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对 胆囊良性与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分析

2022-08-30刘更生王少英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西吉安343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胆囊癌预测值良性

刘更生 王少英 江西省安福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西 吉安 3432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MRI对胆囊良性与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29例恶性胆囊病变患者与43例良性胆囊病变患者,分别对其开展MRI检查,通过对不同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MRI在胆囊良性与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效果,并以Kappa检验判定其诊断的一致性。结果:72例患者的MRI检查显示良性41例,恶性31例,阳性预测值为87.1%,阴性预测值为95.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0.7%,诊断一致性为91.7%,MR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MRI有助于鉴别胆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与实验室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适宜使用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

胆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分泌器官,如果胆囊出现了问题,就会严重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功能,所以胆囊的健康还是非常重要的,出现了胆囊癌以后,常常会波及周围的内脏组织。近年来,胆囊癌已成为胆道系统中的主要恶性病变之一[1],胆囊癌是在胆囊的恶性肿瘤,它是胆囊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发病率低,女性多见于男性,但是恶性程度比较高,占所有实体肿瘤的1%~2%,胆囊癌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差别,在南美洲国家,比如智利、厄瓜多尔和韩国等,胆囊癌的发病率是最高的,而美国的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在胆囊癌患者中,有不少是合并有胆囊结石的,不少学者认为胆囊癌的发病是有可能由胆囊结石引发的,结石的慢性刺激可成为胆囊癌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临床上有70%~90%左右的胆囊癌患者可合并有胆囊炎[2]。此外,比较大的胆囊息肉或者是多发的胆囊息肉容易发生癌变,从而发生胆囊癌。

由于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发病时即可为晚期,患有胆囊癌后,患者一般会出现持续性的右上腹疼痛。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而且这种疼痛还会导致右肩不适。胆囊功能异常会影响人的消化,当胆囊出现问题的时候,人就没有办法正常消化脂肪类的食物,身体也无法吸收营养,患者会变得越来越消瘦,这类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身体的代谢能力会下降,从而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胆囊癌最主要的症状就是会出现腹部肿块,因为这种癌症的肿瘤生长得非常迅速,并且会迅速堵塞胆管,让胆囊随之肿大。当胆囊肿大之后,从外部就很容易摸到肿块,摸起来还有严重的疼痛感。如果病情没有控制癌肿会发生扩散,约有1/3~1/2患者出现黄疸,少数患者的黄疸为首发症状,多数黄疸出现在疼痛之后,黄疸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少数患者表现为间歇性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这种病还有可能会诱发一些轻度的全身性症状,比如说皮肤搔痒。瘙痒症状一般难以缓解,而且发作的比较突然,但它不会持续性发作。到了病情的中晚期,有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伴有高热持续不退的现象。并且发病患者的预后状况较差,大多数进展期患者仅有3~6个月的生存时间,对患者的生理健康、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均有严重影响[3]。

在空腹状态下胆囊中胆汁充盈,为影像学检查创造了良好的便利条件,CT与超声虽能直观判定胆囊息肉,但对于病变性质的鉴别效果并不满意,并且该部位病变种类较多,促使良恶性病变的鉴别难度较高[4],还需研究更具可靠性的诊断方法,以满足临床需要。目前,MRI技术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中重要影像学辅助诊断手段,能够较好避免不同因素构成伪影的干扰,进而也被使用于胆囊病变的临床诊断中。本项研究观察了29例恶性胆囊病变患者与43例良性胆囊病变患者的MRI检查情况,通过比较来评定临床开展MRI的实际意义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例恶性胆囊病变与43例良性胆囊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因胆囊病变入院,组织大小在0.5cm以上,具备手术切除指征,接受组织病理检查与MRI检查,排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低下、有金属植入物、检查影像不清晰或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本组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39例,年龄34~72岁,平均(53.6±10.9)岁。其中,恶性病变29例(40.3%),包括5例(6.9%)胆囊鳞状细胞癌与24例(33.3%)胆囊腺癌;良性病变43例(59.7%),包括15例(20.8%)胆囊息肉、5例(6.9%)胆囊腺瘤、12例(16.7%)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与11例(15.3%)胆囊腺肌症。

1.2 方法

使用美国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接收线圈与射频发射均为16通道腹部相控阵线圈,在肝胆脾部位行冠状位、轴位快速回旋波序列T2WI、T2WI脂肪抑制序列以及DWI扫描。冠状位平扫参数为:层距1mm,层厚6mm,矩阵320×256,视野420×420mm2,重复时间2100~3000ms。轴位T2WI扫描参数为:层距1.5mm,层厚7mm,矩阵320×320,视野380×380mm2,重复时间7059ms。肝脏容积加速扫描参数为:层距3.0mm,层厚5.4mm,矩阵256×180,视野360×288mm2,重复时间5.8ms。增强扫描时将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增强扫描对比剂,以2mL/s进行注射,而后再行扫描。DWI扫描参数为:单次继发平面回旋波序列扫描,层距1.5mm,层厚7mm,矩阵128×130,视野380×380mm2。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收集上述扫描结果均上传至分析系统,由2名专科医师完成阅片,存在争议时2名医师商讨后确定结论。其中,良性判定标准为病灶形态较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滑,DWI表现低信号或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强化均匀;恶性判定标准为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且不光滑,DWI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为低信号,强化不均匀。对照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评定MRI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一致性。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将组织病理检查与MRI检查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Kappa≥0.40表示一致性较好,≥0.75表示一致性较高,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2例患者的MRI检查显示良性41例,恶性31例,阳性预测值为87.1%(27/31),阴性预测值为95.1%(39/41),灵敏度为93.1%(27/29),特异度为90.7%(39/43),诊断一致性为91.7%(66/72),MR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见表1。

表1.72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

3.讨论

胆囊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我国也是很高的,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癌也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胆囊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且多发生在50~70岁,女性发病率为男性的2~6倍。胆囊病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大部分发病患者均为良性,但也有少数病例在首诊时便发现鳞状细胞癌、腺癌等恶性病变[5],胆囊癌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发病患者通常均缺少典型的症状表现,患者常在饱餐,吃一些油腻食物后会出现腹胀、腹痛、腹痛程度不一、多在上腹部牵扯到右肩背部,也有部分患者出现畏寒、高热、黄疸。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部检查可无任何体征,仅有右上腹部轻度压痛。当胆囊管受阻时,能够触及右上腹肿物时,往往已到晚期,患者通常伴有腹胀、体重减轻、消瘦、食欲差、贫血、甚至会出现黄疸、腹水、全身衰竭,少数肿瘤穿透浆膜发生胆囊急性穿孔、腹膜炎,可慢性穿透至其他脏器形成内漏,还可引起胆道出血,弥漫性转移引起肝衰竭等。胆囊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很大,主要表现为难以控制的剧烈的右上腹疼痛,如果出现转移可以出现转移部位的疼痛,比如说胸痛、下腹痛、骨骼关节的疼痛;还有肿瘤晚期的发热,即便用退热剂以后患者很快还会再次出现发烧。

在临床检查发现恶性病灶时大多采取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可以快速切除肿瘤,解决机体当前的致命伤,主要包括姑息性手术、扩大根治性胆囊切除术、仅胆囊切除等。胆囊癌的手术方式,要依据患者的胆囊癌分期进行决定,一般来说,如果患者属于0期和Ⅰ期的胆囊癌,这时候只要进行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就可以了。而且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患者的胆囊癌属于Ⅱ期或者是Ⅲ期,这时候,必须要将患者的胆囊切除之外,还要切除肝段或者是肝叶,才能够满足患者的根治性目的。致使胆囊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6]。

近年来,CT、MRI与超声等检查方式已被全面使用在胆囊病变中,超声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虽然超声检查能够快速发现胆囊肿瘤病灶,但在病变良恶性鉴别上仍缺乏高度满意效果[7]。增强CT是往患者血管里面注射造影剂再进行扫描,CT增强常用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当机体内器官长有肿瘤之后,可以通过增强CT来鉴别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肿瘤血液供应比较少,包膜完整,边缘光滑。恶性肿瘤一般血液供应十分丰富,往血管内注射造影剂后恶性肿瘤可以看见血管强化影,能够辅助胆囊良恶性病变的临床鉴别,但在病灶组织成分及小微结构等方面的鉴别作用仍相对欠缺[8]。

MRI是利用磁力共振现象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装置。是利用电磁波的装置。磁力共振是物理化学现象,不使用原子能。在强力磁场中,物质的原子核在共振中吸收与其作独特旋转振动的频率一致的电磁波,波长很长,能量很小,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因此,MRI被认为是没有辐射损伤的安全检查手段。MRI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MRI可在全方位、多层面完成胆囊组织的扫描,与CT或超声相比较可更好地表现内部软组织对比度情况,MRI可以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进而也被作为胆囊良恶性病变的有效诊断方法[9]。胆囊癌的危害比较大,所以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患者一定要保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心情一定要愉悦,不要吃一些辛辣肥腻的食物。与此同时,也要定期检查身体,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身体受到更严重的损伤。

本研究中72例胆囊病变患者中良性43例(胆囊息肉15例,胆囊腺瘤5例,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12例,胆囊肌腺症11例),恶性29例(胆囊鳞状细胞癌5例,胆囊腺癌24例),MRI检查中良性41例,恶性31例,阳性预测值为87.1%(27/31),阴性预测值为95.1%(39/41),灵敏度为93.1%(27/29),特异度为90.7%(39/43),诊断一致性为91.7%(66/72),MRI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2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笔者认为MRI的良好诊断价值主要与DWI技术的先进性具有较大关系,根据胆囊病灶组织中水分弥散运动状况完成对病变的鉴别诊断,恶性病变会增加病灶组织细胞的密度,促使其外部空间明显缩小,限制了内部水分子的弥散,并且恶性病灶组织中结构较为紊乱,持续损伤内部腺管结果,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细胞组织中水分子的活动受限情况,使得MRI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作用提高。

综上所述,MRI有助于良好鉴别胆囊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与实验室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适宜使用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

猜你喜欢

胆囊癌预测值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Bp-MRI灰度直方图在鉴别移行带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在胆囊癌中的作用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