的智慧以及孙膑赛马策略的秘密。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的思考过程;学生作业的呈现,就是思维能力的显性表现。教师借助作业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两份思维图,提炼出智慧人物在思维过程中的相同点,质疑不同情况下人物该如何调整思路……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得到培养。
图1
图2
蔡红玉: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任务群的学习目标设计作业,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理解、内化的程度,也考验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深度,同时能判断课堂学习的成效,有效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主持人:2022 年版课标倡导课程实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本单元的教学实践中,哪些环节让你感受到因为情境的成功创设带来了学生学习激情、方式、效果的改变?
季 美:首先,在“探究思维的密码”这个子任务中,教师进行“思辨达人大PK”的情境创设,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然后以船长为突破口,带着学生聚焦文本,通过思维导图自主探究船长在危急情况下的思维,让人物思维过程可视化,为清楚表达船长思维过程搭建支架;最后借助习得的方法和学习单,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围观者、孙膑的思维过程,完成撰写“颁奖词”的任务。“创编思维的故事”这个子任务中,我们设计了三个活动情境供学生选择。活动一:“我是小老师”,自由创编连环画《自相矛盾》,让低年级小朋友喜欢看这个故事。活动二:“我是主人公”,20 年后,“我”写回忆录,通过肢体语言,将当时的内心活动讲演出来。活动三:“我是探险家”,创编一段惊险刺激的探险之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活动任务,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呈现人物的思维过程。
陈静茹:在“讲演思维的故事”这一子任务的实践中,我们创设了不同的情境。“我是小编剧”: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创造性地对三篇课文进行改编。以《自相矛盾》为例,尝试从卖矛者、其他生意者、旁观者的角度对这篇小古文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不仅还原了当时市场的热闹场景,还丰富了人物的角色,增加了人物的内心独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自相矛盾的深刻含义。“我是演员”:在剧本编写好之后,小组讨论,分配角色,设计相关道具、人物服饰,最终呈现的精彩程度超出预期。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后,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力、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小编剧”“小演员”的情境中,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要表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紧扣任务的实践操作,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趋于灵活与广阔,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不自觉地得到了提升。
钱 俊:我们在“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一子任务的实践中,设置了“爱心义卖”“乱踩草坪”这两个在校园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引导学生化身“小小智多星”,多角度、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生活难题。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从古今中外的智者故事里得到了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套圈、盲盒、扔飞镖、转转盘、砸金蛋、投币摸奖等办法层出不穷。在一轮又一轮的思维碰撞中,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他们运用策划书、宣传海报、建议书等多种方式,综合地呈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升。在这一轮的参与中,学生的运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意识被激发,让学生在未来面对其他问题时,能有意识通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找到最适合、最能解决问题的思路。
主持人:看来,好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由清醒的旁观者变成忘我的参与者,由学习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里,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能更好地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有一点需要说明:2022 年版课标中提到“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并不是说学习《观潮》就要到钱塘江,而是指创设的学习情境能促进语文知识与应用情境之间的联系,是学生继续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可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话题分享。随着2022 年版课标的颁布,我们的语文课堂必然会发生变化。当下,并非要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进行每个单元的学习,但是有些主题集中、内容同质的单元完全可以尝试任务群学习。例如三下寓言单元的整本书阅读,可结合需要设计学习任务群进行课外阅读拓展学习;四下“精彩的科技”单元,可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全面了解、感受科技带来的改变;四下“轻叩诗歌的大门”单元,可以开展主题式、项目式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