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在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以“旅游与景区规划”为例
2022-09-01徐海燕
陈 英,邹 芳,徐海燕
(长沙理工大学 建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6)
引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基于此,国内高校纷纷重新审视自身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如何培养本科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对目前高等教育的教育观念、方法、内容及手段等提出了全面改革与创新的新要求。
普通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以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导向,学生在学习期间首先要完成规划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而后进行规划设计本领的基本训练,学生是否掌握了设计实践能力是人才培育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运用讲练结合的形式,其教学流程主要表现为教师机械性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极易造成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脱节,教学成效欠佳。剖析之前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教学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而教学观念的更新则需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模块化教学是以培训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培养能力与素质均衡发展为目标,开展以课程模块为单位,集中并同步进行相关的专业理论、实践操作及多样活动的教学形式。其具体的教学模块由既定主题与相关教学活动组合而成,既有单一的课程,也涉猎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若干知识点,是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多样结合而形成的独立教学单元。
将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与模块化教学结合起来,符合多功能人才培养导向,侧重于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对于推动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建设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国内模块化教学的发展概况
国际上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理论已经基本成熟,正在实践,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体现为德国和澳大利亚的教学改革。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探索模块化教学,“天津高级职业培训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模块化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正式应用。该培训中心负责翻译和出版与“模块式技能培训”(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以下简称MES)有关的资料。此后,MES在我国大多数行业内得到推广,但这种发展仅限于企业职工入岗前后的培训,在正规学校没有应用开来。后来,我国又借鉴了北美实施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模式,其以知行能力为标准确定模块,并以未来从事职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传统课程存在的不足,于是结合了MES模式和CBE模式,开始建立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宽,模块活”的教育模式,并同步编写教材和实践教学。同时,把行业教育与行业培训相互融合,以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我国的模块化教学实践特别是应用的案例逐渐增多,虽然模块化教学的实际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但是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职业培训学校。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模块化教学的相关研究开始较晚。通过知网平台对关键词“模块化教育”进行搜索,检索到4942篇文章,其中仅有6篇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有关,并且只介绍了模块化教学在专业课程中的适用性,没有具体的实践。同样,以“模块化教学”检索学位论文,共有122篇,主要是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教学改革,其中仅有4篇是针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从既有的探索来看,可复制、推广的建设方案尚未形成,模块化教学在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中应用还不够,尤其是在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范例可循。
基于此,本文以“旅游与景区规划”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革,设计“四融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融入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专业项目研究)的“自主预习+专题精研+项目实训+思想政治案例库”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试图提出一种合理适用的教学模式,为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1)自主预习:以旅游与景区规划的最新发展理念与方法为基础,引入思政元素,以视频、微课等方式阐明课程在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动态。(2)专题精研:探讨专题式课程资源的呈现,以及相应的融合多种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超星MOOC平台等)的教学模式。(3)项目实训:结合我国的国情,设置融合了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的项目供学生选择并进行课程小设计或开展实践项目。(4)思想政治案例库: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或者超星MOOC平台,选取融入了思政元素的经典案例建立资源库,课程开展期间可供学生随时打开学习观看。
二、实施方案
本文从“旅游与景区规划”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三个环节进行了城乡规划专业的模块化教学试点改革,并将课程思政渗透到各个环节,如图1所示。根据模块化教学特点,本文将改革课程中每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整合为“自主预习”“专题精研”“项目实训”“思想政治案例库”四个模块,不同的模块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相应的考核评价方式。
图1 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整合课程内容
依据城乡规划专业的特点,可对“旅游与景区规划”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四个教学模块,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模块化教学内容组成
1.理论内容。对课程所需要的设计理论、原理、思维等知识进行整合,列入课程自主预习和专题精研教学模块,如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红色旅游规划等教学板块,针对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渗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振兴乡村的志向,学习革命先烈的革命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立志为我国规划事业做贡献的爱国主义情怀等。
2.实践内容。课程内容设计要突出实践、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如设计工程技术能力、设计表现、规划建筑设计能力等均整合到实践教学模块中,通过旅游资源现场调研、大学生旅游市场问卷调研、全国高校乡村规划设计竞赛、旅游企业(如热门民宿)参观实习等方式达到知行合一。此外,全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城乡规划专指委的社会调研等比赛项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模块化教学以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为第一要务。在设置授课内容时需要全面考虑各模块的实际作用并严格筛选,以保证学生能获得必需的职业技能,满足职业要求。同时,应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思想,在今后就业时做到训练有素、沉着应对。
(二)优化教学手段
模块化教学顺应实践技能培养的导向,围绕“旅游与景区规划”课程中建立的四个模块,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表2所示。
表2 模块化教学手段
1.混合式教学。利用超星MOOC平台建立“网络+课堂”的多元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实际项目讲授、自由讨论等不同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2.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并实际运用的有效手段,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目的”的教学宗旨,如带领学生参观热门民宿,让学生深入了解民宿规划设计的要点及核心所在,同时在调研过程中融入恰当的思政项目,认识到民宿设计不仅要考虑受众的需求,还要充分结合当地村民的意愿,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以人为本”“乡村振兴”等设计理念的形成,在无形中将思政元素代入课程教学。
3.案例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思政元素的融入,在案例库构建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选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传承我国文明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搜集国内乡村旅游的成功案例,通过案例解读和学习,促进学生在进行旅游开发及规划时建立遵循乡村发展的社会和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建立旅游与景区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意识、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等。
4.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以专题讲座、著作阅读、案例观看、电影鉴赏等活动为主体内容,使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带领学生观看世界地理纪录片、自然风光电影等,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旅游的魅力,另一方面从中获取与旅游规划相关的若干知识,为日后旅游与景区规划的实践工作积累灵感和素材。
(三)考核评价改革
教学质量的界定标准应是学生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块化教学考核变传统的教师主观考核为各模块项目分量考核,评价注重过程,适度削弱教师评价,让学生参与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构筑多元的评价体系,同时在考评体系中制定具有可行性的思想政治内容的评定标准,在考核标准中体现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要求。
综上所述,多样化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是推进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应以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应用水平为第一要务,紧密结合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和授课风格,同时要主动恰当地将思政元素应用于课堂教学,形成“专业课程+实例应用+思想陶冶”的多元教学模式。
结语
模块化教学改革涉及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往往不能一蹴而就。通常来讲,选择试点、循序渐进、逐渐辐射而后全面推广是模块化教学实施的常用手段。因此,首先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确定模块化教学是否适合本领域;然后针对试点专业或试点课程的综合评估(全面客观地评估实施模块化教学后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度、教学管理理念及学生就业率等)对模块化教学的内容、具体应用方法及全面推广方式进行商榷;最后通过比较、鉴别,选择是否继续进行改革及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