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我院呼吸内科与骨科细菌耐药率情况及意义

2022-08-30魏小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4期
关键词:耐药性耐药抗菌

魏小剑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耐药性根据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获得性耐药和天然耐药。天然耐药又称固有耐药,是由于细菌机构与化学组成不同,本身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天然耐药是由细菌的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不会改变[1]。获得性耐药是由于细菌与抗菌药物接触后,由质粒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菌药物杀灭。获得性耐药可由质粒将耐药基因转移给染色体而遗传后代,成为固有耐药,也可因不再接触抗菌药物而消失[2]。当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时,多数敏感菌株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3,4]。本文细菌耐药率监测是针对获得性耐药进行监测,对于天然耐药不进行讨论。细菌耐药监测能够确定地区和部门的细菌耐药现状,指导临床感染的经验治疗和制定或修正医院内感染控制政策,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确定某种抗菌药物的适用范围和时间,预测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掌握耐药菌株在特定人群的分布、发展和传播,为遏制细菌耐药性蔓延提供参考依据[5]。细菌耐药率监测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与抗菌药物滥用有关,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弱化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效果。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加强细菌耐药率监测,可以发现耐药菌株分布情况,为临床确定药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次研究选择本院2018 年2 月~2020 年7 月送检的1000 份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耐药率监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 年2 月~2020 年7 月送检的1000 份微生物标本,按科室不同分为A 组(呼吸内科)与B 组(骨科),每组500 份。A 组男314 份,女186 份;标本采集对象年龄15.0~79.1 岁,平均年龄(48.07±12.07)岁。B 组男313 份,女187 份;标本采集对象年龄15.3~79.5 岁,平均年龄(48.11±12.0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份,)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份,)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标本均符合检验标准;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同意将采集的标准用于细菌耐药率监测,并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艾滋病者;②精神疾病者;③中途退出细菌耐药率监测者。

1.3 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以“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耐药菌株”等为关键词,从万方、知网等数据库中收集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源。

1.3.2 检测方法 按照检验科室要求对所有送检标本进行检查,确保检验标本质量达标,能够满足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使用珠海迪尔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种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记录各项抗菌药物的抑菌浓度值。所有检验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耐药菌株检出情况;分析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耐药菌株检出情况比较 耐药菌株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B 组耐药菌检出率42.2%高于A 组的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耐药菌株检出情况比较[株,株(%)]

2.2 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析 大肠埃希菌(107 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0%(86/107);肺炎克雷伯菌(100 株) 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42%(42/100);铜绿假单胞菌(60 株)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8%(11/60);金黄色葡萄球菌(50 株)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94%(47/50)。

3 讨论

耐药菌株是指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菌株,能够对药物产生抵抗作用,弱化药物治疗效果。如果患者所感染的菌株耐药性高,将会导致对抗菌药物不敏感,增加临床治疗难度[6]。我国早期治疗中存在滥用抗菌药物问题,当药物作用于细菌时,细菌会自卫、防御、反击,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使人体的正常菌群受到药物的影响,破坏了菌群的生态平衡,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引起感染性疾病。

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1000 份微生物标本进行细菌耐药率监测,通过标本检测结果发现骨科(211 株)比呼吸内科(106 株)检出的耐药菌株更多,主要是因为骨科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需要给予抗菌药物防止切口感染,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更容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王新[7]在相关研究中也对耐药菌株的科室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骨科要比呼吸内科耐药菌株检出率高,同此次研究结果相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耐药菌株主要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B 组(骨科)耐药菌检出率42%高于A 组(呼吸科)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分布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啉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 耐药,且耐药率均较高,部分耐药菌株的耐药率甚至能够≥80%,由此说明临床抗菌药物对细菌耐药的严峻性。因此,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如:可用窄谱抗菌药物者不用广谱抗菌药物,最好按细菌药敏结果选择用药,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用联合用药,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两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长期、局部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计量要足,疗程要适当,小剂量和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可导致耐药菌的产生,有计划分期分批交替使用抗菌药物,可使原先对某种抗菌药物耐药的细菌在一段时期内停止接触该药,而丧失耐药性,严格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耐药菌株交叉感染和流行[8-11]。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并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率监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12]。

综上所述,在本院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监测细菌耐药率,能够了解呼吸内科与骨科耐药菌株分布情况,掌握不同耐药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乱用情况的发生,有助于临床治疗工作开展。

猜你喜欢

耐药性耐药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抗菌抗病毒”口罩消费风险提示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Ibalizumab治疗成人多耐药HIV-1感染的研究进展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抗生素耐药性并不新鲜——它早在人们使用药物杀菌前就存在了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